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皮疙瘩掉一地」、「為了聯盟」、「獸人永不為奴」這些字樣飄蕩在西裝革履的交響樂團樂師頭頂,場面既違和又令人目眩。
這就是 B 站第一場晚會的特色。在三個多小時的節目裡,屏幕前的觀眾看到了中國現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為虛擬偶像洛天依伴奏、《權力的遊戲》中的巨龍飛過頭頂、《亮劍》中的 358 團楚團長高唱《中國軍魂》。
B 站的首場晚會取得了無可辯駁的勝利。這場名為「2019 最美的夜」的晚會回放在 B 站獲得了 4425.6 萬次播放,產生了 129.7 萬條彈幕。在 B 站自己的評分系統中,3.9 萬人打出了平均 9.9 的超高分數。哪怕是在更加中立嚴苛的豆瓣和知乎上,也有高達 9.3 的分數。微博的相關話題下面,幾乎清一色全是誇讚之聲。
在 B 站的晚會視頻評論區,熱評第二條寫道:各位,這個晚會讓嗶哩嗶哩股價上升了近兩個百分點,真是牛逼。這條評論發送於 1 月 1 日凌晨 1 點,後面發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意料。股價繼續上漲,1 月 2 日美股收盤時,嗶哩嗶哩股價已達到 20.95 美元,單日漲幅高達 12.51%。
一場晚會帶動股票上漲,這大概在嗶哩嗶哩和總導演宮鵬的預期之外。在 B 站放出的一期題為「金牌導演在線卑微」的預熱小短片中,宮鵬說,如果自己會在看晚會時發彈幕,大概會問一句「大家滿意嗎」。「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看晚會,不要 diss 我。」
總導演宮鵬
B 站用戶難伺候是出了名的。招股書顯示,B 站 82% 的用戶為 1990 至 2009 年出生的中國人,他們也被定義為「Z 世代」。年輕、審美挑剔、愛好小眾、熱衷於表達自我和評論他人,是這群人的普遍特徵。
「為這群 B 站屬性強的人去做一臺晚會太難了。他們很挑剔,眼裡揉不得沙子,而且他們太專業了,太知道什麼是 B 站了,因為他們才是 B 站的主人。」宮鵬說。
但實際上為 B 站做晚會也有它特別容易的地方——恰恰也是因為有這樣一群愛好統一的受眾。伺候全年齡、全階層、全中國太難了,伺候一小群人反而更容易些。
中國青年苦「合家歡」久矣
B 站晚會視頻下方的評論區已經產生了 2 萬多條評論。一篇題為《B站晚會:一次永不褪色的群體記憶》的五星長評論寫道:
它沒有為了受眾熱鬧把年度熱歌一味地拉上屏幕讓大家聽個響,但是也沒有陽春白雪或是小圈子到拋棄它的觀眾,你是能在快樂的同時欣賞到美的。晚會選熱歌其實是不用思考的,就像年會或者學校晚會拿不出節目就來年度熱歌舞蹈串燒和童話改編一樣,無論好聽不好聽,只要熱起來它就是經過觀眾驗證的,再請當紅的明星來一唱,收視率和話題度就 ok 了。而 B 站晚會給我的感覺,是 80、90 這一輩兒人真正獲得話語權之後應該有的樣子,開放,兼容,審美,會玩,沒有框架。
這場晚會是怎麼讓 80、90 後感覺獲得話語權的?
