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虺(huī)、蛟、龍非同尋常的關係】

2021-02-19 肖話

據上古時代所說,蛇化蛟入江,蛟化龍入海。

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

其實這裡的「虺」就算是蛇,這句話的意思是蛇五百年後成長為蛟,蛟一千年後成長為龍,小編覺得可以理解為龍的小時候是蛇,青少年時期被稱為蛟,長大後就成了龍。

南朝時期著作《述異記》有記載,虺是古代漢族傳說中龍的一種,以爬蟲類的蛇作模特兒想像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化龍的幼年期,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虺,乃是古代漢族傳說中著名的山林鬼物,其原型原來是蜥蜴。

何新先生《談龍說鳳》一書中認為:"龍的原型來自遠古的灣鱷,及蜥蜴類動物,並且得到文獻與考古文物等多方面的證據的支持,在此基礎上還通過語言分析(尤其注意分析保存在古文獻中的活語言,即口語資料),來構建新的理解和解釋方法。此學說已被相當多的人所接受。

隨後何新先生古生物學的證據,古歷史地理學的材料,以及古文獻的記載,提出:"古中國的大陸及海洋上,確曾存在過一種令人恐怖的動物,它其實就是上古時代漢族傳說中所謂的'龍'的生物學原理。

 

換句話說,'龍'在古代確實存在,它就是現代生物分類學中稱作"馬來鱷","海灣鱷",這種巨鱷一直被稱作"蛟龍",它與蜥蜴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由此,我們方可理解《述異記》中的如下一段傳說:"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這一傳說的真實涵義應該是:古人認為蜥蜴五百年後可以長成為蛟龍,而蛟龍一千年後可以長成為巨龍。

 

古代陰陽學認為盤古開天闢地陽清為天,陰濁為地。陰陽二氣混雜從而化育了萬物。 萬物中陰陽比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和蟲。至陽者化為神,陽氣高於人者化為山神或靈獸。至陰者化為虛空,陰氣稍重者化身為草木。

陰陽不平衡五行偏奇就出現鬼、妖。古代民俗中女以昱珀平五行闢邪,男以鵐趾均勻八字闢邪。

小編寄語:蛇、虺、蛟、龍其實就是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進化過程,修煉得道功成圓滿才能上一個等級,而每上一個層次其中要經歷的付出與磨難也是巨大的

就和我們人一樣,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像遊戲打通關一樣,一關一關不可能脫節跳關卡,用新的思維和方法改變過去失敗的結果,能吃苦、肯吃虧、勤勞踏實,鍥而不捨者方能成「龍。」

小貼士:歷史上的今天1919年5月4日,中午,徐世昌在中南海總統府內設宴款待剛剛回國的章宗祥,作陪的有錢能訓、曹汝霖、陸宗輿。就在他們舉杯之際,「五·四」運動爆發了。

l時許,北京十餘所學校的3000多愛國學生,齊集天安門,北大學生傅斯年作為總指揮。他們手執書有「還我青島」、「保我主權」、「誅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等標語。一面大白旗上寫著的一副對聯:「賣國求榮,早知曹瞞遺種碑無字;傾心媚外,不期章淳餘孽死有頭。」學生在廣場散髮油印的《北京學生界宣言》。

