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女人幽默可以贏得尊重,男人幽默可以贏得愛情。」
生活中的確有一種男人,女人跟他聊著聊著,就想嫁給他。
這種男人,僅僅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就能從瘦弱的身體裡,迸發出濃濃的荷爾蒙的氣息,甚至讓女人想入非非。
竇文濤就是這種人。
曾經有女網友發帖說:「為什麼我對小帥哥一點感覺也沒有,就喜歡竇文濤這樣的大叔呢?都可以當我爹了,但我就是喜歡。」
一個帖子頓時激起千層浪,很多女性在後面回帖,有人甚至號召喜歡竇文濤的姑娘們,「咱們組團去睡他吧。」
竇文濤怎麼就那麼招人喜歡了?
他個子不高,身體不壯,相貌也平平無奇,按他自己的話說,「很慫」、「很懶」、還「缺乏正義感」。
網友們可不這麼看,網友們給他的評價是:「一個內心自卑、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情色小主播」。
對此類評價,他照單全收,似乎還很受用的樣子。
屏幕上的竇文濤人見人愛,似乎永遠開朗而又陽光;可生活中的他,不僅沉默寡言,甚至活得並不快樂。
一向喜歡自嘲的他,說自己是個loser(失敗者)。
或許,當一個人付出了所有心血,贏得了周圍無數的讚譽和認可時,如果他內心不快樂,他的確算不上真正的人生贏家。
看似輕鬆調侃,實則費盡心思
1998年,香港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開播,主持人就是剛從內地去香港不久的竇文濤。
這是一檔針對熱門事件或話題進行的討論,節目不追求正確答案,只是閒聊神侃,分享獨特的觀點和體驗。
從此,「竇氏脫口秀」開始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了中國電視第一個「說人話」的談話節目。
很多人都說,聽竇文濤聊天是種享受,輕鬆、自然、有趣又有料。
的確,竇文濤非常能侃,從文學、哲學、心理學,到網絡熱點、娛樂八卦,甚至一些葷段子,他都是信手拈來。
你跟他談生活,他能聊到日本的斷舍離;
你跟他聊地產,他能聊到十三陵自建房子的產權;
你跟他聊快樂,他能聊到哲學家維根斯坦……
尤其是他腦子裡突然靈機一動,就能嗨翻全場。
有一次,魯豫說起大家總是拿她的瘦說事,然後對竇文濤說:「咱倆鬧個緋聞吧?這樣人家就不說我瘦了。」
竇文濤馬上接話說:「人家會說,我怎麼跟一個這麼瘦的人鬧緋聞啊?」
嘉賓們頓時笑作一團。
為了節目效果,他還會把自己包裝一個有著強烈好奇心,甚至有些「低級趣味」的「俗人」。
比如節目中,他會把結婚比喻為開公司,男人投資金錢,女人投資美貌,顯然女人的折舊率很高,容易讓男人撤資。
此外,他還會用很多小動作提示嘉賓講話,要麼用巴望的眼神看著你,問上一句:「嗯?」要麼聽完別人講話,大徹大悟地說上一句「哎!」既讓自己主導話語權,又讓嘉賓有滿滿的存在感。
他說:「我是拍馬屁出身的,聊天的時候,你弱他就強,所以就算你知道,你也要裝著傻,真的嗎?不會吧?對方就來勁兒了,我就覺得我把他伺候舒服了……」
這就是那個「揣著明白裝糊塗」的竇文濤,你以為他糊塗,可是看著嘉賓個頂個享受的樣子,你不得不說,竇文濤真的費心思了。
外表熱情似火,內心孤獨淡漠
「把別人伺候舒服」這句話,聽上去總讓人產生一種特殊的聯想。
事實上,在一次演講中,竇文濤的確給自己下了一個定義——「太監人格」,本尊是「李蓮英」。
他戲稱這是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也是對中國主持人的一個總結。
他認為自己像「太監」的一個原因,是「唾面自乾」,也就是自己可以侮辱自己。
在公開場合,他常常形容自己「愛憎不明、是非不清,是那種反覆無常的小人,隨時等著別人來否定我,然後我說,哦,那也是。」
如果說一個四五十歲的男人,沒有自己的立場和傾向,說著似是而非的話,只想讓別人聽了舒服,總讓人感覺有點老於世故。
但對竇文濤來說,這更像是對紛繁世界的妥協和包容。
這個出生在1967年的老男孩,從小到大,骨子裡都帶著相當程度的自卑。
幼時的竇文濤有些口吃,直到上初中還不會說純正的普通話,他的性格懦弱、膽小,被人欺負了只能忍著。
有一次,他的哥哥為了幫他,跟一個大孩子打了起來,看到哥哥被別人踩在腳下,他都不敢上前幫忙,這也成了他對哥哥一生的歉疚。
上中學的時候,他的同學各個都多才多藝,只有他什麼才能也沒有,當嘉賓問他「那你靠什麼呢?」
