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江大蛟,入海為龍!揭秘古代傳說中的「走蛟」

2021-01-16 墨雅文化

在古代民間傳說中,大江大河發洪水時,百姓們往往會認為是有蛟龍作祟,歷史上不乏有諸多離奇的異聞,比如原本平緩的水流,忽然間就水流湍急,掀起驚濤駭浪,再比如好好的河堤大壩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從底部摧毀,洪水肆虐,千頃良田被淹沒。

這些離奇的事件,古代百姓們,統統稱之為「走蛟」。

走蛟

蛟龍並不是龍,它距離龍還有一段距離,而大雨傾盆時,蛟龍順水而下入東海的過程,名為「走蛟」。

「走蛟」,就是蛟龍亦或是其他得道的龜鱉等生物,化為龍的最後一步,不過這種說法僅限於南方,在北方則把「走蛟」叫做「跑地龍」。

南北朝志怪筆記《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這裡的「虺」,指的就是蛇。

蛇這種東西還是很常見的,民間一般稱蛇為「小龍」或者是「地龍」,在老一輩人口中,蛇都是有靈性的,不能隨意傷害,在東北地區,蛇還與刺蝟、狐狸、黃鼠狼、老鼠一起被稱為「東北五仙」。

按照《述異記》中的說法,蛇修煉五百年會成為蛟龍,化為蛟龍後接著修煉千年,便有了「走江大蛟,入海為龍」的說法。

《墨客揮犀》載: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能夠在腦海中想像出蛟龍的畫面,也可以確信,在現如今,蛟龍真的已經銷聲匿跡了。

相信諸位小時候沒少聽過關於蛟龍之類的傳聞,小編小時候就聽老人講過,村子南嶺上有一汪深潭,面積不大,地方很偏僻,很多人都說這一汪潭水是在夏天的一個雷雨夜裡,一條「泥鰍精」用尾巴刷出來的。

老人們不懂得什麼蛟,什麼蛇,也許他們把蛟龍認成了泥鰍也不一定,再者說了,蛟龍本就是生活在深潭之中,平日裡隱匿身形修煉。

在蛟龍「走蛟」之時,往往會引起山洪暴發,若在山野孤僻之處,人跡罕至之所,那倒也無所謂,可若是在人口密集之處,往往就會產生嚴重的災難,所以就有「順水行蛟,危害四方」的說法。

而且,「走蛟」時若遇到橋梁,不能從橋下遊過,而是要讓江水漫過石橋,然後從橋上遊過去。

既然要從橋上遊過,百姓們為了防止蛟龍破壞橋梁,就會在石橋的欄杆上雕龍,以此來震懾蛟龍,還有就是在橋下懸掛一柄寶劍,名為「斬龍劍」!

現如今,在很多橋梁下面,都會看見「斬龍劍」的身影,就是一柄鏽跡斑斑的劍。

傳說,這把劍懸在橋底,蛟龍就不敢從底下經過,如果「蛟」碰到刀劍就會死去。

所以說,蛟龍在「走蛟」時,是困難重重,而且如果它被人看到了,還要接受人的「封正」。

什麼是「封正」?就比如有人看到順水而下的蛟龍,突然說了一句:「好大的一條龍!」

人的這句話便是「封正」,有了這句話的加持,蛟龍基本上化龍無虞,若是有些人說出了別的話,比如「好大的泥鰍」、「好大的蛇」之類的話,那麼蛟龍的修為就廢了。

人為萬物靈長,又被稱為「地行仙」,所以人是有對其他生靈「封正」的資格的。

以上就是古代傳說中關於「走蛟」的內容,其實「走蛟」這種事情,並沒有證據來證明是真的,之所以那麼神乎其神,是因為這是民間傳說的產物,難免會誇大或是憑空製造出來,不過這也體現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相關焦點

