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適配方法(一)——輪椅使用者身體尺寸測量

2020-12-06 鳥屎說輔具

輪椅適配前需要對輪椅使用者進行相關尺寸測量,確定輪椅相應的尺寸,以選擇最佳尺寸的輪椅。有姿勢支撐系統的輪椅,除了輪椅基本結構的尺寸以外,姿勢支撐系統的尺寸也需要測量。

在進行身體尺寸測量時,需要讓輪椅使用者儘可能保持中立位坐姿,即從人體的正面觀察:骨盆水平,肩膀水平,放鬆及手臂自由運動,雙腿稍微外展,頭部中立且在身體上方保持平衡:從人體側面觀察:針盆直立,軀於直立,背部呈3個自然彎曲,髖關節屈曲接近90°,膝關節和踝關節屈曲接近90°(在必要的時候,墊高使用者的腳,以保證踝關節屈曲接近90°)。測量時,可根據需要使用木板等平直材料輔助測量。

身體尺寸測量對照圖

(1)椅座寬度

椅座寬度根據臀寬確定,為臀寬測量值加5cm。臀寬為中立位坐姿時,座面上最寬的身體部位寬度(通常為臀部。有時是大腿)

(2)椅座至腳踏或至地面的高度

椅座至腳踏或至地面的高度為中立位坐姿時膕窩處至足底所在平面的距離。若使用者足部沒有墊高,即為腦窩處至地面的距離。使用者雙手驅動、雙足置於腳踏上時,測量的尺寸即為椅座至腳踏的高度;使用者手足驅動時,測量的尺寸應為椅座至地面的高度。

(3)椅座深度

椅座深度應根據臀後部至膕窩處的距離確定,為測量值減掉5cm。如椅座過深,會頂住膝後而壓迫血管與神經組織,並磨損皮膚,如椅座過短,使臀部承受的壓力增大,引起不適、疼痛、軟組織受損及壓力性損傷。

(4)靠背高度

標準靠背的高度為座面至使用者肩胛下角的距離;低靠背的高度為座面至使用者胸廓下緣的距離;高靠背的高度為座面至使用者肩峰的距離

(5)扶手高度

上臂自然下垂肘關節屈曲90°,測量肘下緣(鷹嘴處)至座面的距離,再加2.5cm即為扶手的高度,一般為22.5cm-25cm

(6)姿勢支撐系統

骨盆側支撐內側的寬度為臀部兩端的距離;胸託的內側寬度為胸廓之間的距離,胸託的高度為座面至腋下的高度距離減去3cm;分腿裝置寬度為中立位坐姿狀態雙膝關節之間的距離;頭託中間的高度為座面至枕骨下緣的距離。

