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222字,共7圖,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隨著建築施工技術的飛速發展,混凝土後錨固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混凝土後錨固技術包括膨脹型錨栓、擴孔型錨栓和化學植筋,其中化學植筋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工程施工中,主要用於混凝土結構改擴建工程的鋼筋錨固。植筋技術也是當前專業加固公司最基本的加固技術之一。
植筋施工工序
近年來,植筋技術在民用建築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廣泛應用(下圖為現場植筋工程施工照片),但在工程實踐中仍普遍存在個別不統一的做法和不規範的行為。植筋工程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質量,應當引起工程人員的重視,特別是某些植筋工程與生命線工程發生直接聯繫,如果植筋過程處理不當,可能為工程留下影響結構安全的隱患。
現行國家規範、行業標準、地方規程對植筋技術的要求不盡統一,導致個別工程項目人員對植筋技術的認識和掌握不夠全面,容易導致工作中一些非故意錯誤。根據GB 50367-2013《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範》的相關內容,對混凝土結構植筋錨固長度做如下介紹:
1.1當新增構件為懸挑結構構件時:
其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5;當新增構件為其他結構構件時,其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於C20。
1.2採用植筋錨固的混凝土結構:
其長期使用的環境溫度不應高於60℃;處於特殊環境(如高溫、高溼、介質腐蝕等)的混凝土結構採用植筋技術時,除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採用相應的的防護措施外,尚應採用耐環境因素作用的膠粘劑。
1.3當按受力計算植筋錨固長度時:
實例條件:
8度區某項目框梁,構件及基材混凝土強度等級C30,保護層25mm,植筋鋼筋直徑14mm,間距70mm,箍筋為三級鋼8@100,非潮溼和高溫環境。
計算過程:
1)由15.2.5可知,考慮結構構件受力狀態對承載力影響的係數取1.0,混凝土孔壁潮溼影響係數取1.1,使用環境的溫度影響係數取1.0,因此,根據式(15.2.5)其錨固深度的修正係數為1.1。
2)由15.2.2可知,8度區考慮植筋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係數為1.25。
3)由表15.2.3可知,當保護層厚度為25mm,箍筋為三級鋼8@100,植筋直徑為14mm時,為防止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計算係數為1.0。
4)由表15.2.4可知,當基材混凝土強度為C30,植筋間距70mm,植筋直徑14mm時,植筋膠粘結抗剪強度設計值為3.7N/mm。
5)根據式(15.2.3),代入數值計算得出基本錨固深度為273mm。(三級鋼抗拉強度設計值取360 N/mm)。
6)根據式(15.2.2-2),代入數值計算的錨固深度設計值為376mm。
1.4當按構造要求植筋時:
該項目工況下,基本錨固長度為273mm,植筋鋼筋直徑為14mm,按構造要求時受拉鋼筋錨固長度為81.9mm、140mm和100mm的較大值,取140mm。因此該項目滿足設計和施工要求的植筋錨固長度為376mm。
綜上
本文通過對現行國家規範有關植筋技術部分的規定,並以實例分析確定植筋錨固深度的大小,以望達到糾正植筋工程管理中非規範行為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