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民間傳說中,大江大河發洪水時,百姓們往往會認為是有蛟龍作祟,歷史上不乏有諸多離奇的異聞,比如原本平緩的水流,忽然間就水流湍急,掀起驚濤駭浪,再比如好好的河堤大壩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從底部摧毀,洪水肆虐,千頃良田被淹沒。
這些離奇的事件,古代百姓們,統統稱之為「走蛟」。
蛟龍並不是龍,它距離龍還有一段距離,而大雨傾盆時,蛟龍順水而下入東海的過程,名為「走蛟」。
「走蛟」,就是蛟龍亦或是其他得道的龜鱉等生物,化為龍的最後一步,不過這種說法僅限於南方,在北方則把「走蛟」叫做「跑地龍」。
南北朝志怪筆記《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這裡的「虺」,指的就是蛇。
蛇這種東西還是很常見的,民間一般稱蛇為「小龍」或者是「地龍」,在老一輩人口中,蛇都是有靈性的,不能隨意傷害,在東北地區,蛇還與刺蝟、狐狸、黃鼠狼、老鼠一起被稱為「東北五仙」。
按照《述異記》中的說法,蛇修煉五百年會成為蛟龍,化為蛟龍後接著修煉千年,便有了「走江大蛟,入海為龍」的說法。
《墨客揮犀》載: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
根據這段記載,我們能夠在腦海中想像出蛟龍的畫面,也可以確信,在現如今,蛟龍真的已經銷聲匿跡了。
相信諸位小時候沒少聽過關於蛟龍之類的傳聞,小編小時候就聽老人講過,村子南嶺上有一汪深潭,面積不大,地方很偏僻,很多人都說這一汪潭水是在夏天的一個雷雨夜裡,一條「泥鰍精」用尾巴刷出來的。
老人們不懂得什麼蛟,什麼蛇,也許他們把蛟龍認成了泥鰍也不一定,再者說了,蛟龍本就是生活在深潭之中,平日裡隱匿身形修煉。
在蛟龍「走蛟」之時,往往會引起山洪暴發,若在山野孤僻之處,人跡罕至之所,那倒也無所謂,可若是在人口密集之處,往往就會產生嚴重的災難,所以就有「順水行蛟,危害四方」的說法。
而且,「走蛟」時若遇到橋梁,不能從橋下遊過,而是要讓江水漫過石橋,然後從橋上遊過去。
既然要從橋上遊過,百姓們為了防止蛟龍破壞橋梁,就會在石橋的欄杆上雕龍,以此來震懾蛟龍,還有就是在橋下懸掛一柄寶劍,名為「斬龍劍」!
現如今,在很多橋梁下面,都會看見「斬龍劍」的身影,就是一柄鏽跡斑斑的劍。
傳說,這把劍懸在橋底,蛟龍就不敢從底下經過,如果「蛟」碰到刀劍就會死去。
所以說,蛟龍在「走蛟」時,是困難重重,而且如果它被人看到了,還要接受人的「封正」。
什麼是「封正」?就比如有人看到順水而下的蛟龍,突然說了一句:「好大的一條龍!」
人的這句話便是「封正」,有了這句話的加持,蛟龍基本上化龍無虞,若是有些人說出了別的話,比如「好大的泥鰍」、「好大的蛇」之類的話,那麼蛟龍的修為就廢了。
人為萬物靈長,又被稱為「地行仙」,所以人是有對其他生靈「封正」的資格的。
以上就是古代傳說中關於「走蛟」的內容,其實「走蛟」這種事情,並沒有證據來證明是真的,之所以那麼神乎其神,是因為這是民間傳說的產物,難免會誇大或是憑空製造出來,不過這也體現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