【ALENG 自媒體】12月26日晚間自媒體專稿,20世紀後半期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現代文明在50年的時間內獲得了比以往幾個世紀更加輝煌的進步,人類不僅突破了重力的限制,首次進入蒼茫無垠的宇宙空間,並且踏上了外星的土壤,登上了月球。然而比起所有這些驚人的成就,51年前由阿波羅8號太空人拍攝的一張地球的照片,卻在不經意間深深地震驚了地球人類,從而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一張照片,其影響也延續至今。
1968年12月25日,美國宇航局阿波羅8號的太空人比爾·安德斯(Bill Anders),在圍繞月球運行的軌道上,偶然發現了一幅以前從未見過的驚人景象:在漆黑的宇宙空間,一個藍色的星球孤獨而美麗地懸掛著,與腳下灰濛濛一片的月球表面比較起來,這幅迷人的景象,忽然讓人感到莫大的震撼。多年以後,當比爾·安德斯回憶起當時的景象時,仍然深有感觸,他說,這是第一次讓人覺得地球如此渺小而且脆弱。
由於拍攝這張照片不在本次任務的範圍內,比爾·安德斯要求他的同伴、任務指揮官弗蘭克·博爾曼(Frank Borman)立即給他的哈蘇相機裝上一卷彩色膠捲時,一度遭到反對,但是這幅景象也深深地感動了弗蘭克·博爾曼,他立即給相機換上了一卷彩色膠捲,然後由比爾·安德斯拍下了這個珍貴的影像。兩天以後,阿波羅8號在太平洋上安全著陸,隨後這張照片由NASA衝洗完成,並被命名為《Earth Rise》,這是人類首次從外太空直接看到的第一副地球的照片。
在1968年代的美國,產生了許多非常著名的照片,其中有南越將軍在街頭將一名俘虜近距離爆頭的血腥畫面,也有著名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被刺後,他的同伴指向兇手逃跑方向的那張著名的照片。但是這些照片都充滿了血腥和暴力,瀰漫著仇恨和分歧,而比爾·安德斯拍攝的這張照片卻以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向世人展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藍色星球,實際上如此渺小而且脆弱,人類沒有任何理由在如此渺小而且脆弱的一個星球上散布仇恨的種子,因為比起宇宙之宏大,甚至連我們的地球都算不上是一個龐然大物,更遑論其中生存的芸芸眾生。
《Earth Rise》隨後被美國宇航局公開發布。在發布後的幾天時間內,這張照片登上了美國各大報紙的頭版,《紐約時報》甚至用了整整半個首頁的篇幅,刊登了這張令人心碎的照片。隨後,照片被傳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這張照片面前,陷入了深深的沉默: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太美麗了,更是因為在這張照片面前,我們首次發現了人類內心深藏的仇恨和分歧。《Earth Rise》後來成為全球環保運動的象徵性標誌,它時刻提醒人們:人類更應該放下仇恨,彌合分歧,關心地球的環境和未來。
1990年2月4日,已經圓滿完成探測任務的美國宇航局旅行者1號太空飛行器,在飛往星際空間的旅程中,應著名科學家卡爾·薩根的要求,調轉鏡頭,將鏡頭對準身後64億公裡之外的太陽系內部,拍攝了另外一張同樣震撼人心的照片,後來被稱為「黯淡藍點」。在這張照片中,直徑超過1萬2千公裡的地球,僅僅是一個黯淡的藍色圓點,如此渺小,甚至微不足道。多年以後,卡爾·薩根在其名著《黯淡藍點》中,曾經對此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警世名言,他說:
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聖人與罪犯,都住在這裡——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