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近日,冬季風暴「西婭拉」席捲歐洲多國。10日,波蘭全國16個省份中有12個省發出了強風預警。據統計,波蘭有871棟建築在這場風暴中遭到破壞,強風造成至少3人死亡、12人受傷。截至11日上午,波蘭仍有6600多戶家庭斷電。
在捷克,10日部分地區的強風最高時速達到了180公裡,交通運輸和電力供應受到影響,多架航班被取消;被強風吹倒的樹木阻斷了鐵路和公路,釀成多起交通事故,至少1人死亡。
熱點解讀
以熱點事件為背景,以區域地理為載體,主要考查溫帶氣旋的概念、生成原因、分布特點、與鋒面的關係、天氣特徵鋒面氣旋的判讀等。
考點連結
1、概念:溫帶氣旋是活躍在溫帶中緯度地區的一種氣旋,又稱為"溫帶低氣壓"或"鋒面氣旋"。溫帶氣旋是一種冷心系統,其出現伴隨著鋒面,尺度一般較熱帶氣旋大,可達幾百乃至數千公裡。
2、結構:對於成熟的溫帶氣旋來說,其底層結構上一般由1-2條冷鋒和一條暖鋒形成,暖鋒和第一冷鋒之間為暖區,而冷鋒鋒後為冷區,暖鋒鋒前和系統中心後側為相對緩和的冷暖過度區域。溫帶氣旋在高空一般為高空槽線,且槽線強度隨著氣壓層的升高而減弱。
3、鋒面氣旋結構圖的解讀 (1)鋒面的位置鋒面總是出現在低壓槽中,鋒線往往與低壓槽線重合,如圖中的M、N線。將冷暖鋒連接將系統分為兩部分,低緯度部分受暖氣團控制,高緯度部分受冷氣團控制。
(2)鋒面的類型與移動a.鋒面類型:在鋒面氣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鋒(如圖中的M鋒),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鋒(如圖中的N鋒)。注意有時的圖示呈現的鋒面是在南北兩側,這個是鋒面氣旋發展到後期,鋒面移動的結果。判讀的依據是:低緯冷鋒,高緯暖鋒(冷空氣是從高緯度流向低緯度;暖空氣是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b.鋒面移動:鋒面氣旋中,鋒面移動方向與氣旋的旋轉方向一致。
4、形成原因:
(1)獨自生存:一些溫帶氣旋由鋒面上的一個波動發展而成。在鋒面上因某些原因而形成波動,並在波動頂點附近出現一條:閉合等壓線,此後逐漸發展,形成一個完整的氣旋。
(2)由熱帶氣旋演變而來:溫帶氣旋也可由熱帶氣旋變成,當熱帶氣旋北移至溫帶一帶,受西風槽影響而失去了熱帶氣旋的特性,轉變成溫帶氣旋。另一方面,視其位置及強度,大型的溫帶氣旋的影響範圍可能會超過溫帶地區,連帶亞熱帶地區也可受到影響。
5、分類
溫帶氣旋主要按照成因分成三類:西風性、寒帶性和熱帶性:
西風性的溫帶氣旋指由西風帶高空(500Hpa或以上)出現高度場槽線波動,進而逐漸在底層誘生出溫帶氣旋的一種情況,此類型的溫帶氣旋一般維持時間相對較短,移速較快,發展程度一般。
寒帶性溫帶氣旋指在中高緯度地區,由極地冷氣團南下衝擊西風帶而形成的底層溫帶氣旋氣旋,該類型的溫帶氣旋一般先出現底層結構而後發展為高層,屬於三種類型中比較常見的。一般寒帶性溫帶氣旋維持時間較長,同時強度較強,冷平流較強,常帶來大風降溫過程。
熱帶性溫帶氣旋指熱帶系統經過斜壓能衝擊後逐漸失去熱帶性轉化而來的溫帶氣旋,該類型的溫帶氣旋由於由熱帶系統發展轉化而來,其底層和高層結構將對於一般的溫帶氣旋略有差別,且一般降水比較強烈,但是因為常常伴有槽線的關係,其移動速度也非常快,特別是進入高層西風急流引導的區域後可達到60-80km/h的移動速度。
6、分布:
一般只會在北緯和南緯30至60度的溫帶海面發展和影響近海陸地,但也有極少數於低緯度地區(例如中國溫帶氣旋發生地區的華南至華東沿海)的熱帶氣旋移近內陸受冷空氣影響而轉化為溫帶氣旋(例:颱風浣熊和熱帶風暴海高斯)。從全球歷年平均來看,南半球在比西風環流稍偏北的地方存在明顯的溫帶氣旋生成區,且貫通整個南半球範圍。而北半球範圍內,溫帶氣旋的產生主要集中在一下幾個地區:
(1)西伯利亞地區:該地區的溫帶氣旋更多由北冰洋極渦南下,或誘生出西風長波槽南下,在河道到貝加爾湖一帶形成溫氣的雛形,而後東移進入日本海、鄂海地區強烈發展並達到巔峰狀態,最後併入阿留申渦登陸北美阿拉斯加地區減弱消散。同時也有從阿爾泰地區開始形成,在我國東部達到最強,並明顯影響我國的鋒面溫帶氣旋。
(2)北美東北部:該地區的成因主要是阿留申分裂流出和北美極渦南下的共同影響,在高空構成橫槽態勢,同時底層墨西哥灣水汽沿著中美大平原北上,在科迪勒拉山系東側形成的背風坡低壓區形成輻合,最後導致北美大平原北部加拿大地盾處形成廣大的低壓區,系統東移後受到常年存在的北美大槽的影響加強進入北大西洋,而後在冰島附近達到最強並東移登陸西歐沿海。活躍在中國的溫帶氣旋,主要有兩個較為集中的地帶,一個在北緯25一35°,如江淮氣旋、東海氣旋和臺灣氣旋等;一個在北緯45-55°,如蒙古氣旋、東北氣旋、黃河氣旋和黃海氣旋等。
7、炸彈氣旋
新聞:根據美媒消息,當地時間2019年3月13日—14日,一個被稱為「炸彈氣旋」的強風暴系統再度襲擊了美國中部地區,給多地帶來了包括強颶風、強降水,甚至洪澇在內的惡劣天氣,受到影響的居民估計將達到8000萬人。
「炸彈氣旋」一般是指由冷空氣結合暖溼氣流快速發展而來的溫帶氣旋,由於它爆發強,發展快,破壞力巨大,會帶來強烈的暴風雪和降溫,威力如同炸彈,因此美國的氣象學家形象地稱它為「炸彈氣旋」。
在低氣壓系統的中心氣壓在24小時或者更短的時間內下降了至少24毫巴時,「炸彈」就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