他說:「我只能靠嘴皮子。」
正是這唯一的「本事」,被他在日後發揚光大了,而且是帶著一種「謙卑」的模式。
有人說,一味地讓別人舒服,也是一種討好型人格。
竇文濤不僅承認自己有這樣的人格傾向,他還解釋說,有時候討好型人格代表著人生疲倦,比如他自己,就有點厭世情緒。
有時候,你看竇文濤熱情如火,而他的內心卻十分淡漠。
私下裡,竇文濤很不喜歡社交。
他說,要用一種最少、最簡單的方式,把彼此的社交解決掉,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得罪對方。
他說,他遺傳了家族的「內向基因」,或許,他更多的是不想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孤獨吧。
有句話說,「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獨;合群了,就是真的內心孤獨。」說的就是竇文濤。
既有七情六慾,又極力維護臉面
節目中,竇文濤總是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還喜歡說一些葷段子,所以在人們心目中,他似乎臉皮有點厚。
但真實的竇文濤,不僅很愛惜自己的羽毛,內心也絲毫不夠強大。
2009年,竇文濤被狗仔拍到和「北大校花」在車裡接吻,這讓他一夜之間登上了各大媒體的熱搜榜。
接踵而至的是,不久之後,竇文濤又拍到和華姐亞軍王倩倩一起逛街。
一時間,竇文濤腳踩幾隻船的新聞鋪天蓋地。
對很多公眾人物來說,這就是一個插曲,是一個單身男人的風流韻事,過不了多久就會煙消雲散。
但竇文濤卻遭受了極大的打擊,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有很多公司高價找他拍廣告宣傳片,當他知道自己的照片將登在機場、火車站時,他斷然拒絕了,因為他覺得「太寒磣」。
有的廣告需要他做一些「活潑」的動作,他又拒絕了,他覺得那些動作「臊得慌,丟人」。
此外,他還有另一個不願突破的底線,作為一個「不婚主義者」,他說他要用他的一生,去對抗「萬惡的婚姻制度」。
他討厭婚姻對人的綁架,他覺得婚姻是一種自願的、發自內心的愛,而不是其它。
竇文濤一面享受著自由主義的薰陶,一面又擺脫不掉傳統觀念的侵染。他就這樣帶著自己內心的小清高,也帶著凡俗的七情六慾,維護著一個知識分子最看重的「臉面」。
所以,他註定到老,都是一個典型的文藝悶騷男,又註定他孤單的享受著「臉面」。
縱然活得擰巴,也不放棄完美
生活中,每一個處處替別人著想、極度要臉的男人,似乎都是很累的。
竇文濤也不例外,他活得也不輕鬆。在節目中,他不無真誠地慨嘆說:「我生活中很不快樂,我的成功標準就是,誰快樂誰就贏了。」
對此,魯豫解釋說,他最不快樂的就是做《文濤拍案》的時候。
那時候,竇文濤為了做好這檔節目,他會翻來覆去的整理文案,甚至通宵寫稿。
竇文濤說,他這種性格源於他的父親,事事都想做的完美,有半點瑕疵都不行。
而且,這種性格,又讓他總覺得自己失敗感很重,無論外界怎麼誇他,只要他自己覺得不完美,他就不開心。
但他也有過開心的日子,那就是在二十年前的鳳凰衛視。
那時候,他心裡沒那麼多事,沒那麼多欲望,用他的話說:「人不負責任是最快樂的。」
為了緩解內心的壓力,竇文濤從來不把自己當作君子,他更傾向於把自己表現成一個「自私自利」、「不靠譜」的小人,甚至loser。
他覺得把自己說的比實際更差一些,他就能活得更自在一些。他還把這種行為,稱作是自己的「表演型人格」。
生活中,到處都是表演型人格的人。
有人明明月入三千,非要人前顯擺,恨不得整出三百萬的效果。
有人明明討厭他人,非要拉點近乎,生怕別人看穿了心裡那點不情願。
有人明明活著很累,非要裝作很開心,安慰了自己還好,做給別人看就更累了。
為什麼成年人坐在車子裡不願下車,為什麼成年人蹲馬桶蹲出一個世紀,不就是因為那樣狹小的空間裡,我們倍感安全,不用裝,不用討好,那裡才是我們自己的世界嘛。
貌似如此,生活都是無望的,可是當我們再去看那些活得精彩的人,就會發現,我們越不做「太監」,越敢於讓自己發光,我們越能成為自己的太陽。
正是如此,我們才可以不用總借別人的光,自己溫暖自己,坦蕩過生活。
正如張愛玲所說,「去做你想做的,去選你愛的,而不是別人眼裡正確的,你的一輩子應該為自己而活。」
. END .
【文| 池鴻 】
【編輯|丹尼爾李 】
【排版 | 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