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業務化運行

2020-11-22 環球網

本報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常欽)1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儀式獲悉: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測試表明高光譜衛星在礦物、植被、水體、土壤定量化分析方面具有應用優勢。衛星的正式交付,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

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充分用好國產衛星遙感數據,深入挖掘衛星高光譜應用潛能,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中充分考慮利用新型衛星遙感技術;做好衛星工程運控應用管理。及時發現總結應用經驗和技術問題,促進後續衛星工程研發製造水平提升,實現衛星工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相關焦點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業務化運行
    11月16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該衛星正式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出席儀式並講話。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
    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 源 / 文 / 2020年11月23日 10時58分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
    昨天(16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正式在軌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運行。 高光譜衛星在礦物、植被、水體、土壤定量化分析方面具有應用優勢,比如在水體質量調查方面,開展了太湖等大型湖庫以及大規模水產養殖區,水體透明度、富營養等級等水質信息的提取。高光譜衛星的投入運行,將為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由數量向質量和生態轉變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 我國首顆自主建造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運行
    近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該衛星正式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出席儀式並講話。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我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開啟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新篇章
    央廣網北京9月12日消息(記者劉飛)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12日11時2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將5米光學業務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該星可有效獲取寬幅高光譜及多光譜數據,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衛星觀測體系,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形成全球領先的業務化對地光譜探測能力。
  • 中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國內首顆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它將運行於太陽同步軌道,設計壽命為五年。高光譜業務衛星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了高解析度成像光譜儀。目前,這類衛星大多為軍方發射,民用類較少,主要用於大氣、海洋和陸地探測等。
  • 中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完成
    2020年11月16日,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5米高光譜衛星正式在軌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該衛星正式投入運行。該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送入預定軌道。衛星運行於太陽同步軌道,設計壽命5年,通過所搭載的兩臺相機,可有效獲取115公裡幅寬的9譜段多光譜數據以及60公裡幅寬的166譜段高光譜數據,其中全色譜段解析度可達2.5米、多光譜為10米、高光譜優於30米,高光譜載荷可見近紅外和短波紅外光譜解析度分別達到10納米和20納米。該星作為中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新型對地觀測衛星發展的又一重要成果。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用於林草領域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訊  實習記者高志哲報導  11月16日,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5米光學業務衛星正式在軌交付自然資源部,將用於林業和草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領域。  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開始業務化運行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近日,我國珠海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化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地面系統建設定標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美國哈維斯特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科西嘉島定標場、希臘加夫多斯島定標場和澳大利亞巴士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我國成功發射首個民用高分光學業務星座,委遙感衛星二號項目交付
    3月31日11點22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託舉高分一號02、03、04星發射升空。隨後,三顆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的高分一號02、03、04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屬的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首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業務星座。該星座具備多種運行模式,具有高質量、高效能成像的優勢,可實現3星15天全球覆蓋、2天重訪,長期、連續、穩定、快速地獲取全球2米全色、8米多光譜影像。
  • 外國天氣預報離不了中國衛星,揭秘我國氣象衛星到底多強大!
    有人說,從「風雲三號」D星搭載的儀器上,便能看出它卓爾不凡:廣角極光成像儀不僅在全國首次實現從太空觀測極光,也是世界上首個低軌道大視場極光成像儀;電離層光學儀器則是繼美國氣象衛星搭載之後再度亮相太空,而美國的衛星因白天監測功能失效,未完全成功,因此「風雲三號」D星的成功入軌運行意義重大。不僅如此,「風雲三號」D星還是國內首顆利用南極衛星數據接收站接收數據的對地遙感衛星。
  • 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
    程利偉總工程師表示,高分七號的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國高解析度遙感立體觀測能力,將有效服務於我國1:1萬立體測圖生產及更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產品的更新,服務於自然資源三維立體調查監測。自然資源部將以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為契機,圍繞自然資源領域需求,下大力氣推動抓好衛星應用工作。一是做好高分七號衛星應用。
  • 航天歷史上的今天|第二顆資源三號衛星發射
    轉載請註明:【文章轉載自公號:中國航天科普(id:space-more)】2016年5月30日,資源三號衛星02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資源三號衛星02星是一顆民用高解析度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
  • 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投入商業化運行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cascwx)5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一顆微納試驗衛星同風雲三號D星一同被發射入軌。近日,這顆衛星通過在軌測試,正式轉入商業化運行階段。 這顆試驗星是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已從試驗走向了試用。國內外有許多人從事低軌導航增強的研究,但還沒有做工程驗證的。
  • 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發射成功
    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
    8月20日,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儀式在北京舉行,標誌著高分七號衛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順利投入使用。自然資源部作為高分七號衛星的牽頭用戶部門。程利偉總工程師表示,高分七號的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國高解析度遙感立體觀測能力,將有效服務於我國1:1萬立體測圖生產及更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產品的更新,服務於自然資源三維立體調查監測。自然資源部將以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為契機,圍繞自然資源領域需求,下大力氣推動抓好衛星應用工作。
  • 行業 | 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
    8月20日,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儀式在北京舉行,標誌著高分七號衛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順利投入使用。自然資源部作為高分七號衛星的牽頭用戶部門,程利偉總工程師出席儀式並講話,科技發展司代表部籤署了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證書。
  • 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投入使用 有什麼影響?
    近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實踐十三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將納入「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衛星。「實踐十三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軌技術試驗衛星,於2017年4月12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西安航天科技助力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組建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50年17顆衛星!中國「從零追趕」到「部分領跑」
    據他透露,2016年發射的我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對我國區域可實現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並且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垂直探測,綜合探測水平國際領先;2017年發射的風雲三號D衛星,搭載有世界上首臺能獲取全球250米解析度紅外分裂窗區資料的成像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