帶有姿勢支撐系統的輪椅

相關焦點

  • Whill智能輪椅預售 使用者可獲得駕車感覺
    最初設計團隊採訪了150個美國的輪椅使用者,通過分析研究,從他們那裡獲得了最重要的替代需求。Whill發現人們希望設備既靈活又穩定。最重要的是人們希望能夠消除輪椅給人帶來的負面含義。「想像一下,一輛汽車、自行車、摩託車或是滑板,所有這些設備基本上都會讓你感到快樂,」Whill的業務發展總監水島淳(Atsushi Mizushima)這樣說道。
  • 共享輪椅,花粉共享輪椅完善醫療機構輪椅設施的參與者
    往往去到醫院的人都有著一種情況,身體不舒服讓走起路來都不方便,去到醫院這樣的大型公共場所,掛號,找門診,看病治療,甚至是住院等情況,想來就讓人頭大,而腦子昏昏沉沉的讓步履也變得蹣跚起來。作為公共醫療機構,醫院的存在為人民解決了許多身體及生理上的疾病,醫院醫療設施的不斷完善也正在促使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基礎設施也正待完善,比如說共享輪椅設施。
  • 兒童專用輪椅,康揚輪椅治療師教你如何正確選擇
    來自臺灣的物理治療師陳家緯專家,與康揚輪椅合作,輔助小朋友做復健,幫助他們恢復正常身體機能;李展瑋專家則是康揚輪椅的職能治療師,在幫助小朋友恢復生活機能上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關於挑選輪椅,結合他們各自的工作和接觸的案例,他們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 智能輪椅和傳感器
    在運動過程中,輪椅既需要接受用戶的指令,又需結合環境信息啟動自身避障、導航等功能模塊,與移動機器人不同的是,在使用過程中,輪椅與用戶成為一個協同工作的系統。
  • 智慧輪椅系統
    在某些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老年人的比例已經接近五分之一。另外,中國還有近6000萬的肢體殘疾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不得不藉助輪椅才能夠正常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和殘疾人的生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來,我國輪椅市場保持高速穩定的發展,但是產品結構單一,絕大部分產品是價格較低的普通輪椅,高端輪椅主要依靠進口。
  • 智能輪椅上傳感器的綜合應用
    智能輪椅如今社會不是什麼新鮮的設備了。所謂的智能就是集合了多種傳感器的數據採集,整合數據採集系統對輪椅的控制,能讓使用者更加方便的去使用。智能的數據採集歸功傳感器的性能特徵,在複雜的環境下能有效的獲取信息。
  • 深海裡坐輪椅潛水?這些高科技輪椅賦予他們新的自由
    殘障藝術家暢遊海底世界:輪椅沒有困住她 反而賦予她自由坐在輪椅上海中漫步、在魚群中漫遊、360度全方位自由漂浮……畫面中的女主角正是英國藝術家奧斯丁。身體健全人士都不一定能完成的深海潛水,奧斯丁坐在輪椅上成功做到了。實際上,這其中也曾經歷過不少坎坷。16年前,因為一場長期的慢性病,奧斯丁下半身逐漸失去知覺,只能靠輪椅作為代步工具。
  • 輪椅行業怎麼樣,輪椅行業市場有淡季嗎?
    輪椅是裝有輪子可以幫助替代行走的椅子,分為電動和手動摺疊輪椅。用於傷員、病員、殘疾人居家康復、周轉運輸、就診、外出活動的重要移動工具,輪椅它不僅滿足肢體傷殘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的代步,更重要的是方便家屬移動和照顧病員,使病員藉助於輪椅進行身體鍛鍊和參與社會活動。
  • 廈門椅夫簡介智能輪椅都有哪些亮點功能
    車身的外觀尺寸規格與傳統的輪椅大相逕庭,但是在座位尺寸上,廠家可以根據用戶自身的身體尺寸數據量身定製,即使體重在120公斤也能量身打造專屬座駕。坐姿設計上,椅夫也採用了人體工程學設計,從雙腳的擺放到靠背和頭枕,在量身定製的基礎下,更加具有包裹感和貼合度,乘坐感覺更加舒適。而不再是像傳統輪椅一樣只是材料與材料之間的拼接而已。
  • 智能輪椅化身移動護理中心
    未來輪椅上就能量心跳在智能輪椅再進化部分,餘金樹認為,坐在輪椅上的使用者,可能一整天下來,使用電動輪椅的時間也有好幾個小時,為了偵測生理數值,其實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創新。比方說,在手握搖杆的時候,加裝在扶手上的傳感器就能量測體溫、心跳等體表可以量測的生理數值;另外,加上壓力偵測的坐墊,能夠知道使用者乘坐重心是否偏離,如果坐歪了,那也可以實時調整,以免坐姿長期歪斜導致脊椎受損等情況發生。而在希望老人多活動,進而讓肌肉力量穩定,甚至提升社交互動之下,輪椅智能化的設計越來越多。
  • 殘障人士的福音,人工智慧助力打造輪椅機器人
