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成功!我國計劃明年組建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

2020-09-24 中國航天報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

海洋二號03星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是我國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業務衛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

衛星攜帶的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衛星搭載的AIS艦船自動識別系統具備全球船舶識別的能力,搭載的DCS分系統可以接收、存貯和轉發海域中的浮標測量數據,有效提高了數據精度。

研製團隊在衛星前合影

海洋二號03星是海洋二號系列的第3顆衛星,後續將與兩年前發射的海洋二號02星組網運行。海洋二號系列屬於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已經成功發射三顆,其中01星是科研衛星,02星和03星是業務衛星。

明年計劃發射海洋二號04星,據悉,04星已經完成了整星測試,具備明年發射的條件。

屆時,三星組網運行,我國將擁有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一系列海洋動力環境要素的觀測,為我國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及科學應用等提供信息支撐,助力打造全球海洋觀測網,提高我國海洋衛星體系的國際地位。

衛星在整流罩內,轉運至發射塔架

與此前發射的太陽同步軌道海洋二號02星不同,海洋二號03星採用了傾斜軌道。海洋二號03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介紹,03星是我國首個運行在傾斜軌道上的大型遙感衛星,之所以選擇這樣的軌道,是為了加速對地球南北緯70度以內區域的衛星重訪,縮短對該區域的觀測間隔,提高觀測效率。

根據規劃,我國將建成由一顆極軌衛星和兩顆傾斜軌道衛星構建的三星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三星組網後,將極大地提高觀測效率,由過去的三天一次縮短到一天兩次,讓海洋動力環境觀測邁入小時級,12小時就能覆蓋全球100%的區域

衛星可用於颱風監測,張慶君介紹,颱風在形成初期只有風浪,並沒有形成降雨雲團,看雲圖可以直觀觀測颱風規模,但對颱風強度難以定量監測,海洋二號衛星屬於微波遙感衛星,可以很好地發揮定量檢測颱風強度的特色能力,在還沒有造成嚴重危害的時候就能監測到它。今年8月,三號颱風「森拉克」、四號颱風「黑格比」相繼「登臺」,海洋二號02星與海洋一號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一起實時監測,後續,海洋二號03星也將加入。

有關部門還可以通過衛星觀測到的數據推測出發生或者即將要發生的重要海洋動力現象,甚至可以解答關於厄爾尼諾現象、內陸湖水面的年變化量以及南北極和格陵蘭島的冰蓋是不是在融化等重要氣象環境問題。

海洋二號02星監測04號颱風「黑格比」動態移動變化過程(自然資源部提供)

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常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

這次發射是火箭試驗隊時隔兩年重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執行任務,團隊在高密度發射和嚴峻的質量形勢下,頂住壓力,狠抓質量,順利開啟今年在酒泉的高密度發射工作,為圓滿完成後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多發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7次飛行,也是長四乙火箭今年執行的第四次任務。

本次發射火箭搭載柵格舵落區控制系統,一二級分離後,一子級進入返回段(下降段),柵格舵舵面分組展開,穩定箭體,並對一子級返回段的姿態和落區位置進行主動控制。


文、視頻/中國航天報記者 任悅鳴

圖/王淇俊 高劍

編輯/趙聰

審核/陳立

監製/索阿娣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助力打造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剛剛發射成功 我國海洋觀測衛星網絡又添「新兵」
    ,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研製團隊部分成員與衛星合影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高劍/攝   據悉,該衛星將與兩年前發射的海洋二號02星組網,並計劃在明年迎來海洋二號04星。
  • 海洋二號C星成功升空,將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原標題:海洋二號C星成功升空 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  9月21日,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海洋二號C星成功升空 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胡喆)9月21日,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記者從五院了解到,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3星組網後,我國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記者從五院了解到,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3星組網後,我國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走位」獨特的多功能衛星海洋二號C星具有身手敏捷、眼疾手快的特性,能夠實現更高的海洋風場觀測頻度。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將構建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將大幅提高我國海洋觀測能力
    據國家航天局處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入軌運行後,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長四乙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20-09-21 13:57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我國將建首個海洋動力監測網 「三星組網」邁出關鍵一步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據介紹,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我國將建首個海洋動力監測網「三星組網」邁出關鍵一步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據介紹,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攝影:汪江波中國日報9月2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今天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
  • 遼源市科技局: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構建更進一步
    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47次發射。記者從五院了解到,後續待海洋二號D星發射並完成3星組網後,我國將具備小時級覆蓋全球主要海域的觀測能力,同時能夠實現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為海洋防災減災、氣象、交通和科學應用等提供重要支撐。
  • 「海洋天眼」成功發射:全球任何一艘船都跑不掉
    9月21日13點4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AIS艦船自動識別系統具備全球船舶識別的能力,DCS分系統可以接收、存貯和轉發海域中的浮標測量數據,有效提高數據精度。
  •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央廣網發 自然資源部供圖)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記者張佳琪)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支持立項,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對海洋強國建設、防災減災能力提升、開展海洋科學研究、解決全球變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長四乙火箭點火升空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火箭測試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形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為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維權執法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