五四運動中,國立北京大學的遊行隊伍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龍、蛟、蛇、蟒、蚺、虺在神話傳說中有什麼區別?
    《說文解字》:蛟,龍屬。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作水中王,能帶領魚群飛。蛟,龍屬。無角曰蛟。《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小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 12張圖片詳解中國龍圖騰:虯、螭、虺、蛟等龍都長啥樣
    青龍:又稱蒼龍,龍之正統,代表東方為「四聖」、「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天之四靈」之一。蛟(jiāo)龍: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是擁有龍族血脈的水獸(包括魚蛇等水族)在朝龍進化時的其中一個物種,為眾鱗蟲之長。
  • 盤點傳說中龍進化的6個等級,應龍位列第二等,蛟排第五等
    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雖然從未有人看到過龍,但卻絲毫不影響華夏民族對龍的崇拜;譬如古代的皇帝,便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在神話傳說中,龍其實是由多物種進化而來,比如鯉魚、蛇、鱷魚等;而根據等級劃分,龍的進化等級分為六等,現在這裡就來看看是哪六等吧。
  • 走江大蛟,入海為龍!揭秘古代傳說中的「走蛟」
    走蛟蛟龍並不是龍,它距離龍還有一段距離,而大雨傾盆時,蛟龍順水而下入東海的過程,名為「走蛟」。「走蛟」,就是蛟龍亦或是其他得道的龜鱉等生物,化為龍的最後一步,不過這種說法僅限於南方,在北方則把「走蛟」叫做「跑地龍」。南北朝志怪筆記《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這裡的「虺」,指的就是蛇。
  • 上古神話中,從蛇進化到龍需要3個階段,巔峰神龍能單挑鴻鈞老祖
    第一階段:「虺五百年化為蛟。」「虺」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大蛇,它身長四五丈,有毒。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蛇都可以進化成為龍,只有「虺」這種蛇才可以。而且虺蛇要修煉五百年,才能完成化龍的第一階段,變成「蛟」。   化龍的第二階段:「蛟千年化為龍。」虺變成蛟後,還需要在修煉千年,才能變成「蛟龍」。「蛟龍」雖然叫龍,但它還不具備龍的基本特徵。
  • 成龍歷險記:聖主不是龍,而是傳說中的「蛟」!
    直到黑手幫幫首「瓦龍」為得到「金雞王的寶藏」而替它做事,聖主才能實現復活和找回魔力的大計。聖主成功解封並獲得自由後,老爹根據它的體貌特徵曾斷定它是「中國龍」,但實際上,聖主並非「龍」,而是中國神話故事中還未化龍的「蛟」。
  • 說妖錄│「蛇化龍」的修煉道路
    「蛇化龍」的修煉道路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蛇五百年成蟒,蟒五百年成蚺,蚺五百年成蛟龍,蛟五百年成螭,螭五百年成虯,虯五百年成應龍。」 蛇、蟒、蚺、蛟都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龍,就算民間傳說中經常出鏡的蛟也只是大蛇與龍中間的過渡產物,從螭往後包括螭、虯、應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龍。
  • 龍到底存不存在呢?幾種記載中常出現的龍
    也就是說冬季十二月,看見龍在豐城田中,身長四十餘丈,攜風雨而去,再往前唐、漢也均有記載,夏商周的時期是上古時期,上古時期發生過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夏朝就出現過兩條龍,一雌一雄,落在朝門之外,而且大禹治水時期也出現過應龍幫助,但是至今沒了龍的出現,在這裡我們有一個假設,我們與龍的維度不同,龍生活在更高的維度,我們只有在極少的瞬間可以看到,當然只是一種假設,所以龍只能作為一種信仰和圖騰。
  • 神話中的東方龍,為何與美洲羽蛇神如此相似,龍是蛇進化來的?
    漢字中的螭、蛟、虯、蚣蝮等常拿來形容龍族,都有蟲字旁,應該不會解讀龍都是蟲吧? 蟲是虺的異體字。虺是漢族傳說中龍的一種。
  • 蛇進化成龍,和鯉魚進化成的龍有什麼不同?
    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這看起來非常想某種不可描述的東西,大家請自行腦補,我就不明說了~龍,是眾多奇珍異獸之首,在歷史中經過長時間的演變,成為了一個象徵力量與奇蹟的物種,龍這個坐擁神壇第一位置的神奇生物竟攤上了好色的名聲,在民間傳說中它分別與九種生物生下了九個兒子,不知道為啥都是兒子,沒有女兒,可能是龍陽剛之氣太盛吧!
  • 趣談《山海經》|即翼山—蝮蟲,中國龍文化的起源?
    蝮蟲 蝮蟲是蛇的一種,身長只有三寸,頭如同人的大拇指大小。 晉代學者郭璞注釋的《山海經》中曾解釋道: 「蝮蟲,色如綬文,鼻上有針,大者百餘斤,一名反鼻蟲;古虺字。」 所以也有人認為蝮蟲不念(fù,chóng),而是念作蝮蟲(fù,huǐ),蟲為虺(huǐ)的本字。
  • 同樣是化龍,為什麼蛇化的龍,地位和實力都遠大於鯉魚化的龍?
    神話傳說中,鯉魚跳龍門可化龍,蛇也可化龍,那麼兩者有何不同?龍作為中國古代神話中最為常見的生物,的確有很多的種類。而其雖然都稱之為「龍」,但是進化原型和象徵的意義卻各不相同,下面咱們就好好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 神話中的龍也有等級差別,你是否了解它們級別的劃分?
    龍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圖騰和主要象徵,漢族等大多數華人及越南人、柬埔寨人自稱龍的傳人。龍也是封建時代中國帝王及其它東亞各國君王的象徵。龍圖騰至今約有八千年的歷史。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與白虎、朱雀、玄武並稱為四神獸。
  • 大蛇成蟒, 大蟒成蚺, 大蚺成蛟, 大蛟成龍都是真的?
    根據傳的比較多的說法來看,一般蛇修練500年化為蛟,蛟並不是龍,只是體型類似而已,蛟再修1000年可化為龍,此時的龍算是最低級的,再修煉500年化為角龍
  • 俗語說「正月蛇進門,發財不費神」,準不準?蛇是小龍鎮宅又守財
    其實這樣的俗語有很多,都是古人通過觀察得來的結果,比如這句俗語「正月蛇進門,發財不費神」,其實這句話語義直白,一目了然,意思是說在農曆正月期間有蛇進入院門,家中之人財運會比較好。那麼這句話準不準呢?財運怎麼就好起來了呢?這要從兩方面說起。第一:蛇被稱為小龍,寓意吉祥。龍在古人眼中,是一種神話中的生物,能呼風喚雨,保護人們風調雨順。
  • 古代神話中有半龍之身的十大神獸,麒麟上榜,第一種戰力遠超應龍
    第十種:蛟蛟,龍屬,無角曰蛟。虺五百年為蛟,蛟千年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山海經》古代神話中,蛟是由虺蛇修煉五百年進化而來,蛟已經有了半龍之身,但是它還沒有角,外形介於蛇跟龍之間。蛟修煉幾百年之後,就會沿江入海化龍。古代神話中,蛟化龍時一般都伴隨著狂風暴雨、電閃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