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1時19分,「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也是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以來首次以校名命名的衛星,可多數人可能不曉得,其幕後也有一位580億身家的潮汕地產大佬在默默支持。
衛星成功發射,星河老闆黃楚龍投資「心經」念得好
「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
11月6日成功發射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重達70公斤,由電子科技大學、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該衛星搭載了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設備等多個科研實驗裝置。
本次發射的是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以來首次以校名命名的衛星,也是學校產學研用一體化、探索全球前沿科技的重要實踐。據報導,「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還將應用於智慧城市建設、防災減災、國土規劃、環境保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監測,在太空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
不少媒體將這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稱為「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其實是錯誤的。電子科技大學在學校官網發布的資訊,也並未提及其與6G的關係。
據四川在線報導,電子科技大學通信抗幹擾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電子科技大學太赫茲通信的開創者、中國移動通信的著名專家李少謙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實際上,這僅是一次太赫茲通信設備在衛星上的適應性試驗。
有人將這顆衛星稱為「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李少謙教授明確表示:「這是完全錯誤的說法。」他指出:赫茲通信未來應用有兩大場景,一是地面大容量通信,有可能用於6G;二是衛星與衛星、星與地之間的空間大容量通信。
李少謙教授進一步解釋:「這次實驗與6G沒什麼關係。」「太赫茲通信不能代表6G,現階段只是6G潛在的、非常重要的備選技術之一,有可能用於6G地面大容量信息的傳輸。」
星河控股集團董事長黃楚龍
「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也讓外界將目光投向潮汕地產大佬黃楚龍和星河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投資布局。
「電子科技大學號」試驗衛星由電子科技大學和國星宇航等聯合研製,國星宇航是中國民營衛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曾因成功發射了全球首顆AI衛星而備受矚目。
明明搞地產,偏要發衛星,二者似乎不搭嘎,但星河控股集團董事長黃楚龍就敢跨界。2018年10月29日8點43分,由星河創投已投企業「國星宇航」設計研製的型號為Scorpio-1 的「星河號」衛星,成功發射併入軌太陽同步軌道。
天眼查等平臺顯示,「國星宇航」的第三大股東為黃楚龍旗下的「星河投資」(深圳市星河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15.24%,為「國星宇航」天使投資人。
星河投資是星河控股集團旗下基金管理品牌,在商業航天領域已投資了國星宇航、天儀研究院、星際榮耀等多家企業。
地產,是黃楚龍家族旗下支柱產業。「發有為,立不世之功」,圍繞 「共創、共擔、共享」 及「多元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在布局星河「二次騰飛」時,黃楚龍提出了「先優化、搶人才、搭平臺、創品牌、大家來、共發財」十八字指引方針,拉動各產業鏈條協同發展,地產、金融、產業、商業、物業融合驅動,最終形成互為閉環的星河生態圈。
黃楚龍(左1)出席星河控股集團與航天電器籤署投資合作協議相關活動
黃楚龍旗下的星河金融集團,目前已逐步形成權益投資類、債權投資類和基金管理類三大業務板塊,為深圳創新投資集團、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第二大股東,陽光保險、天津津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重要股東,前海母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有限合伙人。
其中,「星河資本」自有資金投資金額累計百億元,累計投資180餘家企業;投資主要聚焦於科技創新型企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企業,涵蓋信息科技/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新媒體、生物技術/健康、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消費品/現代服務等領域。
國星宇航,僅是「地產+金融+產業+商業+物業」驅動模式下,此中一個投資布局。
黃楚龍有自己一套投資「心經」,也就是他常說的「三不做」。黃楚龍的「三不做」:即「控制不了不做,支付不了不做,變現不了不做。」投資,特別是創投及風投,風險和收益是相匹配的,黃楚龍的「三不做」,不是說不敢冒風險,或追求「0風險」,而是講究避開不必要的風險。
地產大佬黃楚龍的新徵程,發有為,立不世之功!
