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晴晨
提起愛因斯坦想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為人類科技進步做出巨大貢獻。但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竟然在黑板上寫下了「6-3=6」這樣「荒謬」的式子,這個算術題就連小學生都可以發現是不對的,那麼愛因斯坦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嗎?有人認為這很有可能只是愛因斯坦的一個惡作劇,因為了解愛因斯坦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古靈精怪的人;還有人猜測,長期參與科學研究的愛因斯坦可能太累了,他頭暈目眩,不小心把6視為9,所以才寫下了這個式子。
眾說紛紜,其實「6-3=6」這個梗源自愛因斯坦的一張照片,有人認為照片是假的,並指出上面兩處明顯的PS痕跡,它由兩張愛因斯坦的照片合成,其中一張就是非常著名的愛因斯坦吐舌頭照,照片中的頭部被移花接木到這張照片上。
看得出,照片來源確實不靠譜,不過這並未影響到大家的熱情,關於這個式子是否成立,網絡上出現了多種解釋:有人表示不服,認為6-3一定會變成3,這只是從數學的角度講,但是從物理學角度論,6-3可以等於6,為何這樣說呢?
一種解釋:自從普朗克發現量子開始,人類世界就開始從宏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叫「微觀物理平衡」的理論,這種理論從微觀世界的角度出發,以微觀的視角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已經消失的物質,其實正以另外一種方式存活在宇宙中,實際上它並沒有完全消失。換句話說,在數學中,6-3的最終得數應該是3,但是在量子世界中,6-3不一定等於3,它可以是任何數,甚至可以是0。
另一種解釋:一個容器裡面有6升水,加熱以後蒸發掉3升水, 6-3=3。但是被蒸發掉的水只是蒸發了而已,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消失,所以6-3可以等於6。
其實,式子的成立可以有多種解釋,這是個好的思維方式,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更注重於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有利於孕育多種構思,更加能系統全面地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避免「思維卡殼」。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可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來源:新浪、搜狐、騰訊、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