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地球是個美麗的花園,在富饒多樣的地球叢林中,人類經過四十四代的文明,一邊發展一邊進化(也有退化),成為了現在的樣子。
出了地球,還有太陽系,出了太陽系,是整個宇宙。在佛法中甚至說「三千大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因為它裡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我們稱作「三千大千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國土的世界。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球確實如同一顆原子般渺小,人類更是如同滄海一粟。
那麼,就讓我們來打開視野,看一看,如果在其它的行星進化,會是怎樣的感受呢?類似的體驗,我們也經常會在量子催眠中感受到,然而,老蓋是這樣詳細闡釋的……
木星與木衛三
源實體:我要跟你講的是在你們自己的太陽系或局部宇宙中,你稱為「行星」的球體及其周圍如今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序曲。你們太陽系中的幾乎所有行星都曾經或仍舊可以作為宿主,允許靈體轉世,這些靈體會轉世到最適合體驗特定行星所提供的環境的化身軀體中。你可以想像,木星對於氣態軀體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環境,目前有超過一百萬的靈體在那裡體驗磁性氣體環境下的生命。在木星氣體環境中的靈體,喜歡利用當地的磁力來建造便於它們利用引力四處遊歷的結構、以及令它們愉悅的藝術形式。它們甚至已經用一定磁性的現有材料創造出了行星。木衛三就是為了娛樂和體驗而被創造出來的行星之一。我知道你們稱它為衛星,但就它本身而言,它原本是要被創造成為一顆行星的。
火星
源實體:火星擅長提供偏礦物性的和原子水平的生命體驗。火星的沉思性能極佳,因為在這種轉世條件下,你可以想像,與星球的互動水平非常低。然而,它允許實體通過將自身智能從一種礦物傳送到另一種礦物的方式,以驚人的速度穿越巖石,在星球上旅行。火星上的實體喜歡玩遊戲,對一種你可以稱為「礦物彈珠」的遊戲非常痴迷。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它們把自己當成彈珠,通過控制能量水平,使自己的能量不會滲透進某些礦物,從而能在飛馳撞擊中從這些礦物上反彈開。對於它們的這種移動來說,晶體是最佳選擇,因為它的平直結構允許它們在其中進行直線移動,而同樣是從A點移動到B點,其它礦物則提供更加曲折的「鄉村小徑」式的路線,因為它們在這些礦物中移動時,會被裡面的雜質彈開,形成曲折的移動路線。它們沒有建造居住區,因為它們把整個星球作為生存環境,而不像地球上的人類那樣只生存於地表。
金星
源實體:金星提供氣態和液態兩種化身機會,接納了幾十萬個實體,它們想在這種基本層面的頻率下體驗生命的發展。它們喜歡在不同的維度和頻率下將氣態和液態混合在一起,來體驗形態的改變。它們利用氣體、冰和液體等物質材料中所固有的磁性特點來創造結構,賦予其記憶,讓這些結構可以根據一天中的時間或者它們的心情來改變形狀。它們有一種比賽,即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某種液體和氣體的混合物造出儘可能多的結構。它們享受由此創造的各種結構化藝術。
在太陽的中心
源實體:就像木星的靈體享受著木星上原子水平的體驗一樣,有超過十億的靈魂也樂於待在你們的恆星——太陽的中心。在這裡,它們通過將物質的原子與基於時間、磁性、重力和頻率的轉化相結合,在原子和亞原子水平上體驗它們可以做的事情。它們特別喜歡在這樣的環境中製造該頻率下太陽及太陽系原本沒有的元素。此外,這些新材料的特性讓它們興奮不已,因為這些材料可以像地球上的一樣,提供完全物質性的化身載體。事實上,這些太陽實體一直與轉世在地球上的、能理解創造這些元素概念的實體保持溝通,使它們能在地球上重新創造出這些元素。
地球所在太陽系中的其它實體
我: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有很多實體存在嗎?
源實體:還有很多我沒有提到的,因為每一顆圍繞你們的太陽運轉的行星都有某種形式的與之相關的實體。
我:那是為什麼?是因為它們都有關於那個星球的任務要做嗎?
