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2927字|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
閱讀導航
前 言
除了黃金,其它都物不所值?
為什麼需求黃金?
哪些人在買?
機構眼中的黃金股
前 言
古語云:「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
今年,毫無疑問,全球局勢比較混亂。
於是,在避險情緒的推動下,黃金的價格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目前,黃金已經創出了9年以來的一個新高,接近2000美元一盎司。
在黃金的上漲過程中,投資者的熱情和需求必不可少。
在眾多投資者中,我們看到了既有出於不想亂花錢買衣服而購買黃金的澳大利亞大學生,也看到了集中採購的各國央行,還有不少利用市場避險情緒順勢掙錢的機構。
甚至,還有人提到了前一輪下跌中瘋狂入市搶金的中國大媽。
1
除了黃金,其它都物不所值?
和自己的大學同學不同,Deandra一有餘錢,首先想到的不是存銀行,而是買黃金和白銀。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Deandra說道:「之所以沒有存在銀行儲蓄帳戶,那是因為我認為,如果想要花錢的時候,隨存隨取的政策讓我太容易花掉好不容易攢下的錢。」
和普通大學生一樣, Deandra也會在課餘期間做做兼職工作。但是,很多時候,她也會像其他女生一樣,會有想要外出買漂亮衣服、去網紅餐廳打卡的消費衝動。
在Deandra很小的時候,她的祖父就讓她了解了什麼是貴金屬。
她說,手握實物黃金會讓自己珍視它們的價值。
「我覺得,除了貴金屬,其他任何商品的材質都並不值得我按照價籤的價格購買。」
為了更好的說明自己的關店,這位21歲的年輕人將貴金屬和禮服面料做了比較。
她說:「以一盎司的銀為例,當我拿著它時,對我來說,貴金屬價值似乎更物有所值。」
早在幾年前價格較低時,Deandra就已經開始購買黃金和白銀。所以,現在Deandra對這些貴金屬的熱愛/投資升值也非常明顯。
雖然,Deandra表示自己會長期持有這些貴金屬,但是如果價格實在高的誘人的話,自己也會賣掉一些,來兌現部分收益。
2
為什麼需求黃金?
從海底的藏寶箱到典當行買賣的珠寶,黃金一直是財富和剛兌的象徵。
上周,現貨黃金創下新的歷史記錄,攀升至每盎司1980美元(2775澳元)。
自今年年初以來,現貨黃金價格上漲了大約30%。
在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中,投資者一直在尋求合適的避風港。
珀斯鑄幣廠投資研究經理喬丹埃利索(Jordan Eliseo)表示:「我認為,本次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歷史性事件。」
「回顧之前前幾千年,從歷史上來看,黃金一直屬於保值商品。在很多投資者看來,黃金也是一種實現資產保值升值、值得信賴的途徑。」
伴隨各地央行和政府聯合出手,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應對疫情、提振經濟,利率已經跌至歷史最低水平。
美元對一攬子貨幣匯率也出現下跌。在美國淪為疫情高發國之後,美聯儲向市場注入了大量資金。
因此,持有黃金等非生產性資產的所謂「機會成本」較低。
Eliseo說道:「一般情況下,如果將錢存銀行、或者購買政府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回報率越高,那麼持有黃金等貴金屬的機會成本也就越大。」
這一點在全球金融期間表現非常突出。
十年前,當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您購買10年期美國國債可獲得的收益率超過4%。
「但是,放在今天,您可能只能收穫0.6%或0.7%。一旦考慮通脹的因素,實際上買國債相當於年虧損1%左右。」
「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人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即我寧願持有黃金,也不願意無緣無故損失收入,或者倒貼錢。」
3
哪些人在買?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WGC)的數據,今年前6個月,黃金ETF的淨流入量達到創紀錄的400億美元。
這相當於734噸黃金,WGC稱這一漲幅「大大超過了年度最高流入量,無論是按重量還是按金額計算」。
