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方向揭開黑洞「配對」秘密

2020-10-30 光明科普

合併黑洞自旋的方向有助於揭示這對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圖片來源:LIGO/CALTECH/MIT

4年前,在幾十億光年外,兩個巨大黑洞在旋轉中彼此融合,空間和時間產生了短暫的漣漪,物理學家因此第一次發現了引力波。從那以後,科學家仿佛打開了新大門,陸續發現了一系列類似事件。

據《科學》報導,近日全球引力波探測器網絡的研究人員在預印本伺服器arXiv上,以4篇文章的形式,公布了迄今為止對已發現的50次類似事件數據的首個統計分析報告。報告顯示黑洞——這些大質量恆星崩塌時留下的超強引力場,比科學家預期的更常見,也更奇怪。研究人員還在報告中揭開了一些謎團,比如這些黑洞在合併之前是如何「配對」的。

上述觀測數據部分來自3個被稱為幹涉儀的大型L形光學儀器,其中兩個屬於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第三個探測器是義大利比薩附近的室女座幹涉儀(VIRGO),於2017年加入了尋找引力波的行列。

探測器對黑洞進行普查的新能力,使研究人員能夠探測合併中的一對黑洞是否指向彼此軌道相同的方向,這是一個能夠說明這對黑洞最初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潛在線索。

如果自旋方向與彼此環繞的軌道方向相同,那麼這對黑洞可能是由一對共同誕生的恆星形成的,它們自然地獲得了相匹配的自旋,並且在坍縮之後仍相伴在一起;如果自旋指向與彼此環繞軌道方向不同,那麼這對黑洞可能是最初分別形成後,以某種方式「配對」到一起的。目前,上述哪個形成方式佔主導地位仍是研究人員爭論的話題。

特別是,如果一對黑洞的其中一個以與軌道相反的方向旋轉,這對黑洞更有可能來自已經形成黑洞的混合體。但美國西北大學天體物理學家、LIGO成員Maya Fishbach說,很難從單個啁啾信號中確定是否發生了這種情況。

研究人員通過對這些事件的整體分析,梳理出至少有些黑洞合併涉及反向旋轉的證據。Fishbach認為,這一結果反過來證明了黑洞對的形成方式不止一種。

「我們已經回答了許多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問題,但我們提出了更多的問題,這只是科學的開始。」 Fishbach說。(許悅)