首先,展示只有他們懂、也只有他們喜歡的作品。
「2019 最後的夜」總共包含 35 個節目,其中 11 個節目都和 IP 作品相關,包含了《魔獸世界》、《英雄聯盟》、《哈利·波特》、《我為歌狂》、《數碼寶貝》、《火影忍者》等經典內容,也有《權力的遊戲》、《哪吒》、《流浪地球》等新晉作品。
B 站的中國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和他們的父輩截然不同的愛好、審美和追求,他們愛看漫畫、追動漫、打遊戲,這些愛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得不到父輩的理解,甚至是激化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即便今天,我們也很難在任何一個衛視的「合家歡」晚會上看到遊戲、動漫主題的作品。
中國青年苦「合家歡」晚會久矣。不得不看的中老年辣眼配色,不得不聽的熱門歌曲串燒,就像年夜飯上躲不開的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一樣,讓人感到過分甜膩和疲憊。
衛視不能做的,B 站能做。而且 B 站不缺版權,只要導演做好挑選。宮鵬從成千上萬的 IP 中挑出了這麼幾個,原因很簡單:《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是 2019 年爆款,《權力的遊戲》是最後一季,《魔獸世界》是十五周年,《英雄聯盟》是中國隊獲勝,都兼具紀念意義和話題性。
其餘的作品如《哈利·波特》、《數碼寶貝》、《火影忍者》、《名偵探柯南》等,則是一代人永恆的青春,選了不會錯。
其次,用更符合大眾審美的方式講小眾故事。
曾擔任《中國新說唱》視覺總監的宮鵬一開始就為 B 站晚會設定了「音樂可視化」的思路。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在舞臺上用音樂和特效呈現經典作品」。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這個舞臺準備了 2000 多塊屏幕、面積達三千平米,6 臺噴火機、60 部瞬時煙火、16 臺乾冰、40 部彩炮機、8 部彩虹機、4 條煙火瀑布、18 支電子噴泉、4 臺升降機,以及隱藏式軌道。這個配置相比衛視大晚會也不遜色。
火中演奏《權力的遊戲》主題曲的 Luka Sulic
除了這些硬體設施,B 站還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音樂團隊的核心成員趙兆來擔任音樂總監和樂團指揮,靳海音弦樂團、新九州愛樂樂團為核心節目伴奏,以及法國鋼琴家理察·克萊德曼、中國現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提琴雙傑之一 Luka Sulic 來現場演奏名曲。
洛天依與方錦龍合作完成一曲《茉莉花》
方錦龍與趙兆及百人樂團合作的節目《韻界》成為了晚會上最成功的節目之一。這一節目重編了《十面埋伏》、《滄海一聲笑》、《將軍令》、《哦,蘇珊娜》、《牧歌》,以及《火影忍者》和《教父》的主題曲。
雖然這個長達 11 分鐘的交響樂節目讓導演組很擔心會使觀眾無聊,但宮鵬還是拒絕了將它縮短時間的建議。「我知道 B 站的用戶喜歡觀摩牛人,但我也確實沒料到它會成為一個爆款節目。」
Luka Sulic 與樂團合奏的《權力的遊戲》主題曲也讓人印象深刻。宮鵬的團隊用視頻特效製作了一條龍,輔以舞臺上真實的火焰燃燒,在舞美設計上非常大膽。
伴隨《權力的遊戲》主題曲飛向屏幕的巨龍
B 站有一個常用詞叫「圈地自萌」,意為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自娛自樂。宅文化本質上一直是一個很私人和小眾的追求。雖然 B 站辦了 9 年拜年祭,3 年 BilibiliWorld,但受眾一直局限在 ACG (即日本動漫 Anime、漫畫 Comics 與遊戲 Games)自己的圈子裡。但這場晚會讓這種小眾文化變得更符合大眾審美了。
《魔獸世界》中的熊貓人站在交響樂團前表演
當然,B 站晚會的內核與衛視晚會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受眾的不同讓二者實際上沒有可比性。雖然 B 站很多激動的彈幕會將二者相比,並對衛視抒發不滿或不屑,但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晚會,強求一致是不可取的。這場晚會的出現恰恰就證明了這一點。
