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很多的電視劇裡面都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橋段,那就是電視劇裡面的主角因為某些原因失憶了。而且這種失憶還不會經歷很久,肯定會在後來的一次頭部意外撞擊中,重新恢復記憶。其實這些都是因為一些劇情的需要,為了結局完美才會設計這樣的結局,其實這些事情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會出現的,如果人真的那麼容易就失憶,還有隨便的一次頭部撞擊就恢復了,估計我們經常能夠遇到失憶的人來了吧。
一般我們看到的電視劇就是裡面的人物在失去記憶之後,什麼都不記得了,於是很多人就有個疑問,這些人既然都已經忘記了所有的事情,那麼為什麼還能說話呢?按照正常的情況下,說話也是我們在出生以後學習的一種本領,並不是一開始就會的,失憶之後忘記了才是正常的情況。
首先我們要知道,神經學的科學家將人類的記憶非常了兩種情況,一種是程序性的記憶,還有一種是陳述性的記憶。其中前一種的記憶還包括認知和運動技能,主要就是我們學習汽車、打球、穿衣服等一些行為上面的記憶,對於這方面的記憶,在我們不斷的練習中就能夠形成一種慣性的記憶。就像我們的說話一樣,我們從剛開始學會,到最後的每天都在不斷的練習,導致最後這一項本領幾乎成為我們天生的。
其實記憶還可以更細分為一種情景性的記憶,和語義性的記憶。情景上的記憶就是你對自己經歷的一些事情的記憶,就像是你在吃飯的時候,對吃飯的地點,還有對面坐的人的記憶。語義上面的記憶就是,通過別人告訴你的一些簡單的話產生的記憶,這種記憶只能記住一些比較簡單的東西,就像是別人告訴你1+1等於幾一樣,你在記住之後,根本不需要大腦思考就能準確的回答。
如果情景性的記憶發生損害但是語義記憶完好的時候,就像是本來一句非常優美的句子,被一個沒有任何感情的人讀,成了幾個冰冷的詞語。就比如當你聽到「蛋糕」這次詞語的時候,不會再因為想到了香甜的味道就流口水、「朋友」也不會讓你想到和別人一起玩耍,或者是一起吃飯是的場景。這些詞語對你來說就是沒有感情的詞,不會喚起你任何的想像。
語義的記憶一般會存儲在我們大腦裡很長時間,會讓我們記住一些概念性的學習。如果連語義性的記憶都受損的話,那麼失憶的人就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會打電話但是不知道電話是個什麼東西,會穿鞋子,但是不知道鞋子到底是幹什麼的。這些一點也不誇張,因為語義記憶,記住的就是我們的這些常識性的問題。
雖然能使失憶的人,還保持著一些物品的使用能力,但是卻不知道那些意味著什麼。一個失憶的人,可能會忘記自己以前是多麼的喜歡吃辣椒,但是現在,她還是會吃辣椒的,但是卻不會喜愛。
當然,如果一個人的語義記憶受損傷了,那麼這個人就真的不能說話了,這個通常被大家稱之為「失語症」。這一類的患者一般就是自己的左邊大腦受到了損傷,然後導致他的語義記憶也受到了影響,進而來影響他們的理解還有表達的能力。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失語的患者,都是完全的不能說話,他們是分不同情況的。就比如,有的是能聽得懂大家在說什麼,但是卻無法組織自己的語言,還有的是在說話還有聽力方面沒有問題,但是卻看不懂文字。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失憶患者,都會引起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