    對殘疾人和坐輪椅的人來說,現實生活中的公共空間並非是一片坦途,而是充滿了斜坡、障礙物以及「地板是溼的」的標示,比如,商場的過道需要多次左右轉彎才能到達貨架,而這些都是不小的挑戰。早在2016年,一個法國研究團隊就在《國際計算機應用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發文提到了這一技術,而該英國研究小組正在研發的輪椅不僅可以在狹窄的空間中移動,而且還能夠避免輪椅行動路徑上所遇到的障礙,並力圖通過開發輔助系統和增強型輪椅機器人來幫助殘疾人更好地生活。
  • 能上下樓梯的履帶輪椅
    這項技術的出現意味著公共建築中的輪椅坡道和輪椅電梯變得越來越沒有必要。Scalevo輪椅在平地上時由兩個輪子維持平衡,就像賽格威一樣。但在樓梯上時,履帶則會低於輪子,即由履帶控制輪椅運動。履帶上的橡膠會鉤住一級級臺階,然後推動輪椅前進。當輪椅達到最高的一級臺階時,額外的一對小支撐輪則能起到防止輪椅翻倒的作用。
  • 輪椅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輪椅是比較常見的輔助器械,殘疾人、肢體活動不利的老年人或者身體衰弱的病人都需要靠輪椅完成地點的轉換,很多人認為輪椅是一種結構簡單的器械,使用起來也沒有難點,但是每年由於輪椅的使用不當或者輪椅質量問題引發的老人意外傷害事件卻並不少見,因此選購和使用輪椅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 科學家發明「意念輪椅」
    不少殘障人士也許夢想擁有一臺「意念輪椅」,讓生活變得輕鬆便捷。如今,這一夢想觸手可及,西班牙科學家已研製出一臺可以用意念操控的輪椅。
  • 由腦電波控制的輪椅問世
    阿根廷科研人員日前結合自動化控制和大腦神經學,研製出一種新型輪椅,它能根據使用者的腦電波信號指令完成移動任務。據阿根廷《號角報》2日報導,大腦由神經元組成,當人腦產生意念活動時,相關神經元會依次放電,當這種電荷到達頭皮後,可被事先貼在頭部的電極及解析裝置轉化為腦電波。
  • 老人專用電動輪椅有哪些特點,應該如何選擇?
    形形色色的電動輪椅讓很多電動輪椅用戶出現選擇困難症。價格有低得嚇人的也有高的離譜的,當然不同的電動輪椅各有各的特點和相應的適用人群。那麼老人專用電動輪椅有哪些特點,應該如何選擇呢?遇到障礙或緊急情況只需鬆開控制杆即刻剎車;老人專用電動輪椅3、功能細分: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可選擇不同功能特點的電動輪椅
  • 多傳感器智能輪椅的硬體系統設計
    這就要求在設計之初就把人這個因素納入考慮之中,所以,安全、舒適和容易操作應成為智能輪椅設計中最重要的因素;使用者身體能力的差異決定了智能輪椅需被設計為一個功能多元化,能滿足多種層次需要的電子系統,而模塊化最能體現系統多功能化的特徵,每個用戶都能根據其自身殘障類型和程度選擇適當的模塊集成,且設計者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增添功能模塊,很方便地對輪椅功能進行改進。本文著重就智能輪椅模塊化設計進行了闡述。
  • 高逼格智能輪椅 助殘疾人重拾自信心
    輪椅是肢體傷殘者康復的重要工具,不僅能充當他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可以藉助於輪椅進行身體鍛鍊和參與社會活動。雖然肢體傷殘的成因有很多,但都是我們不可選擇,或者無法提前預防的。對於肢體傷殘人士來說,身體上的傷痛可以忍受,難以忍受的是這一事實對其心理的衝擊。他們往往會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從而消極的面對生活,有的人甚至不願走出家門,更不願意參加任何的社會活動。
  • 霍金的輪椅:才是當今科技的巔峰
    霍金在微博中稱,加入這一計劃的,還有俄羅斯「土豪」尤裡·米爾納和臉書(Facebook)創始人「小扎」。 事實上,能夠體現當今科學發展水平的,卻是將這位科學天才的身體禁錮了50多年的那臺輪椅。 當時醫生判斷霍金只能活兩三年,然而他後來卻堅強地一直活下來,但疾病使霍金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腳則朝內扭曲,嘴幾乎歪成S形。 數十年來,這樣奇特的形象和那臺輪椅,在全世界面前定格成為一個天才科學家的符號。
  • 智護輪椅化身貼心「護工」,可輔助洗浴,還有監測功能!
    創業者李敦基及其團隊針對失能、半失能、養老、殘障、術後康復等人群的困難,研發了一款智護輪椅,可以讓使用者在坐姿、站姿、躺姿之間變換,輔助使用者完成進食、洗浴、如廁等事情。該輪椅還可以進行生命體徵監測,24小時監測採集使用者的心率、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等相關生理指標,隨時了解使用者的身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