宮鵬本人在接下這份工作之前也不是 B 站的深度用戶,他更多地只是把這個網站當作一個搜索工具。「不同的晚會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我就很喜歡江蘇衛視的跨年晚會。」宮鵬對 36 氪說,B 站的晚會能夠成功,是因為比較專一的社群體系支撐了晚會的底層邏輯,強大的圈層文化引起了觀眾的共鳴。但像 B 站這樣的社群畢竟還是不多的。
「不過我現在真覺得 B 站挺有意思的。」宮鵬說。
B 站正變得更加多元
正如 36 氪此前所寫的那樣,從節目單來看,這場晚會似乎「不太 B 站」。作為一個起家小眾文化的年輕人社區,請明星辦晚會這種「衛視風」的舉動必定會引起部分老用戶的質疑。
B 站晚會長評論區的熱門首評題為《突破次元壁的bilibili晚會,雖不完美,但仍是一次成功的嘗試》。這個評論給晚會打了四星,得到了 1.8 萬閱讀和 262 個贊。文中寫道:
實話說,起初我並不看好 B 站今年新增的「bilibili晚會」。當時我看著這嘉賓陣容和節目單,我不禁感嘆一聲「沒內味」。 和拜年祭不同,「bilibili晚會」並不是以日系 ACG 文化為核心,而是以全體年輕人為受眾。多元化雖然是好事,但我從嘉賓名單中看不出這場晚會的潛力,當時我覺得,「bilibili晚會」除了請了一些流量明星來保證流量以外,毫無側重點,要 ACG 沒 ACG,要古風沒古風,大牌歌手的堆砌也不夠格。於是我覺得,這大概會是一場平庸的晚會。 事實證明,是我錯了。「bilibili晚會」打出了自己的風採。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 B 站老用戶風格的評論。B 站曾經就是這麼一個愛好非常統一、審美非常集中的小眾群體的聚集地。
但是今天的 B 站不僅僅只有 ACG。它正在接納越來越多喜好各異的用戶,這對於原本的 ACG 文化社區必定是一場衝擊。快手土味視頻和鬥魚遊戲主播為 B 站鬼畜區和影視區貢獻了素材,也讓兩種文化的愛好者在評論區偶爾交火。
「B 站的領導一開始跟導演組提的要求就是『出圈』。」宮鵬告訴 36 氪,B 站高管的意見是,為圈層文化而生的活動 B 站已經有了拜年祭和 BW,沒必要再搞一個一樣的晚會。所以很多節目不是「圈子裡的東西」,而是「人本身需要的東西」。
好在人本身需要的東西很多是相通的。宮鵬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相通的部分找出來。
「我不認為喜歡看動漫的人就沒有他喜歡的藝人。我認為事事相通,因為 B 站其實是一個生態化的內容社區,年輕娛樂的內容在 B 站也有豐富的土壤和基礎。不管是追星,還是對影視、動漫、娛樂、音樂等內容的喜愛,在 B 站都有原始的基因。」B 站市場中心總經理楊亮說。
哪些東西是相通的?哪些路是可以走的?用戶數據指導宮鵬做了大部分決定。
比方說,導演組一直有人建議拿掉《鋼鐵洪流進行曲》這樣的主旋律節目,因為擔心會令處於娛樂狀態下的觀眾不舒服。但是被宮鵬力主保留。「因為數據分析認為大家一定會喜歡這樣的節目。」宮鵬說。B 站去年的直播數據顯示,國慶閱兵是站內排名前三的直播視頻,《鋼鐵洪流進行曲》是其中一首閱兵式音樂。
宮鵬接受 36 氪採訪時稱,軍星愛樂合唱團的老兵們告訴他,大幕拉開後他們內心發怵,因為沒料到臺下年輕人的掌聲和歡呼聲會那麼大,他們本以為老年人的合唱不會受歡迎。
張光北與軍星愛樂合唱團合唱《亮劍》主題曲
但是數據不會撒謊。一個看起來不是很 B 站的節目會受到 B 站觀眾的喜歡,這也是 B 站出圈的意義。
被彈幕調侃為「文藝復興」的張薔演唱的《Let's disco》也是宮鵬力主保留的一個節目。「當我說出張薔的名字時,導演組很多 85 後問,誰是張薔?我說,對,我就想要你這個反應。」宮鵬想讓屏幕前的年輕人產生似乎聽過這首歌的印象,在彈幕裡引起討論,然後去搜這個人的名字,再回到彈幕裡來,完成互動。
張薔的舞蹈動作採用了最近 B 站非常火的「抖肩舞」
當然,除此之外也是為了滿足更多中老年觀眾的喜好。
B 站 2019 年 Q 3財報顯示,B 站月均活躍用戶達到 1.28 億,日均活躍用戶達 3760 萬,日均視頻播放量 7.3 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 83 分鐘。
中國太缺「圈層晚會」了。B 站這種瞄準某一個特殊群體的晚會未來會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宮鵬覺得「可能會」,因為「用數據分析觀眾、藝人和節目的做法正在被越來越多導演採納」。但是也未必,因為「像 B 站這樣的社群確實也不多啊。」
拜年祭宮鵬會與 B 站有更多合作嗎?
「這是個秘密。」宮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