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2020-12-05 界面新聞

記者 | 彭強1

界面新聞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12日11時26分,長徵四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將5米光學業務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國內首顆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它將運行於太陽同步軌道,設計壽命為五年。

高光譜業務衛星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了高解析度成像光譜儀。目前,這類衛星大多為軍方發射,民用類較少,主要用於大氣、海洋和陸地探測等。

通過所搭載的兩臺相機,5米光學業務衛星可有效獲取115公裡幅寬的9譜段多光譜數據,以及60公裡幅寬的166譜段高光譜數據。

其中,全色譜段解析度可達2.5米、多光譜為10米、高光譜優於30米,高光譜載荷可見近紅外和短波紅外光譜解析度分別達到10納米和20納米。

自然資源部表示,該衛星獲得的這些光譜數據,可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衛星觀測體系,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形成全球領先的業務化對地光譜探測能力。

5米光學業務衛星是中國空基規劃中的重要型號,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並對該業務衛星工程建設負總責。

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為該項目法人,直接負責工程建設管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則承擔了衛星和運載火箭研製。

自然資源部稱,此次成功發射的5米光學業務衛星,可拓展中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術手段,大幅度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定量化調查監測能力,及時掌控自然資源數量、質量、生態狀況及變化趨勢。

據自然資源部介紹,該衛星在承接O2C衛星能力的基礎上,從姿態機動、圖像質量等方面提升了衛星的功能性能。

衛星圖譜解析度越高,就能在生態環境監測、土壤質量評估、地質礦物填圖、地表水和冰川監測等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此外,該衛星可以廣泛應用於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與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草原等相關領域。

自然資源部稱,目前該部已經建設了21家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未來還將建立整體聯動、多網協同、輻射市縣的衛星應用體系,加快高光譜等新型載荷數據及應用技術的推廣。

隨著國家《空基規劃》、《陸海規劃》的逐步落實,預計到2025年,自然資源領域將陸續建成陸地中分星座、高分星座,涵蓋全色、多光譜、高光譜、SAR、雷射雷達等載荷,形成全天候、全譜段遙感數據保障體系。

相關焦點

  • 我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開啟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新篇章
    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1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將5米光學業務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該星可有效獲取寬幅高光譜及多光譜數據,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衛星觀測體系,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形成全球領先的業務化對地光譜探測能力。
  • 中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完成
    2020年11月16日,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5米高光譜衛星正式在軌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該衛星正式投入運行。該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送入預定軌道。衛星運行於太陽同步軌道,設計壽命5年,通過所搭載的兩臺相機,可有效獲取115公裡幅寬的9譜段多光譜數據以及60公裡幅寬的166譜段高光譜數據,其中全色譜段解析度可達2.5米、多光譜為10米、高光譜優於30米,高光譜載荷可見近紅外和短波紅外光譜解析度分別達到10納米和20納米。該星作為中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新型對地觀測衛星發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 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
    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 源 / 文 / 2020年11月23日 10時58分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業務化運行
    11月16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該衛星正式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出席儀式並講話。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我國首顆自主建造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運行
    近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該衛星正式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出席儀式並講話。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我國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業務化運行
    本報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常欽)1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儀式獲悉: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測試表明高光譜衛星在礦物、植被、水體、土壤定量化分析方面具有應用優勢。衛星的正式交付,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
    昨天(16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正式在軌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運行。 高光譜衛星在礦物、植被、水體、土壤定量化分析方面具有應用優勢,比如在水體質量調查方面,開展了太湖等大型湖庫以及大規模水產養殖區,水體透明度、富營養等級等水質信息的提取。高光譜衛星的投入運行,將為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由數量向質量和生態轉變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 我國成功發射首個民用高分光學業務星座,委遙感衛星二號項目交付
    3月31日11點2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高分一號02、03、04星發射升空。隨後,三顆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的高分一號02、03、04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的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首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業務星座。該星座具備多種運行模式,具有高質量、高效能成像的優勢,可實現3星15天全球覆蓋、2天重訪,長期、連續、穩定、快速地獲取全球2米全色、8米多光譜影像。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形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為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維權執法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用於林草領域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訊  實習記者高志哲報導  11月16日,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5米光學業務衛星正式在軌交付自然資源部,將用於林業和草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領域。  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
  • 長二丙成功發射!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建成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徵 二號丙運載火箭點火起飛(田媛 攝) 此次發射的海洋一號D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衛星成功入軌後,與2018年9月7日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 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中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 可用於應急管理業務
    (中國新聞網)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 世界上第一顆大氣和陸地綜合高光譜觀測衛星發射成功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鄒維榮、邱學雷 等高分專項高分五號衛星成功發射滿足環境監測需求 助力建設美麗中國高分五號衛星是高分專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蓄勢待發。李志勇 攝高光譜遙感是當前遙感技術的前沿領域。
  • 一箭九星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
    中新網客戶端太原12月20日電(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20日11時22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贈衣索比亞微小衛星以及「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等9顆衛星。
  • 美國:中國發射最強高光譜成像衛星 能測隱形戰鬥機
    美國《大眾科學》雜誌1月26日報導稱,中國準備發射世界上「最強大的高光譜成像衛星」,而且這種所謂的商業遙感衛星系統甚至具有監視飛彈發射井和飛彈本身的能力。有消息人士表示,中國計劃在2016年末發射一顆商業遙感衛星,而高頻譜成像能力是這顆衛星最重要的技術之一,這將大大強化中國衛星對地探測能力。得益於中國科研實力的整體進步,中國已經徹底掌握了高頻譜成像這一世界頂級技術。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 打造中國首個民用海洋衛星星座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趙竹青)11日2時31分,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衛星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屬於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海洋業務衛星。
  • 一箭九星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新聞...
    一箭九星 中國成功發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等9顆衛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A星是中國和巴西兩國合作研製的第6顆衛星,將接替中巴地球資源04星獲取全球高、中、低解析度光學遙感數據,為中巴兩國資源系列衛星數據應用拓展至全球高解析度業務領域奠定基礎,同時還能為巴西政府實現對亞馬遜熱帶雨林及全國環境變化監測等提供高技術手段。
  • 全球首顆6G衛星發射成功,下一代通信技術,中國再次領跑世界
    全球首顆6G驗證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發射成功,中國通信行業再次完成太赫茲通信領域突破,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
  • 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成功發射 衛星所獲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製作成科普視頻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該視頻衛星入軌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6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為政府、行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 我國成功發射高光譜解析度衛星「高分五號」
    新華網太原5月9日電(劉丫 童植)5月9日2時28分,高分專項中唯一一顆實現高光譜解析度的對地觀測衛星「高分五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五號」的成功發射是實現高分專項形成「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我國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