源實體:答對了!是這樣的,但不止於此。你看,所有的實體在自身進化、以及通過個人體驗匯集知識的過程中,都要扮演某個角色。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那樣,這是為了用所有可能的方式促進起源對自身的了解。對單獨的實體而言,其回報則是,它們每一個都被賦予個性和獨立思維以便完成這一目標。某些特定實體的任務是去學習如何服務於更大的實體,即行星。這些行星中的每一個都在局部宇宙中同時對多個頻率/維度層級產生影響,因此它們需要其它較小實體的幫助。
行星在物質和維度宇宙中提供了很多東西。首先,它們提供了比重角度上的穩定性、及「鬆散」物質結合的聚焦點,並清理物質層面的場域。其次,它們為實體提供了活動場所。第三,它們為那些一起合作的實體提供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以起源的名義向著一個共同目標一起努力,是一個實體在宇宙中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第四,它們為更大的宇宙提供了物質成分,要知道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實體。鑑於行星是宇宙的物質成分,在行星上、行星裡以及與行星一起工作的實體服務於平衡這個星球的需求。本質上,它們在各個層級對行星的功能進行修飾、精調或調整,確保它在最佳性能下運行。
海王星的功能和實體們
源實體:比如,與海王星相關聯的實體做著維度和頻率轉換的工作,這是將行星團維持在一起所必需的。海王星的功能是吸引和儲存伽瑪射線。控制好這種輻射對這個太陽系來說必不可少,因為這特別有助於你們人類載具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如果沒有海王星儲存和處理這個區域裡雜散的伽馬射線,那麼人類實體的物質部分就會瓦解,因為伽瑪射線會影響DNA與身體細胞結構之間的信息傳遞,從而影響到軀體凝聚力的維持。
天王星的功能
源實體:天王星具有類似的功能,它帶有相似的能量形式,但這種能量對地球上其它物質生命形態具有破壞性,特別是對那些從物質維度中的照明粒子中合成能量的生命形態來說。這種能量還不為人類所知,它也應當繼續不為人知,因為它能製造出導致農作物和森林毀滅的強大武器。
我:那麼海王星裡的這些實體是比能量態的人類先進,還是不如人類先進呢?
源實體:都有。地球內部和周圍的各種實體也是。正如我在之前的對話中說過的那樣,有許多實體跟地球有關聯。它們被分為自然精靈、動物、植物,當然還有人類。
我:冥王星和水星又有什麼樣的任務呢?它們在太陽系乃至宇宙的穩定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還有那些和它們一起工作的實體又是如何的呢?
水星的功能和實體們
源實體:讓我們先從水星開始,因為它是最接近太陽的。你們的科學家已經注意到,水星和你們的月亮一樣,總是用同一面朝著太陽。這是與水星合作的實體有意為之,為的是在其環境條件下建立一種平衡,這種平衡只能存在於星球極端炎熱和極端寒冷的區域,你也可以稱之為「明面」與「暗面」。環繞行星一圈的這個「環帶」環境很特殊,可以生成某些礦物質和氣體的混生物,而在行星的炎熱(光明)面和寒冷(黑暗)面的原生環境下,這種混生狀態都是不可能出現的。這個區域為一種物質生命形式的生存提供了最獨特的機會。因此,它允許一個能量實體「化身」為這樣一種物質形式,不僅能與這個行星的頻率兼容,還能工作於其最低層級並不受行星兩種極端環境的破壞。這些實體,如果你看得到它們,形如氣泡,感覺器官覆蓋在整個氣泡「皮膚」的外面。它們可以通過它們的一種正常的能量功能、即你們所謂的「心靈致動」,直接在能量水平操作它們周圍的材料。通過操縱在「環帶」區域生成的某些材料中的原子結構性質,它們能夠使星球的局部變重,從而使星球一直面向太陽,以不自轉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準確地說,這個沉重的「行星外環」比星球的其餘物質受到更大的引力的作用,從而完全制止了星球在行進中的正常旋轉。
冥王星的功能和實體們
源實體:冥王星提供了其它大多數行星無法提供的機會,純粹是因為它的位置遠離太陽這個中心熱源。在這個行星上活動的實體與圍繞著星球的永凍層中的「基於冰的智能」有著特別關聯。當然,就像所有智能一樣,這種基於冰的智能也與起源相連接,為了生存,它也有自己獨特的能量形式。這與火星上存在的基於礦物的實體有著有趣的相關性,因為基於冰的智能只存在於固態冰中,而它們會避免有時冰會出現的液態形態。儘管液態冰本質上與氦或二氧化碳類似,但它不是,可以把它更貼切地描述為地球大氣層中更稀有氣體的變種,類似氬、氪、氖等。因此,即使因為遠離太陽自然光而沒有太多光線,它仍然呈現白色的外觀。滑稽的是,這個星球在太陽系中的任務卻是,為那些存在於太陽系外圍附近較低溫度區域的實體提供熱能。它對於想拜訪這個太陽系的太空旅行者來說,就像是某種路標或燈塔,因為它提供了一種可以被遠距離探測到的能量,那是它在超低溫下混合了所謂稀有氣體成分的緣故。