星河創始人黃楚龍
星河控股集團成立於1988年,歷經32年發展。三十而立,往往是一個人邁入意氣風發的階段;對於一家歷經三十餘載的企業,接續奮鬥續華章,未來徵程怎麼走,也到了關鍵抉擇之時。
「發有為,立不世之功」,黃楚龍在企業官網致辭中說:「回首皆是榮光,未來徵程將續。新的起點,要不忘來路,以歸零的心態,以重新出發的意志,以再立新功的勇氣,以繼往開來的膽魄,聚力前行,開拓星河新的徵程。」
不久前公布的《2020胡潤百富榜》,61歲的黃楚龍排名第71,上榜身家為580億元。
與富豪榜地產大佬有很大不同的是,黃楚龍家族名下僅一家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的「智善生活」,在資本市場著墨不多。換句話說,黃楚龍家族累積的財富,不是靠股市「圈錢」壘砌的。
星河智善,創辦於1999年,黃楚龍個人持股100%,是一家在深圳註冊的物業管理服務公司。
星河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總裁姚惠瓊
黃楚龍的「十八字指引方針」中,「搶人才」三字尤其醒目。過去,星河30餘年的榮光,似乎與掌舵人黃楚龍的人才觀有密切關係。
家裡窮,書讀得少,19歲出來跑,黃楚龍曾坦言,自己本身書讀的少,要依賴公司這麼一大批專業人才。個性豪爽、直白的潮汕人黃楚龍,口中吐出的常是話糙理不虧。他曾說:「錢財比不上人才,資金比不上智慧。」他也更直白地說:「錢是王八蛋,會掙要會玩!」
每年開工第一天,黃楚龍都會先拜佛祈福,底下星河員工最翹首以盼,是「龍哥」扔紅包那個「帥」姿勢。
「換人就像走馬燈」這種企業常見的用人現象,似乎與星河無關,他們的員工流動率很小。星河「二把手」、星河控股集團副董事長、總裁姚惠瓊也透露此中奧秘:「現在人才的價值,除了拿一份薪水以外,更重要的可能體現在他的人生價值是否得到提升,專業是否得到尊重。」
姚惠瓊,是職業經理人,也是星河老臣、跟隨黃楚龍多年身邊最得力的「一把手」,自1998年以來服務星河長達22年。潮汕人重情義,也敬重公司老臣、重臣、資深高管。在用人,黃楚龍非常嚴格,人品至上。他說:能力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培養,但人品可不是通過一朝一夕可以培養的。
星河資本成立創投沙龍
一個大企業集團猶如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你不好,我好個鬼!」「你好、我好、大家好」是黃楚龍之經營哲學,「十八字方針」有「大家來、共發財」,生意場上如此,處理與朋友關係如此,企業用人不也是如此。
星河發展之初,家族化管理較強,後來慢慢地引入職業經理人,也就逐步淡化。黃楚龍有二子一女,近年來二個兒子也逐步跨上了舞臺,相信今後星河會運用「家族成員+經理人共治模式」。
黃楚龍長子黃德安、次子黃德林,身邊也有不少「好老師」,比如星河控股董事副總裁、星河金融控股集團總裁辛強等。讓外人輔佐「太子」,有時比代際「傳幫帶」中獲得的,會更多。
除房地產外,投資板塊是助力星河「二次騰飛」最大動能之一。星河是中國房地產行業中最早布局股權投資的民營企業之一,且涉獵領域很廣泛,包括人工智慧、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光電晶片、消費升級等,也投資邁瑞醫療、酷狗音樂、愛迪爾珠寶等不少明星項目。
成功的投資布子,除了超前眼光,也需要有精準的判斷,持續注入新的成長勢能,也要求黃楚龍與家族二代與更多星河經理人「共創、共擔、共享」,協力拼博開拓。
普寧市授予黃楚龍「普寧市鐵山蘭花獎」
公益慈善,是家族企業傳承長青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在善盡社會責任、回饋社會上,黃楚龍和星河對教育及公益慈善事業的投入佔了相當大比重。
今年9月中旬,華南師範大學附屬普寧(星河)學校落成典禮暨捐贈儀式在普寧隆重舉行,星河控股集團為該校建成已捐資8億元。儀式現場,黃楚龍次子黃德林又代表星河控股集團向揭陽市慈善總會捐款2000萬元。
黃楚龍是普寧傑出的鄉賢代表,為表彰他反哺故土、熱心桑梓支持家鄉建設的舉動,普寧市授予了黃楚龍「普寧市鐵山蘭花獎」。
黃楚龍,生於1959年,祖籍廣東普寧市東埔村。東埔,古稱「東埔仔」,這裡製作的有200年歷史的普寧豆乾,遠近有名。東埔黃氏,開基祖由惠來鹽坑遷至此地。潮汕與福建具有深厚人文聯繫,遷入東埔定居的東浦黃氏,是從福建遷入的黃姓一支脈。
與多數潮汕人喜歡「拜拜」一樣,黃楚龍信佛是出了名的,他經常與太太莫錦禮會去佛堂燒香拜拜。
不管信仰何種宗教,即便形式不一,最終都會選擇「信善、向善」、導人行正,利於家族企業傳承及治理的。另外,宗教信仰對企業掌舵人,也是一種「自律」行為,信仰會影響到企業管理上,也會影響為人做事的心態。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