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全球第一顆6G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

2020-11-10 鮮棗課堂

11月6日,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的衛星在山西太原發射成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之所以關注,是因為這顆衛星號稱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搭載了被視為6G潛在關鍵技術的太赫茲通信載荷,將進行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太赫茲技術驗證(全球首次)。


衛星星體的一部分

說實話,第一眼看到這個新聞,我的表情是這樣的:


最近這段時間,關於6G的新聞很多,其實也見怪不怪了。但是,把太赫茲搬到太空,就美其名曰6G實驗,實在是有點「過界」了。

什麼是太赫茲?

太赫茲就是Tera Hertz,太拉赫茲,縮寫THz(1THz=1000Ghz)。太赫茲波,是指頻率在0.1~10 THz(波長為3000~30μm)範圍內的電磁波。使用太赫茲電磁波進行通信的技術,就是太赫茲通信。

一直以來,太赫茲和空天一體化,被認為是6G的兩大關鍵技術,也是重點研究方向。人們普遍認為,未來6G將使用太赫茲波進行通信。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目前ITU國際電聯並沒有開會討論6G頻段到底是哪些,更沒有正式發布過6G頻段的定義,所以太赫茲到底是不是6G頻段,現在也沒有明確。

所以,電子科大官方公眾號直呼「6G實驗衛星」,是不嚴謹、不科學的,帶得一堆流量號跟著炒作,有誤導民眾之嫌。

除此之外,官方新聞還有幾個沒說清楚的地方:

1、它到底是用於空地通信,還是衛星與衛星之間的通信?

電磁波的基本特性,就是頻率越高,波長越短,波的繞射能力越差。在同等前提條件(發射功率相同)下,頻率越高的電磁波,穿透損耗越大。綜合來說,頻率越高的電磁波信號,它的傳輸距離越短。(詳情看這裡:頻率(波長)與穿透、繞射能力的關係)

我們現在5G工作的頻段分為Sub-6頻段和毫米波頻段,頻段範圍如下:


FR1原來是450MHz-6GHz,後來3GPP組織改為上圖所示,但Sub-6的稱呼習慣被保留下來

之前和大家科普過很多次,毫米波頻段頻率明顯高於Sub-6頻段,覆蓋能力弱,國內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只有美國,因為Sub-6頻段資源不足,所以先行採用了毫米波頻段。

太赫茲頻段比毫米波頻段的頻率更高,提升它的傳輸距離,難度更大。

根據新聞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微系統與太赫茲中心太赫茲應用技術研究室(MT-03)的無線通信研究團隊,成功實現了距離21 km、單路實時速率5 Gb/s、頻率0.14 THz的遠距離高速無線傳輸試驗。

儘管看上去距離也有幾十公裡,但是和空地通信來回1000多公裡的距離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使用太赫茲通信,並不僅僅是使用更高頻率電磁波的問題,它牽扯到射頻器件能力、材料工藝、功耗控制等一系列問題。就算是毫米波,目前都不敢說非常成熟,很多機構還在進行材料學和功率器件的研究。

衛星測試不比地面測試,衛星就那麼P點大的地方,重量、體積和功率都有限制,做實驗只會比地面更難,不會更容易,所以,我個人覺得,現階段去太空做太赫茲實驗,還是「挺有想像力」的。

空地難度大,相比之下,衛星與衛星之間(完全的真空環境)使用太赫茲通信有更高的可行性。

所以,我很關心這個實驗,到底是空地,還是衛星與衛星。如果是衛星與衛星的話,這次一箭13星,僅有一顆帶了太赫茲通信載荷,它怎麼實驗呢?後續再打一發嗎?


目前,國內外關於太赫茲的研究比較熱門,但能拿出來落地商用的,主要還是安檢等領域。

2、它做這個實驗,到底有沒有獲得工信部的實驗頻率許可。

很多人認為做實驗佔用頻譜不需要申請許可,這是不對的。在公共空間進行任何無線電相關的測試,都需要申請許可,除非使用的是免授權頻譜。

像5G,三大運營商做測試,都是申請了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許可的,不能隨便想測就測。

據我了解,工信部好像只給「天雁5號」許可了衛星遙感和測控頻率,沒有授權使用太赫茲頻段。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種行為其實有違規的嫌疑。