相關焦點

  • 4篇論文揭開50次黑洞「配對」秘密
    圖片來源:LIGO/CALTECH/MIT4年前,在幾十億光年外,兩個巨大黑洞在旋轉中彼此融合,空間和時間產生了短暫的漣漪,物理學家因此第一次發現了引力波。從那以後,科學家仿佛打開了新大門,陸續發現了一系列類似事件。
  • 2個黑洞如何「走到一起」?「成功牽手」的秘訣是旋轉方向
    報告顯示黑洞——這些大質量恆星崩塌時留下的超強引力場,比科學家預期的更常見,也更奇怪。研究人員還在報告中揭開了一些謎團,比如這些黑洞在合併之前是如何「配對」的。探測器對黑洞進行普查的新能力,使研究人員能夠探測合併中的一對黑洞是否指向彼此軌道相同的方向,這是一個能夠說明這對黑洞最初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潛在線索。
  • 首個黑洞「定妝照」是怎麼拍出來的?華工教授為您揭開黑洞的秘密
    華工教授為您揭開黑洞的秘密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2019-04-11 金羊網 記者張璐瑤 通訊員華軒圖片來源:華南理工大學北京時間4月10日21點整,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牙哥、中國上海和臺北、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等全球六地同步召開新聞發布會
  • 旋轉是它的標誌,光芒是它的特徵,想揭開它的秘密卻並不容易
    自從19世紀發現螺旋星系以來,它那靚麗的外表與明亮的光芒就吸引了許多天文愛好者的注意,時至今日,科學家依然在對它進行著深入的探測,希望從它身上可以發現更多的秘密。螺旋星雲在宇宙中並不是個例,相反,它是比較常見的天體結構。這類星雲比較難以觀測,從側面看,它就像銀河系一樣,中心的突起是那樣的明顯。
  • 新發現引力波可研究黑洞如何配對
    科技日報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探測到迄今最奇特黑洞對——兩顆黑洞質量相差2倍多並和產生的引力波。研究人員稱,新發現引力波擁有多個頻率,再一次證實愛因斯坦引力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此次事件也可以幫助理論家釐清黑洞對如何形成。
  • 宇宙黑洞旋轉動態壁紙_黑洞路由 黑洞mac - CSDN
    「黑洞」無疑是本世紀最具有挑戰性、也最讓人激動的天文學說之一。許多科學家正在為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而辛勤工作著,新的理論也不斷地提出。不過,這些當代天體物理學的最新成果不是在這裡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參考專門的論著。按組成來劃分,黑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暗能量黑洞,二是物理黑洞。暗能量黑洞主要由高速旋轉的巨大的暗能量組成,它內部沒有巨大的質量。
  • 韋伯望遠鏡將揭開銀河系黑洞的神秘面紗!
    據外媒報導,我們的銀河系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地方:一個黑洞的質量就是我們太陽的400萬倍,其周圍則被數百萬顆恆星包圍且它們都在以極快的速度旋轉
  • 探索黑洞秘密!科學家:空中的漣漪檢測黑洞「頭髮」真可以嗎?
    新的研究表明,鎖定在黑洞中的信息可以通過感覺它們的「頭髮」來檢測。黑洞是具有巨大引力的天體,一旦它越過事件視界或不返回信息,甚至沒有光會從黑洞中逃脫。黑洞的事件視界將其中的秘密鎖定在其中的秘密,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
  • 銀河系中心安靜內向的黑洞怪物不會旋轉
    就在10月6日研究小組得知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前幾天,另一個小組對黑洞有了新的了解:它的旋轉速度比超大質量黑洞要慢得多,移動速度低於光速的10%。所以星系中的每個黑洞都可以用三個數字來描述:質量,自旋和電荷。一旦研究人員在太空中找到了一個黑洞,測量它的質量就相當簡單了,只要看看它的質量對附近物體的牽引力有多大就行了。為了獲得SgrA*的質量,科學家們剛剛觀察到了它對「S星」的影響,S星是銀河系最裡面的恆星的集合,當它們在緊密的軌道上繞著黑洞旋轉時,它們會加速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
  • M87 *黑洞射流實現超光速運動,科學家:是錯覺
    宇宙深不可測,但這幾年科學技術升級,宇宙的秘密也在一點點被揭開,但是黑洞之謎卻讓人頭疼,黑洞深不可測,任何東西都逃不過它的「魔爪」,一旦進入黑洞就會被吞噬掉,十分玄妙。人類有史以來拍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就是M87*黑洞,其位於M87星系中心,C位出道,質量超大,相當於65億個太陽那麼大。近日,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拍攝到快速遠離黑洞吸積盤的物質流,發現有些物質重新落入黑洞,有些物質則會進入沿著磁場線運動的噴射物質流。
  • 天文學家首次探測到來自黑洞合併產生的光芒