但是,對金條和金幣等實物黃金需求減弱,與去年上半年相比下降了17%。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通常購買的都是1公斤以內的金條。
就地域而言,亞洲和中東大部分地區需求下降。但是,今年上半年,美國對金條和金幣的需求幾乎增加了兩倍,歐洲的投資也在激增。
據Eliseo透露,珀斯鑄幣廠的造幣產品需求增長強勁,3月和4月的銷售額約為過去七年月均水平的三倍。
他說:「現在基本上回到了當時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的水平。」
除投資者以外,各地央行繼續購入黃金,推動儲備淨增加了233噸。但是,相比2019年的創紀錄水平還是下降了39%。並且,採購的央行數量減少,採購集中化程度上升。
4
機構眼中的黃金股
對於信奉「價值投資法」的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而言,他對黃金存在厭惡情緒,並將黃金稱之為非生產性投資,幾乎沒有價值。
資產管理公司Collins St Asset Management的羅布·海伊(Rob Hay)說:「儘管黃金是一種有吸引力的貴金屬,並且是一種很好的電導體,但是黃金本身並沒有做任何事情。
他說:「黃金不會創造收入,黃金也無法自我複製以產生未來的增長。因此,很多價值投資者並不是將黃金作為商品而持有。」
例如,Collin St已購買了一籃子黃金股票作為其價值基金的一部分,以利用市場對貴金屬的強勁需求,以對衝更大範圍的市場波動。
Hay說:「許多投資者都在利用黃金的避險屬性,以防止市場可能發生的瘋狂行為、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新冠危機的不確定性以及不斷惡化的經濟背景。」
「對我們來說,我們的目標是找到高質量的企業。這些企業能夠通過黃金生產業務產生可觀的利潤。通過對這些企業進行投資,繼而生產黃金並喜歡購買黃金的人出售黃金。」
據其透露,他所在的基金沒有購買主要的黃金礦商股票,而是購買了一系列市盈率低估的黃金生產企業股票,涉及生產和勘探的各個階段。
投資黃金股承擔的風險是黃金價格的變動。投資黃金生產企業,則還需額外加上公司的風險。由於公司存在特定的風險,因此,漲跌都有可能。
莫納什大學的銀行金融學院教授史蒂芬·布朗(Stephen Brown)則做了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
他說:「這就像是你去玩老虎機,然後把贏到的錢和澳股200指數強行找出一個系統性的聯繫。」
「在多樣化資產配置中的確可以有黃金的一席之位。但是,根本還需回到您預期的回報是什麼,而這個回報又是否足以補償你被要求承擔的風險。」
「對月很多投資者而言,尤其是個人投資者,他們看到股市的加劇動蕩就開始心慌,便覺得看起來更貨真價實的黃金似乎更有安全感。」
目前,文中開頭提到的澳大利亞大學生Deandra仍堅持購買金條和硬幣,因為她非常確切地知道自己得到了什麼。
她說:「這是一種方法。如果您對股市甚至加密貨幣不太自信,您至少可以投資黃金和白銀。通過將實物掌握在手中,而不是對邊輸入幾個數字就將辛苦積累的資金打水漂。」
結語
相信,幾年前到底搶購黃金的中國大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據說,當時中國大媽的瘋狂程度令全球投資者都咋舌。
現在,市場對黃金的熱衷程度可以說絲毫不亞於中國大媽的瘋狂。
至於結果如何,有人做了一個很有趣的統計。
中國大媽紛紛開始進場抄底黃金是2013年。當時,中國大媽抄底的位置大概是1300多美金一盎司。
結果,中國大媽進場之後,黃金繼續的一路下跌,最低看到了將近1100美元左右。
所以說,中國大媽抄底黃金在短時間內都悉數被套,但是,一晃幾年過來,如果中國大媽繼續持有黃金的話,那麼中國大媽不但解套,而且獲利頗豐。
同樣,對於現在入市搶購黃金的投資者而言,結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參考來源: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7-31/record-low-rates-coronavirus-uncertainty-gold-record-high/12508152?section=business
https://www.abc.net.au/news/2019-09-12/gold-shines-during-times-of-crisis/1126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