總而言之,希望電子科技大學官方能夠儘快出來澄清一下這個實驗的具體細節,避免誤導民眾。如果是無良媒體炒作,也希望電子科大能夠站出來說明一下情況,以正視聽。

相關焦點

  • 電子科技大學號: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11月6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箭13星,其中包含一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根據信息顯示,「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 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是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與微納星空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成都11月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電子科技大學今天對外公布,由該校和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的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當天上午11時19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據悉,這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 成都周榜:全球首個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
    1、全球首個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也是全球首個6G試驗衛星。
  • 6G升空!世界首顆國產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進太空
    「11月6日11時19分,世界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重
  • 以四川這所大學命名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成功升空,羨煞旁人
    6G試驗衛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上,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此次任務為完成「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該衛星的成功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上有了突破性進展。而更讓四川人民驕傲的是,該衛星是由四川一所大學參與研發的,而該衛星除了學名之外,還以四川這所大學命名,真是羨煞旁人啊。
  • 「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幕後的580億潮汕地產大佬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也是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以來首次以校名命名的衛星,可多數人可能不曉得」衛星11月6日成功發射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設備等多個科研實驗裝置
  • 6G衛星來了?電子科大太赫茲通信技術研究開創者:這次實驗和6G沒...
    在「一箭13星」中,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的衛星備受關注,被稱為「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據電子科技大學官微報導:這顆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衛星上搭載了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
  • 2020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時間:幾月幾號幾點
    6月23日消息  新華社西昌6月23日電(李國利、楊欣)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推遲後,重新發射的窗口確定為6月23日9時43分。6月22日消息我國重新啟動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6月16日推遲執行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相關技術問題已排除,任務重新啟動,將於6月23日擇機發射。
  •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根據公開資料,「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國星宇航設計開發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將在衛星平臺上建立收發鏈路並開展太赫茲載荷試驗,這也將成為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全球首次技術驗證。
  • 6G時代到來?西方限制華為5G,中國發射了全球首個6G實驗衛星
    此次令全球都沒想到的是,我國率先發射全球第一個6G實驗衛星。這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的。6G實驗衛星11月6日11點9分,我國成功發射一顆長徵六號衛星。這枚衛星與以往所發射的衛星截然不同。根據「電子科技大學」的官方媒體平臺發布的報導稱,這枚長徵六號衛星搭載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現已順利進入規定軌道運行,這枚衛星是由國內頂級實驗室共同研發出來的太赫茲衛星通信載荷,該衛星運用的是6G核心技術。雖說5G技術比4G就頗顯優勢。6G通信技術更具有頻譜資源豐富、傳輸速率高等突出優點。
  • 專家闢謠:不存在「全球首顆 6G 衛星」,但這項 6G 候選技術有了新突破
    「全球首顆 6G 試驗衛星」說法錯誤當天,電子科技大學通過官方微博,對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及與之相關的太赫茲通信技術進行了簡要介紹。雷鋒網了解到,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又稱天雁 05 衛星,由該校與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製,未來可為智慧城市建設、農林業災情監測等行業提供服務。
  • 全球首顆6G衛星炒作事件調查全梳理
    文 | 黑法絲近日,有關「全球第一顆6G衛星在我國發射成功」的消息,如一枚重磅炸彈,震動了朋友圈和各大媒體平臺。大部分媒體的基調是「中國再次領跑」!而在各種自媒體中,「厲我國」式的標題比比皆是!一、事件情況及傳播脈絡11月6日11時19分,「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衛星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222222成功升空。該火箭發射後,電子科技大學第一時間發布了《電子科技大學號!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11月6日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戳視頻,一起看震撼發射現場!
  • 「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搭載太赫茲通信設備升空
    光明網訊(記者 孔繁鑫)11月6日11時19分,「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電子科技大學供圖「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瞬間。
  • 弘纏院:全球首顆!網友:我5G還沒用上呢,6G衛星就發射了
    11月6日,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這13顆衛星中,有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它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又稱"天雁05衛星",由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電子科技大學與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主要用於對地遙感觀測,可為智慧城市建設、農林業災情監測等行業提供服務。同時,在該衛星平臺上將開展太赫茲通信載荷的相關試驗。
  • 中國首顆6G衛星上天啦!一箭13星
    >升空的「一箭多星「技術再次以令人驚嘆的姿態再次刷爆了各大媒體的科技板塊,其中兩大元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是這次發射的是中國首顆、全世界第一顆用於6G網絡通信的實現衛星,另一個是這一次我們總共一次性發射了13顆衛星!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6G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進展
    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在這13顆衛星中,有一顆名為「電子科技大學號」,它是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圖片來源:新華視點、央視軍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