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建首個海洋動力監測網 「三星組網」邁出關鍵一步

2020-09-23 中國軍工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據介紹,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此外,海洋二號C星通過整星帶太陽翼運輸等方式實現了大型遙感衛星的發射場流程優化,大幅縮短了發射場工作周期,對後續大型遙感衛星和商業衛星流程優化具有良好的推廣和示範效應。

獨特「站位」,為防災減災及科學應用提供支撐

海洋二號C星具有身手敏捷、眼疾手快的特性,能夠實現更高的海洋風場觀測頻度。

相較於傳統遙感衛星運行所在的太陽同步軌道,海洋二號C星的「站位」十分獨特。在研製團隊的精心設計下,C星將在傾斜軌道上「全力奔跑」,進一步提升我國的海洋觀測能力。

據設計師介紹,海洋二號C星入軌與B星實現雙星組網後,觀測周期將由單星3天縮減到1天;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三星組網後,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我國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

自主創新,多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海洋二號C星具備多種功能,設計師們親切地將其功能概括為「捕風、勘海、鑑舟、匯志」。

從測量全球海洋表面風矢量和全球海面高度,到全球船舶自動識別以及接收、存儲和轉發全球海上浮標測量信息,這一系列能力,得益於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研製團隊要實現衛星多功能集成化發展的高目標和高要求。

包括微波散射計、船舶識別系統和數據收集系統在內的有效載荷都精巧布局於衛星之上,多項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船舶識別系統可以實現全球海面船舶位置、航向航速等數據測算,極大提升海上交通和海上安全能力;數據收集系統可有效獲取海上浮標信號數據,並將浮標點測信息統一傳輸到地面進行處理,通過點面結合的精準測量大幅提升海洋預報系統的精度。

三星組網,將建成我國第一個海洋動力監測網

作為海洋大國,我國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日益提高,正所謂「海上無風三尺浪」,海洋動力環境預警實現對測風、測浪的海況預報,將產生諸多可持續、可預期的收益。

例如,通過對颱風路徑和強度(中心風力)的監測有效保證海航安全;通過對海洋溫度變化的監測,由渦漩確定漁場位置,進而實現精準捕魚;同時,也將為珍珠、海參等近海養殖提供支持。

海洋二號C星入軌後,將不受天氣和光照條件影響,實現全天時、全天候連續開展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有效服務。

同時,其遙感數據還可應用於海洋地球物理學、海洋動力學、海洋氣候與環境監測、海冰監測等方面研究。

後續,海洋二號B星、C星和D星三星組網成功後,將建成我國第一個海洋動力監測網,該系統將進一步實現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精度以及全球覆蓋的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要素觀測,在為我國海洋事業提供重要支撐的同時,還將為國內外相關行業領域的創新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相關焦點

  • 我國將建首個海洋動力監測網「三星組網」邁出關鍵一步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據介紹,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撥雲瞰海顯身手」:海洋二號C星發射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電 題:「撥雲瞰海顯身手」:海洋二號C星發射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作者 郭超凱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為後續海洋二號B星、C星和D星三星組網邁出關鍵一步。
  • 海洋二號C衛星: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
    C衛星發射現場汪江波 攝  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再獲新突破。衛星在軌運行後,主要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進行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並具備船舶識別功能,以及接收、存儲和轉發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能力。  海洋二號C衛星配置了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校正輻射計、數據收集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5個有效載荷,可有效獲取海風、海浪、海流、海溫、中尺度渦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海洋二號C星成功升空,將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原標題:海洋二號C星成功升空 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9月21日,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我國計劃明年組建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
    3顆衛星,後續將與兩年前發射的海洋二號02星組網運行。屆時,三星組網運行,我國將擁有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一系列海洋動力環境要素的觀測,為我國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及科學應用等提供信息支撐,助力打造全球海洋觀測網,提高我國海洋衛星體系的國際地位。
  • 海洋二號C星成功升空 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胡喆)9月21日,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遼源市科技局: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記者從五院了解到,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3星組網後,我國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
  • 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作為海洋大國,我國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日益提高,而海洋動力環境預警實現海況預報,將產生諸多可持續、可預期的收益。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將構建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記者從五院了解到,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3星組網後,我國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走位」獨特的多功能衛星海洋二號C星具有身手敏捷、眼疾手快的特性,能夠實現更高的海洋風場觀測頻度。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助力打造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將大幅提高我國海洋觀測能力
    ,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自然資源部為該衛星工程牽頭主用戶部門。海洋二號C衛星入軌運行後,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今天13時40分,我國又一顆大型遙感衛星升空,將大幅提升海洋觀測能力
    此次發射的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入軌後將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海洋二號C星「身手敏捷、眼疾手快」,能夠實現更高的海洋風場觀測頻度。
  • 海洋二號雙星組網,船舶識別系統有特殊用途!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能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的範圍、效率和精度。明年還會有D星發射,B、C、D三星組網後,將建成中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絡。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海洋二號衛星的那些事兒。
  • 組網運行!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6小時完成全球80%的海面風場監測
    繼海洋一號C星、海洋一號D星成功發射後,我國又有一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成功發射。今天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可在6小時內完成全球
  • 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
    vid=548500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  李國利、樊永強、張文科  19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 剛剛發射成功 我國海洋觀測衛星網絡又添「新兵」
    屆時,我國將擁有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一系列海洋動力環境要素的觀測,為我國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及科學應用等提供信息支撐,助力打造全球海洋觀測網,提高我國海洋衛星體系的國際地位。   我國作為海洋大國,2019年的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到9.0%。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攝影:汪江波中國日報9月2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今天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海洋二號C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衛星在軌後,主要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並具備船舶識別,以及接收、存貯和轉發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能力。海洋二號C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以及後續的傾斜軌道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可在6小時內完成全球80%的海面風場監測。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