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09:33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陳薇拉 李士明
蒼南縣十屆人大一次會議於2月20日上午勝利閉幕,新一屆縣政府領導班子接過「接力棒」,扛起蒼南發展的重任,踏上新徵程。接下來,這個全新的團隊將帶領蒼南如何發展?將採取怎樣的具體措施推動蒼南各方面工作?閉幕式後,新當選縣長鄭建忠,副縣長白洪楞、肖劍、徐順和、李上清、葉信迪、曾迎玲與媒體代表見面,回答記者提問。蒼南縣新聞宣傳中心、蒼南電視臺與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浙江日報、溫州日報等十餘家國家、省、市級媒體參加了本次蒼南縣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媒體見面會,聆聽這個團隊在開啟新徵程的第一時間發出的響亮號角。
記者:蒼南今後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強化從嚴治政,轉變行政作風打造鐵軍,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鄭建忠:蒼南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的新徵程已經開啟,蒼南廣大幹部和社會各界充滿期待。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提出了強化「為民執政、依法行政、從嚴治政、高效理政、廉潔從政」的「實幹」政府建設目標。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工作落實責任捆綁機制,強化常態督查機制和責任倒查問責機制,重拳治理「庸懶散慢」,堅決打通「中梗阻」,嚴厲查處「慢作為、不作為」,全力打造一支「絕對忠誠、敢於擔當、乾淨廉潔、充滿活力」的蒼南鐵軍。
記者:工業方面,2016年,蒼南的財政扶持資金從0.6億元提高至1.3億元,累計使用應急轉貸資金21億元,減輕企業負擔2.7億元,化解不良貸款32.4億元,在溫州金改的大局之下,能否分享蒼南所取得的經驗成果?
鄭建忠:工業是支撐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強,這個地方才興。近年來,由於受金融危機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蒼南也出現了實體經濟發展困難,企業面臨「兩鏈」風險的狀況。對政府來講,化解「兩鏈」風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促進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對優質的、重點骨幹企業,政府應做出應有的措施。去年以來,蒼南縣政府首先通過加強扶持,減輕企業負擔。按照中央的要求,制定了振興實體經濟的相關優惠政策,我們把財政的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強,建立了應急轉貸資金,化解不良貸款,在企業當中引起很好的反響。同時,深入開展「五幫五助」助企活動,建立縣四套班子領導與重點企業進行結對掛鈎服務制度,及時幫助解決問題106個。下一步我能將重點完善領導、部門、企業的結對掛鈎服務,繼續幫助解決企業存在的一些困難。對有發展前景、符合產業導向的的企業,一時面臨「兩鏈」風險的,我們將採取一企一策的方法,實施「政銀企法」多方聯動,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去年,我縣清算重組出險企業32家,全縣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實現雙降,目前,蒼南金融生態環境可以說是逐步向好,企業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蒼南的實體經濟發展一定能夠進一步振興,加快轉型。
記者:2017年,是溫州市大拆大整大顯成效的一年,也是蒼南城市發展、環境改善的最好機會。我們看到今年蒼南自我增壓,計劃確保完成城中村改造30個5000戶以上。請問這樣自我增壓的自信來自哪裡?我們以什麼樣的工作機制去保障目標的實現?
白洪楞:去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蒼南全力推進「大拆大整」,拆除各類違建101.4萬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拆除房屋3136間,整治「四無」生產經營單位1.5萬家,可以說是初見成效,讓大家看到了蒼南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今年我們把城中村改造作為大拆大整的重中之重來抓。一是思想高度統一。全縣上下已經形成「大拆大發展、小拆小發展」的一致認識,大拆大整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環境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改善城市管理的一把利劍。二是切合蒼南發展實際。針對整村舊村改造,縣委縣政府多次集體實地調查研究,根據下一步蒼南城市化發展的重點區塊,安排30個城中村改造的目標任務,其中靈溪、龍港要各完成10個村的任務。三是進一步強化推進機制。下一步,我們成立由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包幹聯繫、每周工作例會、每月專題分析、每月督查通報、考核獎優罰劣等工作制度,採取「一個整村、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辦法加以推進,形成上下互動、有效協調、多方合力、整體推進的工作體系,確保打贏這場硬戰。
記者:蒼南要打造溫州大都市區第一副中心,新的一年,請問蒼南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鄭建忠:打造第一副中心必須要有產業去支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增加動力,優化平臺,治理環境等舉措。我們現有的產業平臺是「2+6」,今後,我們將通過化解一批企業「兩鏈」風險,扶持優秀的企業;培育一批領軍型、高成長型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建設一批小微企業園,加快滷製品、化工、印染、針織等重點小微園建設,不斷完善小微園的建設模式,通過3-5年努力,爭取新入住小微企業達到1000家,規上企業新增100家,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一批產業創新園,鼓勵和支持「加速器」「孵化器」「電商園」等創業平臺創建,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更大的平臺和空間,打造蒼南產業新的增長點;還要回歸一批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充分發揮在外蒼南人的優勢,積極促成總部回歸、產業回歸、資本回歸、貿易回歸,引進一批帶動力強、影響力大好項目、大項目,加速產業結構優化。
記者:今年的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去年蒼南深入開展對臺經貿合作,成功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霞關港國家更加開放管理措施試點口岸,對臺經貿工作全省領先。能否給我們介紹蒼南在開展對臺經貿合作上有哪些亮點,取得了哪些經驗,下一步有何規劃?