    [PConline資訊]任何熟悉黑洞的人都知道,黑洞的引力很高,連光都逃不掉,一種新的理論認為黑洞合併可以產生光。據外媒報導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天文學家近日描述了第一次從黑洞合併中發現的光。 科學家介紹稱,當一對黑洞相互旋轉並最終發生碰撞時,它們在空間和時間上發出的漣漪稱為引力波。研究小組說,由於黑洞不發光,因此預計這些事件不會受到任何光波或電磁輻射的照射。
  • 旋轉黑洞將接近光速的等離子云噴射到太空中!
    天文學家發現,一個距離地球近8000光年黑洞噴射出快速擺動的噴流。2019年4月29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天鵝座V404黑洞噴射流在如此短的時間尺度內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行為,將接近光速的等離子云噴射到太空中!這些噴流似乎在高速旋轉的等離子體雲中以不同方向從黑洞中噴射出來。
  • 活躍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旋轉氣體圈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阿塔卡瑪大毫米/亞毫米波陣列(ALMA)的高解析度觀測使一個旋轉的塵埃氣體圍繞一個活躍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這種旋轉的齒狀結構的存在是幾十年前首次提出的,但這是第一次被如此清晰地證實。這是理解超大質量黑洞和它們的宿主星系共同進化的重要一步。
  • 黑洞帶電嗎?旋轉嗎?
    ,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登月前發現15倍太陽質量的天鵝座黑洞,到2019年拍到室女座M87黑洞的照片,人類對黑洞的認識越來越多,但是未知卻似乎並沒有減少。黑洞成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它在科幻作品裡是隱形的、貪婪的怪獸,而科學家喜歡用各種「模型」來描述它。最簡單的黑洞模型是一個不旋轉也不帶電的洞。1916年,德國物理學家史瓦西通過推導公式,建立了這種史瓦西黑洞模型。
  • 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新想法:從旋轉的黑洞提取能量
    不過,這種巨大的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不死心的人類又提出了一種從黑洞提取能量的方法。這種方法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彭羅斯提出,因此也被稱為「彭羅斯過程」。旋轉的黑洞存在著能層,在能層內除了正常的軌道之外,還存在著負能的軌道。這些負能的軌道都是角動量為負的軌道,它們的轉動方向與黑洞的轉動方向相反。
  • 宇宙中最黑暗的秘密 「黑洞」
    昨天,也就是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頒獎人開玩笑說是因為他們揭開了宇宙中最黑暗的秘密,其實是在表彰他們對黑洞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一位科學家通過理論預測了黑洞的存在,另兩位科學家則發現,我們的銀河中心,應該有一個超巨大的黑洞。一個巨大黑洞在我們銀河中間?那豈不是很可怕,我們會不會被吃掉呀?
  • 科學家:若讓黑洞停止旋轉或將其引爆,一切秘密將大白天下
    但是,最新的黑洞研究表明:在一個高速旋轉的黑洞的邊界外圍,存在一個特殊的區域,或者可以稱之為一個臨界區域——「能層」(Ergosphere)。一團物質進入黑洞的「能層」後,不是全部被黑洞吸收,而是先在「能層」被引力撕裂,其中一部分隨著高速旋轉的時空進入
  • 黑洞是靜止的還是旋轉的?哪種黑洞真實存在?它們都有什麼特性?
    但是目前得到的關於穩定盤的經典圖像,只適用於非旋轉黑洞。如果你接近視界本身,旋轉、真實的黑洞就會令你思考一些迷人新奇的物理現象。(圖源:M. WEISS/CFA) 在宇宙中形成黑洞最常見的方式,是讓一顆大質量恆星走向生命盡頭,並在發生災難性的超新星爆炸。然而,當一顆恆星外部爆炸、內核坍縮,若其前身星的質量足夠大,黑洞就形成了。
  • 科學60秒: 半光速自轉洩露黑洞成長秘密 [音頻點播代碼:140311]
    本期音頻的點播代碼是140311;回復60s目錄,查看往期廣播的點播代碼;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還可收聽或下載原音質的MP3廣播。Reis et al., Reflection from the strong gravity regime in a lensed quasar at redshift z = 0.658]科學家在一個距我們60億光年遠的星系中央,發現了一個名為RX J1131的黑洞。
  • 馬桶抽水的方向,神秘的黑洞,都受科裡奧利力的影響?
    當一個在北半球的馬桶抽水時,水流逆時針旋轉;而在南半球的馬桶,水流則是順時針旋轉(我是這樣聽說的)。我很好奇這是否一定程度上與黑洞的旋轉有關。圖解:模擬大麥哲倫雲前方有黑洞的影像圖。請注意重力透鏡效應產生兩個高度扭曲的星雲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