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信佛,相信一定見過三面觀音,就算沒見過,也聽說過三面觀音和四面觀音,為何觀音要分為三面呢?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介紹一下,三面觀音是怎麼來的?
三面觀音的來歷現在有四種說法,沒有準確的定數:
第一種說法:傳說,傳說觀音有一天去傳播佛法的時候,遇到一個惡人,觀音故意賣鏡子給他,並且告訴他,一直的觀看鏡子,會看到自己的未來,這個惡人看到了自己的未來,淪入地獄道,頓時感悟,從此以後積德行善,最後建造了一座觀音廟,但是因為自己已經忘記了當時觀音的表情,他只能把回憶起來的三種形態都雕刻在一座觀音像之上,分別為平靜的一面,震怒的一面,和和善的一面。三面代表觀音對待不同人不同時期的不同態度。
第二種說法:最早的三面觀音出自於海邊的佛教信徒,三面觀音一面朝向大海,表示保佑出海的人們,一面朝向山峰,這是保佑在山上勞作之人的安全,還有一面是朝向人們房屋的地方,保佑家庭和睦。
第三種說法:三面觀音為三面不同作用的觀音,因為人們在古代,建造一座大型的觀音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觀音化身像太多了,顧及不到所有人的需求,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把觀音做成三面,這樣想要求什麼,就在那一面觀音下進行祈求,這樣也就最大限度地節省了成本,並且三面觀音可以全方位的守護整個區域,所以三面觀音也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第四種說法:三面觀音源自於人們對三頭六臂觀音的創想,在印度佛經中,記錄了觀音形態,為三頭六臂狀,在藏傳佛教中,觀音的形態就是如此。人們發現女相的觀音菩薩,三頭六臂不論怎麼加工,看起來都非常彆扭,所以如果用三個面,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這種說法認可的人最多。
不論三面觀音怎麼來的,存在即是道理,我們很難理解古人的想法,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三面觀音的三面到底表示什麼?
三面觀音的三面並沒有固定的造像,也沒有固定的形態和動作,所以可以認定,任何形態都是可以展現的。比如中國最高的海上觀音,三面分別是一面持篋觀音,一面持蓮觀音,一面持珠觀音。再比如終南山上的石雕觀音,三面分別是合掌觀音,一面淨瓶觀音,一面法輪觀音。再比如山東金山寺的三面觀音,分別為聖觀音,蓮花觀音,灑水觀音。所以石雕三面觀音的造型是完全可以根據人們的需要來定製的。
定製什麼樣的觀音比較合適呢?
一般三面觀音三面代表的意思一定要不同,一般來說,一面修行,一面普渡(宣揚佛法),一面行願(救苦救難)。比如海上觀音持珠這一面就是修行,而持篋這一面是普渡,持蓮觀音就是行願。終南山的觀音,法輪是修行,合掌是普渡,淨瓶是行願。所以我們需要滿足這樣的三面即可。
修行的觀音有,白衣觀音,靜思觀音,圓光觀音,持珠觀音,木魚觀音等等。普渡觀音有魚籃觀音,渡海觀音,持篋觀音,讀經觀音,合掌觀音,蓮花觀音等等。而行願觀音最多:多寶觀音,送子觀音,楊柳觀音,淨瓶觀音,滴水觀音,灑水觀音,持蓮觀音等等。除了這些手印的不同,也讓觀音造像各個面變得不同,觀音像化身為千變萬化之像,任何創造出來的造像都是適用的。
至於材料方面,三面觀音一般要契合白衣觀音的藝術形態,所以用白色材料加工最佳,白色的雕刻材料並不多,除了南海的海上觀音採用合金材料,其他多為石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