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投入使用 有什麼影響?

2020-12-04 看航空

近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實踐十三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將納入「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衛星。

「實踐十三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軌技術試驗衛星,於2017年4月12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實踐十三號」創造了我國及世界通信衛星多個首次:「實踐十三號」衛星首次在我國通信衛星上應用了Ka頻段寬帶技術,其通信總容量達20Gbps,超過了我國已研製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標誌著我國衛星通信進入了高通量時代;同時,「實踐十三號」衛星首次在國際上開展了高軌衛星與地面的雙向雷射通信試驗,速率最高達5Gbps,奠定了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此外,「實踐十三號」衛星是我國首顆電推進衛星,與常規的化學推進衛星相比,其發射重量大為減輕,降低了對運載火箭的承載能力要求,且在採用全電推進技術後,燃料攜帶量將不再成為衛星壽命的約束,通信衛星的設計壽命將普遍突破目前15年的上限,達到18至20年。

在軌測試期間,「實踐十三號」衛星在推進遠程教育、企業用戶、新聞採集等領域科研成果轉化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的15個教學點上開展的「利用高通量寬帶衛星實現學校(教學點)網絡全覆蓋試點項目」有效解決了偏遠學校無法上網的問題,促進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可使學校學生共享信息化成果,獲得優質教育資源。此外,「實踐十三號」衛星在中石油集團、中海油集團、新華通訊社等單位的有關項目上也得到了示範性應用。

未來,「實踐十三號」衛星主要將為中國地區等區域用戶提供服務,可實現偏遠地區的移動通信基站接入及應用於企業專網、遠程教育、醫療、數字新聞採集和應急通信等領域。同時,該星可方便用戶快速接入網絡,下載和回傳速率最高可達150Mbps和12Mbps,能夠有效滿足乘客在飛機、高鐵等高速交通工具上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目前,由於飛機、高鐵線路周圍的地面基站較少,部分地區會出現信號覆蓋不佳的情況,且高速工具在不同基站之間的頻繁切換亦為WiFi設備在其上的應用帶來了困難;如果通過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通信來實現飛機、高鐵的網際網路接入,則面臨著傳統Ku波段的帶寬容量小、速度慢、成本高,導致其應用場景有限的問題。而「實踐十三號」衛星採用「天地一體化」設計理念,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或車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可以為飛機、高鐵等各類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聯通世界,其容量大、速率高、價格低、終端輕便、組網快捷的獨特優勢將徹底改善乘客的上網體驗。

