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 打造中國首個民用海洋衛星星座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趙竹青)11日2時31分,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衛星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屬於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海洋業務衛星。
-
長二丙成功發射!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建成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徵 二號丙運載火箭點火起飛(田媛 攝) 此次發射的海洋一號D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衛星成功入軌後,與2018年9月7日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 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西安航天科技助力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組建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 西安航天基地貢獻「硬核」力量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 西安分院數傳系統搭建天地信息傳輸通道
2020年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了海洋一號D衛星的數傳分系統,在衛星與地面之間搭建了一條信息傳輸通道。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九天瞰海 再添慧眼———要聞——中央紀委...
6月11日2時31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伴隨著沖天轟鳴,海洋一號D衛星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的託舉下直上雲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第4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也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第3顆海洋業務衛星。
-
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發射成功
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2020年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我國成功發射首個民用高分光學業務星座,委遙感衛星二號項目交付
3月31日11點2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高分一號02、03、04星發射升空。隨後,三顆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的高分一號02、03、04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的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首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業務星座。該星座具備多種運行模式,具有高質量、高效能成像的優勢,可實現3星15天全球覆蓋、2天重訪,長期、連續、穩定、快速地獲取全球2米全色、8米多光譜影像。
-
民用衛星成功發射,我國將躋身世界一流行列,看看這個衛星多強大
2002年我國開啟了一項海洋業務試驗衛星計劃,其中海洋一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初期,也就是2002年時,海洋一號A星發射升空,這標誌著我國在海洋生物探測和資源探索及利用上更進一步了。尤其是在海岸資源開發上,這一顆衛星顯得極其重要。據新華社客戶端報導,6月11日我國海洋一號D星搭乘長徵二號火箭順利升入預定軌道。至此海洋一號衛星組可以說是圓滿的完成了初步的部署。
-
中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記者 | 彭強1界面新聞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12日11時26分,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將5米光學業務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國內首顆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它將運行於太陽同步軌道,設計壽命為五年。高光譜業務衛星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了高解析度成像光譜儀。目前,這類衛星大多為軍方發射,民用類較少,主要用於大氣、海洋和陸地探測等。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發射成功!我國計劃明年組建全球首個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海洋二號03星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是我國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業務衛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
-
剛剛發射成功 我國海洋觀測衛星網絡又添「新兵」
,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長四乙火箭點火升空 來源:國家航天局 汪江波/攝 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4次飛行
2020年6月11日0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海洋一號C衛星在軌組網運行,主要用於獲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溫信息、我國近海和全球重點區域海岸帶環境變化信息及陸上區域數據、海上船舶信息,為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維權執法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許蔚菡) 昨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我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開啟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新篇章
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1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將5米光學業務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該星可有效獲取寬幅高光譜及多光譜數據,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衛星觀測體系,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形成全球領先的業務化對地光譜探測能力。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長四乙火箭點火升空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火箭測試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央廣網發 自然資源部供圖)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記者張佳琪)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支持立項,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對海洋強國建設、防災減災能力提升、開展海洋科學研究、解決全球變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8年9月7日太原發射海洋一號C衛星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 2018年9月7日11時15分,我國自行研製的「海洋一號C」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海洋一號C」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十二五」海洋業務衛星的首發星,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三顆星,主要用於全球大洋水色水溫環境業務化監測,將為中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河口港灣的建設與治理、海洋汙染監測與防治、海岸帶資源調查與開發,以及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等領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