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 西安分院數傳系統搭建天地信息傳輸通道

2020-11-28 西部網

2020年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了海洋一號D衛星的數傳分系統,在衛星與地面之間搭建了一條信息傳輸通道。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中的海洋業務衛星。衛星成功發射後,將為全球大洋水色水溫業務化監測,為我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並為氣象、環境生態、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海洋一號D衛星與當前服役的海洋一號C衛星成功組網後,將實現雙星上、下午組網觀測,每天可獲取兩幅全球海洋水色、植被指數遙感圖和四次海面溫度產品,大幅提高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使我國在海洋水色遙感領域躋身國際前列,有力推動我國邁向航天強國的步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承擔研製的數傳分系統,在衛星與地面之間搭建了一條信息傳輸通道,能夠將衛星獲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溫等重要數據傳回地面。據分院海洋一號D衛星副總設計師張愛兵介紹:「海洋一號D衛星的數傳分系統的全部十幾類單機都是選用在軌經過考驗的成熟產品,一方面為海洋數據傳回地面的實效性和準確性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海洋一號D衛星數傳分系統的研製速度。西安分院不斷探索衛星有效載荷的新模式——固化硬體平臺,形成貨架式產品,只根據不同衛星的需要,對軟體進行適應性改寫以滿足需要,大大地提高了研製效率。」

近年來,我國海洋衛星快速發展,從無到有、從試驗應用到貨架式產品再到業務服務,「海洋一號」衛星系列成功應用加快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步伐,也為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維權執法、海洋環境保護、海域海島管理、海洋資源調查與服務、極地與大洋科學考察等方面的重大需求中發揮重要作用。(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關穎)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西安分院助力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
    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成功發射後,將與2018年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和後續的海洋二號D星,組成衛星星座,滿足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需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海洋二號C星提供了數傳分系統和微波散射計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產品。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西安分院助力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
    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成功發射後,將與2018年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和後續的海洋二號D星,組成衛星星座,滿足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需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海洋二號C星提供了數傳分系統和微波散射計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產品。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西安分院助力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
    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成功發射後,將與2018年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和後續的海洋二號D星,組成衛星星座,滿足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需求。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 西安航天基地貢獻「硬核」力量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西安分院核心系統出徵地外行星
    本報訊(記者 周生來 通訊員 張學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實施,深空探測邁出重要一步。它在火星著陸過程中為分系統提供探測器相對火星表面的距離與速度信息,確保著陸的精度和安全。 據西安分院火星探測器任務指揮陳嵐介紹說,西安分院在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的研製上具備較為豐富的工程經驗。在嫦娥三號探測器上,西安分院研製的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成功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表面的軟著陸。為嫦娥四號探測器研製的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成功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月背的軟著陸。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組成星座後具備全球船舶識別等功能
    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該星提供了微波散射計分系統、數傳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產品。據西安分院海洋二號C星研製負責人王小寧介紹,海洋二號C星微波散射計從系統方案設計到產品的研製、軟體設計,都採取了更可靠的技術手段,大大提高了系統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微波散射計在軌連續不斷的提供可靠的海面觀測數據。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西安科技為其研製「千裡眼」
    滿足海洋環境監測、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需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簡稱「西安分院」)為海洋二號C星提供了數傳分系統和微波散射計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產品。西安分院海洋二號C星研製負責人王小寧介紹,海洋二號C星微波散射計從系統方案設計到產品的研製、軟體設計,都採取了更可靠的技術手段,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微波散射計在軌連續不斷的提供可靠的海面觀測數據。海洋二號C星微波散射計充分借鑑和繼承了海洋二號B星的在軌應用經驗,在測量精度和在軌可靠性、穩定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 西安科技為其研製「千裡眼」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簡稱「西安分院」)為海洋二號C星提供了數傳分系統和微波散射計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產品。西安分院海洋二號C星研製負責人王小寧介紹,海洋二號C星微波散射計從系統方案設計到產品的研製、軟體設計,都採取了更可靠的技術手段,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微波散射計在軌連續不斷的提供可靠的海面觀測數據。海洋二號C星微波散射計充分借鑑和繼承了海洋二號B星的在軌應用經驗,在測量精度和在軌可靠性、穩定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 西安航天科技助力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組建
    6月11日凌晨2時31分24秒,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將和當前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衛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 資源三號03星發射!西安力量助力我國民用立體測繪三星組網運行
    西安力量助力我國民用立體測繪三星組網運行西部網訊(記者劉望通訊員劉昭彤蘇宏偉)今天(7月25日)中午,資源三號03星成功發射。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獲悉,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該衛星研製了數傳分系統和數傳天線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系統產品。資源三號03星是資源三號系列衛星的第三顆,是我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立體測繪衛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這些「硬科技」來自西安航天基地
    海南文昌發射場,一道耀眼的橘色烈焰滑過長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中華民族深空探測邁出重要一步。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
  • 西安科技助力中國民用立體測繪三星組網運行
    中新網西安7月25日電 (記者 阿琳娜)7月25日,資源三號03星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簡稱「西安分院」)作為中國衛星遙感數傳領域的領跑單位和最具實力的空間天線研製單位,為該衛星研製了數傳分系統和數傳天線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系統產品。
  •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西安硬科技為「天問一號」製造「最強大腦」 此次,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為「天問一號」設計了「最強大腦」,來適應火星探測的特殊任務。
  • 資源三號03星成功發射 西安科技助力中國民用 立體測繪三星組網運行
    資源三號03 星成功發射。新華社發(鄭逃逃攝)本報訊(首席記者 楊斌鵠)7月25日,資源三號03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簡稱「西安分院」)為該衛星研製了數傳分系統和數傳天線分系統等關鍵性有效載荷系統產品。資源三號03星是資源三號系列衛星的第三顆,是我國民用高解析度光學立體測繪衛星。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天眼」助力出徵地外行星
    中新網西安7月23日電 (記者 田進)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如何對火星探測器進行有效控制並建立與地面的通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簡稱「西安分院」)為火星探測器研製的測控數傳系統和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是進行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的「天眼」,將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貢獻重要力量。據介紹,從整個火星探測器的構成上來看,它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精神 薪火相傳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西安分院專門調撥骨幹人才參與載人航天工程任務,在神舟飛船儀表照明系統控制器、多功能顯示器、測控分系統返回艙的高頻網絡、海事終端等設備研製以及大規模軟體開發等方面都提供了出色的產品。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 打造中國首個民用海洋衛星星座
    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趙竹青)11日2時31分,海洋一號D衛星搭乘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衛星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海洋水色系列衛星的第四顆衛星,屬於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海洋業務衛星。
  • 「巴遙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9日11時56分,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二丙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以下簡稱「巴遙一號」)和科學實驗衛星PakTES-1A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獲悉,至此該院已出口17顆國際衛星。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九天瞰海 再添慧眼———要聞——中央紀委...
    6月11日2時31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伴隨著沖天轟鳴,海洋一號D衛星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的託舉下直上雲霄。隨後,衛星太陽翼順利展開,在軌運行穩定、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第4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也是我國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第3顆海洋業務衛星。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4次飛行
    2020年6月11日0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海洋一號C衛星在軌組網運行,主要用於獲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溫信息、我國近海和全球重點區域海岸帶環境變化信息及陸上區域數據、海上船舶信息,為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維權執法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