  • 順水行蛟,危害四方,走蛟的傳說
    走蛟對人來說還是挺大的,河水暴漲淹沒村莊,「蛟龍」一路裹挾著洪水摧毀沿路的橋梁,房屋和農田,古時候人都依賴著農田生活,被洪水淹了顆粒無收,房子沒了,糧食沒了,遭難的人只能等死,所以老百姓非常痛恨走蛟。民間俗語也有講「順水行蛟,危害四方」而這種摧枯拉朽一般的破壞性行為,犯罪分子「蛟龍」也會遭到天譴,很容易被雷電劈死。
  • 【蛇、虺(huī)、蛟、龍非同尋常的關係】
    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其實這裡的「虺」就算是蛇,這句話的意思是蛇五百年後成長為蛟,蛟一千年後成長為龍,小編覺得可以理解為龍的小時候是蛇,青少年時期被稱為蛟,長大後就成了龍。南朝時期著作《述異記》有記載,虺是古代漢族傳說中龍的一種,以爬蟲類的蛇作模特兒想像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化龍的幼年期,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
  • 龍進化的七個階段
    雖然龍是傳說中的生物,但是在世界上存在的動物身上,是可以找到它的影子的,我們知道龍的身形與蛇很相似,而它的第一個階段,便是普通的蛇,經過上百年甚至千年的發育之後,它會變成蟒,這也是龍的進化七個階段中的起點。
  • 成龍歷險記:聖主不是龍,而是傳說中的「蛟」!
    直到黑手幫幫首「瓦龍」為得到「金雞王的寶藏」而替它做事,聖主才能實現復活和找回魔力的大計。聖主成功解封並獲得自由後,老爹根據它的體貌特徵曾斷定它是「中國龍」,但實際上,聖主並非「龍」,而是中國神話故事中還未化龍的「蛟」。
  • 盤點傳說中龍進化的6個等級,應龍位列第二等,蛟排第五等
    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雖然從未有人看到過龍,但卻絲毫不影響華夏民族對龍的崇拜;譬如古代的皇帝,便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在神話傳說中,龍其實是由多物種進化而來,比如鯉魚、蛇、鱷魚等;而根據等級劃分,龍的進化等級分為六等,現在這裡就來看看是哪六等吧。
  • 12張圖片詳解中國龍圖騰:虯、螭、虺、蛟等龍都長啥樣
    青龍:又稱蒼龍,龍之正統,代表東方為「四聖」、「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天之四靈」之一。蛟(jiāo)龍: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是擁有龍族血脈的水獸(包括魚蛇等水族)在朝龍進化時的其中一個物種,為眾鱗蟲之長。
  • 說文解字:龍、蛟、蛇、蟒、蚺、虺在神話傳說中有什麼區別?
    《說文解字》:龍,鱗甲動物之王。能變暗,能變亮,能變細,能變大,能變短,能變長;春分時刻而登天,秋分時刻而潛淵。甲骨文裡龍有四十多種寫法,個個生龍活虎,或獠牙龍鬚,或長尾盤旋,曼妙無匹。形象為:馬面,蛇身,鷹爪,魚尾,鹿角。一般能力吞雲吐霧,呼風喚雨。其中燭龍是創世神,呼吸為風雨,睜閉眼為晝夜。《說文解字》:蛟,龍屬。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作水中王,能帶領魚群飛。蛟,龍屬。無角曰蛟。
  • 1934年遼寧營口墜龍事件,是歷史上真正的龍,還是其他生物?
    1.遼寧營口墜龍事件《營口市志》中有一段記載這樣寫道:「(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 中國古代龍的起源與演變,龍文化對越南影響有多大?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生物,傳說龍生活在天上,掌握著行雲布雨,它是中國最神秘的生物之一,作為十二生肖的龍,同時又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代表著權力和祥瑞。封建社會中,龍不斷出現在皇帝的服飾中,龍文化不斷的深入人心。龍文化也影響著東亞各國,最終形成一個龍文化圈。
  • 古代神話中有半龍之身的十大神獸,麒麟上榜,第一種戰力遠超應龍
    第十種:蛟蛟,龍屬,無角曰蛟。虺五百年為蛟,蛟千年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山海經》古代神話中,蛟是由虺蛇修煉五百年進化而來,蛟已經有了半龍之身,但是它還沒有角,外形介於蛇跟龍之間。蛟修煉幾百年之後,就會沿江入海化龍。古代神話中,蛟化龍時一般都伴隨著狂風暴雨、電閃雷鳴。
  • 大蛇成蟒, 大蟒成蚺, 大蚺成蛟, 大蛟成龍都是真的?
    根據傳的比較多的說法來看,一般蛇修練500年化為蛟,蛟並不是龍,只是體型類似而已,蛟再修1000年可化為龍,此時的龍算是最低級的,再修煉500年化為角龍
  • 盤點上古傳說中的十大神龍,你認識幾個?
    燭龍,別名燭九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鐘山之神 ,據《山海經》中記載,燭龍也稱燭九陰,是人面蛇身的形象,赤紅色,身長千裡,睜開眼就為白晝,閉上眼則為夜晚,吸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又能呼風喚雨,不喝水不進食,不睡覺也不休息。
  • 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十大神獸
    上古十大神獸是指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怪獸,這十數種神獸分別為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饕餮、腓腓。出自《山海經》,《淮南子》等著作。白澤,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徵,是令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
  • 蛇化龍和鯉魚化龍都不算什麼,這種生物變的龍才是稀有龍種
    在我們中國神話中,自古就有很多神獸的描述和記載,當然要說眾多神獸中最特別的,那無疑就是龍了,龍既是一種神獸,也是一種精神信仰,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關於龍的神話傳說也是最多的,那麼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神獸呢?傳說龍也分很多種,比如《廣雅》記載,有角為虯龍,無角為螭龍。
  •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介紹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介紹這些生物在現實中大多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佔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