鄭建忠:對臺經貿合作是蒼南縣藉助地緣優勢開展經貿合作的一個重大方向,我們成立全省首個浙臺經貿合作區以來,蒼南縣緊緊圍繞「雙海雙區」戰略,積極努力探索對臺合作工作並走在全省前列,近年來共引進臺資項目45個,總投資約36億元,實際利用臺資約5.5億元,在全省浙臺經貿合作區考核中連續排名第一。當前,我縣提出 「1+5」的目標定位,其中一項就是全力打造浙江「接閩連臺先行區」。針對這個定位,我們下一步將加快項目招引,依託全省首個駐臺招商聯絡處,進一步創新招商模式,開展資金、技術、理念等全方位對臺合作,並加快引進臺灣較先進的現代農業、養老照護、醫療健檢、幼兒教育等項目,增強蒼南對臺經貿合作的內涵。同時,要打造臺商小鎮。臺商小鎮被列入今年全省首批特色小鎮,我們將以臺灣風情街區、臺商青年創業、臺灣產業園等項目為重點,全力推進臺商小鎮建設,全年計劃投資額要超過10億元。還要提供完善服務,積極落實對臺招商優惠政策,做好已落地和對接項目的跟蹤服務,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務,加快項目落地,更好地取得對臺經貿合作的發展。
記者:政府報告中提到,在過去的五年,龍港成功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完成大部制改革,新型設市模式探索取得重大進展。想問下,龍港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後,作為龍港市民都得到哪些紅利?還有試點的最新進展情況?
鄭建忠:龍港新型城鎮化試點全縣上下高度關注,兩年多來,在上級部門和專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是完成大部門制改革,將縣派駐的18個部門下放給龍港管理,與龍港內設機構和事業單位整合為15個大部門,原需到多個部門辦理的事項,現在在當地到一個部門就可以辦理。二是建立扁平化「市管社區」體制,將原170多個村居整合成立14個新型社區,建立「市管社區」的體制和「多網合一、併網運行」的「一張網」基層治理網絡。三是下放縣級權限,將第一批1575項縣級權限事項下放給龍港鎮,啟用專用審批章。原來要到縣裡辦的事項,通過放權和審批事項集中,在龍港就可以辦理。總的來說,龍港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對推進龍港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帶來極大的便利,為打造龍港城市「升級版」,再創龍港輝煌提供了路徑保障。
記者:2016年,蒼南的「一打三整治」,取締2085艘「三無」漁船,得到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各項指標也均列浙江全省第一,您能不能將跟這方面的情況跟我們分享一下,取締「三無」漁船獲得突破性進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下一步將如何鞏固提升?
鄭建忠:蒼南是漁業大縣,也是海洋大縣,海洋與漁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蒼南來講至關重要。蒼南「三無」漁船總數佔全省近1/6、溫州市1/2以上,任務非常繁重。專項行動以來,蒼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強勢推進,四年任務一年完成,「三無漁船」取締數、拆解數、查扣數等主要指標均居全省第一。我們一方面創新舉措實現嚴格執法,大力推進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去年打了 「幼魚保護攻堅戰」和「伏季休漁保衛戰」兩大戰役,期間,重拳出擊,依法刑拘24人,從嚴從重從快處置「7·13」暴力抗法案件,起到了良好震懾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堵疏結合力求長效,連續三年為轉產轉業漁民發放補助資金,按需上門免費為漁民提供培訓,並對轉產轉業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如石砰海洋牧場、馬站後槽海螺度假村、赤溪棕櫚灣營地等旅遊項目開發,都是結合「一打三整治」推出的項目,力求漁民上岸不致貧、不返海。下一步,我縣將把工作重心轉到長效管理和漁場修復振興上來,持之以恆抓好海洋資源修復和漁業生產秩序整治工作,今年特別安排了海洋修復的項目,我們將以長效的管理,漁場的修復,堅決鞏固「一打三整治」成果,確保蒼南的海洋與漁業經濟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
1487727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