高通量衛星是我國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中衛星通信廣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地面通信系統的有效補充,可以被廣泛應用於地面通信系統不易覆蓋或建設成本過高的領域。待「全球覆蓋、隨遇接入、按需服務、安全可信」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建成後,我國將具備全球時空連續通信、高可靠安全通信、區域大容量通信、高機動全程信息傳輸等能力,從而滿足拓展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國計民生、促進經濟發展等多項國家戰略需求。鑑於高通量衛星在太空及信息領域的戰略性意義,我國將繼續部署超大容量的高通量衛星,預計到2020年將形成可覆蓋中國全境以及亞太地區、容量接近200Gbps的通信能力,以滿足「寬帶中國」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對寬帶通信的迫切需求,相關產業鏈有望迎來快速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13號投入使用 更名為「中星十六號」
    據《科技日報》1月24日報導,1月23日,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實踐十三號在軌交付,正式投入使用。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了解到,該衛星是我國技術試驗、示範應用和商業運營成功結合的典範,突破了制約我國航天技術跨越發展的諸多瓶頸技術,在軌開展一系列試驗應用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寬帶中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國將發射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利用雷射天地通信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部長周志成說:「老百姓體會不到衛星做了什麼,一旦出了問題就會體會到,比如國家廣播電視傳輸,假如有故障中斷,立刻電視信號就沒有了。」 廣播電視信號的傳輸,是通信衛星的重要任務之一。今年我國計劃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北鬥、低軌道衛星、高通量衛星與5G
    這三個系統建設過程如下:(1)建設北鬥一號系統:1994 年,啟動北鬥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 年,發 射 2 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 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 年,發射第 3 顆地球靜 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 亞太6D衛星——我國首個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首發星!
    2020年7月9日20時 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三號工位,用長徵三號乙遙六十四運載火箭,將「亞太6D衛星」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首發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計劃用4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的高通量寬帶衛星和地面網絡系統組成「全球寬帶衛星通信系統」,於2016年首發星亞太6D寬帶通信衛星啟動建設,標誌著我國首個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啟動。未來將發射3顆覆蓋全球的高通量通信衛星,建成「天地一體」、全天候、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全球通信網絡。
  • 我國首顆量子衛星整裝待發 量子通信新紀元開啟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即將於本月中下旬擇機發射升空,目前這顆衛星在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據央視新聞8月14日消息,從量子衛星7月初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後,相關部門對衛星開展了為期20餘天的技術區測試與檢查工作,包括衛星的光學性能、電性能,及安裝精度的檢驗,另外為衛星供電的太陽能陣帆板也已經安裝完畢。
  • SpaceX批量生產的通信衛星太「可怕」?
    ,事實證明它的效果的確還不錯,不過這種辦法可行性並不高,因為首先對塗黑的材料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這種鍍層也可能會影響正常觀測。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想說,美國的衛星通信發展計劃這麼龐大,那我們自己的衛星通信呢?其實,從「東方紅」系列的通信衛星算起,我國的衛星通信事業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了。
  • 首顆民用亞米級!高分七號衛星已正式投入使用
    【首顆民用亞米級!高分七號衛星已正式投入使用】國家航天局消息,8月20日,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投入使用標誌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即將發射 量子通信衛星概念股暴漲
    我國首顆,也是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即將在本月中旬擇機發射。該消息曝光後,今日量子通信板塊受到市場熱捧,人氣旺盛,量子通信概念股持續大漲,這應該是今日市場最大的熱點。短線投資者可關注浙江東方、三力士、神州信息。
  • 移動通信有望獲得新突破,我國今年將送6顆通信衛星入太空
    我國今年將發射6顆通信衛星,躋身國際一流通信衛星的「俱樂部」。 我國將於今年發射實踐十三號、中星9A、實踐十八號等6顆通信衛星,以提高移動基站的覆蓋能力。
  • 我國將發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量子通信到底是啥?
    文章來源: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   中國同時也是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近日將擇機發射,如果成功發射,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加上今年下半年建成的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國內將初步建成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 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成功首航 低軌衛星成通信新寵兒
    消息面上,7日,青島航空QW9771航班完成我國首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首航。該航班適配的高速互聯繫統基於國內唯一一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飛機在萬米空中可以實現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聯網,為乘客帶來與在地面一樣的上網體驗。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世界領先,還有首顆量子衛星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從量子晶片、量子通信以及我們的量子衛星,都已經是世界領先的,並且刷新了世界紀錄,讓我們在未來的智慧化、智能化城市中掌握先機。,或將帶領我們走進一場新的數據變革,讓科幻變成現實!
  • 我國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成功發射! 「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11月6日消息:11月6日11時19分,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星時代-12/天雁05)搭載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戳視頻,一起看震撼發射現場!
  • 通信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衛星通信應用迎來普及黃金期「圖」
    1958年,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通信衛星「斯科爾號」。1965年,美國主導Intelsat發射了通信衛星Intelsat 1志著通信衛星進入實用階段。2011年,美國Viasat發射ViaSat-1高通量衛星,容量達到140Gbps;2017年發射的ViaSat-2容量則達到了300Gbps,為世界上容量最大的衛星;正在研製中的ViaSat-3星座每顆衛星則有望提供1000Gbps的容量。
  •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原標題: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今成功發射 「墨子號」的獨門絕技有哪些?   8月16日凌晨1時40分,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 我國將首次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開展對地高速雷射通信試驗
    目前,我國已形成固定通信廣播、移動通信、數據中繼等衛星通信技術服務體系,在軌民(商)通信衛星16顆,轉發器總數量達273個,構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聯互通、互為備份的衛星測控和業務監測網絡,建成了連接南亞、非洲、歐洲和美洲的衛星電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衛星通信服務能力。在國內,衛星通信服務業快速發展,全國直播衛星開通用戶超過7000萬戶。
  • 高通量衛星技術助力亞太6D通信衛星成功發射
    2020年7月9日20點11分,我國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輸出功率最大、設計程度最複雜的民商用通信衛星亞太6D衛星成功發射。該衛星是我國首個Ku頻段「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它的成功發射表明了我國高通量通信衛星研製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首顆6G通信試驗衛星成功發射,驗證太赫茲技術提升通信速率
    央視新聞11月6日消息,今天(6日)上午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如今,長徵6號運載火箭先後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4次發射,100%的成功率驗證了長徵6號火箭的安全可靠,剛剛也迎來了它的首次託起世界星的光榮任務。10顆阿根廷衛星在長徵6號的託舉中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是該型火箭成功將多星適配、多星分離技術應用到國外載荷,順利完成了該型火箭的世界首秀。
  •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 10年後百姓受益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一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成為浩瀚宇宙中的新成員,開啟為期兩年的太空科學旅程。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凌晨1時40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承載著在國際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銀河航天|我國首顆5G低軌寬帶衛星通信成功,低軌星座建設正當時
    但是,最近有好消息傳來:2月16日,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銀河航天首發星,在軌30天後成功開展通信能力試驗,在國內第一次驗證低軌Q/V/Ka頻段通信。銀河航天首發星型號負責人常明介紹,一個月以來,銀河航天首發星在軌狀態良好,衛星入軌以後,按照飛行程序姿態機動和模式切換正常,星載軟體、綜合電子、測控系統運行正常,將繼續開展Q/V/Ka等頻段的通信性能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