實質上,那些實體和你們是一樣的。它們是基於能量的存在,和你們一樣,它們在宇宙運作中有自己的位置。其目標也是隨著時間進化,並儘可能以不同的方式體驗生命,以便將自己的體驗帶回起源。
行星的知覺及交流
我:那行星們體驗的是什麼?肯定與人類的體驗大不相同。
源實體:當然是非常不同,而且這也是它們存在的目的。它們體驗的事物不同於其它實體,是處於較小軀體中的實體所永遠無法體驗的。
行星不僅僅是石塊和氣體的結合。它們自身完全有知覺,也同樣具有化身身體的「壽命」,就像人的肉體一樣。如同人類,每個實體都能夠做它想做的任何事情,因為它在任何方面都是與宇宙一體的。然而,與人類的肉體化身不同的是,它們並沒有失去與自己高我的連接,因為它們更多地與宇宙系統結合在一起,而不是獨立存在於自己的結構上。
我:所以行星是作為宇宙結構一部分而存在的實體。
源實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的,它們是宇宙結構的一個有生命的部分。如你所知,它們具有你們稱為「萬有引力」的吸引力,這正是宇宙局部維持空間狀態的一種方式。引力也使宇宙中更小的部分能夠遷移,因為行星產生的引力能夠提供方向和力量,但這種引力對於星球來說,並不是你所以為的球形。每個星球都可以任意創造任何形式的引力,而如何使用它則與星球需要做的任務有關。在某種意義上說,引力是大愛(universal love,宇宙之愛/普世之愛)的一個功能,作為大愛的一部分,它具有自然的吸引力。行星利用此吸引屬性將能量和物質聚合在一起。它也被用作行星以及恆星之間的信息傳遞媒介。
引力是行星的「心靈感應」
我:它們是怎麼做到的?通過引力脈衝還是製造某種形式的波?
源實體:雖然沒全猜中,但也猜得不錯,因為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你也在從宇宙中提取信息。你是雙重管道。好樣的,這樣的工作做得越多,就越能展現你的真實能力,因為你開始打開溝通管道了,這些管道是你以前身為化身人類尚未使用過的。
引力並非你們想像的那樣,而是作為宇宙之愛的一部分。它的性質類似於你們所說的「心靈感應」,因為它運作的頻率還沒有更好的詞彙來表述。如果你的肉眼能看到伸展開的引力束,它們看上去就像一個把行星們連接在一起的網格。它們之間的溝通看起來像是會改變形狀、速度、色調、組合和方向的紅色/粉紅色閃光。由於引力束在許許多多層級上同時相聯,因而溝通是即時的,而且不受時間影響,因為時間本不存在、只是互聯的層級使然。當然,我剛剛描述的視覺景象只是行星之間交流現象的一個方面,交流在所有互聯層面上發生。其它還有情感層面,在這些層面交流的是情感,這些情感是在不同層級上體驗不同事物而獲得的。
地球對人類的愛
源實體:行星把生存於自己環境中的較小實體當作兄弟,但有時會對小兄弟們對待自己這個宿主的方式感到困惑,特別是人類這個兄弟。當前人類對待地球的方式,就好像病毒一樣,正在用汙染殺死地球。對於人類的進化來說,汙染是不必要的,但它對於目前的人類來說卻是必要的學習過程。它能讓人類理解汙染所處星球的物質活動造成的問題,以及當他們摧毀這個為了人類進化創造的完美環境,會給自身帶來的綜合影響。地球儘管被如此錯待,它仍然盡其所能地愛著所有人類。
不要以為行星的工作只在你以為的宏觀層面上,因為宏觀上的任何事情都會影響到微觀層面。這在許多層面上都是一樣的,有些無比微小,有些無比宏大,都是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所無法觸及的。這個宇宙涉及到大小、維度和頻率,這些都是實體進化的遊樂場。無論行星在這個尺寸做什麼,都會鏡象映射於微觀宇宙。而無論行星在更大的宏觀宇宙做什麼,都會鏡象映射在更小的那一面,也就是你們現在所在之處。雖然我只提到了三種宇宙規模尺度,但實際上在它們之間還有很多種規模尺度,每一種都為實體以某種方式進化提供機會。更重要的是,維度的大小是會改變的,從而為更多實體提供轉世和通過體驗不同事物而進化的更多機會。
後記:經過比較,你便發現了地球的美妙,以及人類對於地球而言,並不完全必要。因此,我們更加應該明白地球於人類而言的重要性,也對於我們的行為保有充分的覺知,以此感恩源頭的光與愛。
以上內容節選自《源頭簡史》(作者 蓋伊·斯蒂文·尼德勒),轉載請聯繫本文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