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進化簡史/番外篇 還是科學假想

2020-09-04 玉之溪

上接第第六章:地球最後的結局(大結局)

地球出生的日子裡,地球面臨的危機和災難是很多的。地球上大大小小的坑谷,經過人類科學家的檢測,發現都是天外來客——宇宙空間的星體或者隕石撞擊而出現的。1989年有蘇聯科學家提出假設地球有一次被天外來客撞擊的偏離了軌道,按照正常情況,地球圍繞太陽轉,是正對著太陽的,但是由於那次撞擊,地球失速,非常快的旋轉,並且地球圍繞太陽轉的面發生了偏離,形成了現在的夾角,這是多大一次災難呢。

到目前為止,人類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大大小小近200多個隕石坑。我們來說說最大的幾個。

墨西哥的尤佳墩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個隕石坑呈橢圓形,最寬處480多千米,平均寬度180多千米。這個隕石坑是在6500萬年前形成的,這個隕石坑是在地面下,現在是一個村子。這個隕石坑據科學家推測,是一顆直徑10公裡的星體撞擊而成的,這個隕石撞擊的後果是地球進入了一個冰河世紀。

威爾克斯地隕石坑,這個隕石坑位於南極的威爾斯科地,在冰層一下1.5千米處。這個隕石坑據科學家推測最大寬度480千米,平均寬度240千米左右。形成於2.5億年前左右,科學家推測,這顆天外來客直徑至少50千米左右,這次撞擊事件直接造成了地球90%,以上的動植物死亡,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

南非中部的弗裡德堡隕石坑,大約是在20多億年前形成的,據人類科學家推測,當時撞擊地球的這顆天體,半徑就有190千米,他的破壞力是不可想像的。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些巨大災難以後,也是存在機遇的。地球因為,地球剛形成時,沒有一切,太陽直射在地球上,使地球的溫度很高,晝夜溫差很大。根本不適合生命的孕育,由於天外星體的撞擊,形成了火山噴發,出現了各種氣體、煙塵、形成了沙塵滿天,漸漸隔絕了太陽的直射,漸漸地球開始降溫,由於大的災難,使很多原本不易接觸的物質,接觸到了一起,漸漸營造了適合生物產生的環境。這就是所謂的: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也。

太平洋形成假說。

太平洋是地球自轉過程中,被甩出去的假說。這個假說是進化論的開創者達爾文提出的,他認為,地球在某一時刻受到撞擊,有一個板塊鬆動,加之地球自轉速度過快,最終被甩出了地球,到了最後,被甩出去的那一塊,漸漸在宇宙規律的影響下,成為了月球,他的依據是地球物質的密度和月球物質的密度差不多。而被甩出去的物質地方,形成了巨大的坑,地球上的水就灌了進去,形成了太平洋。一舉兩得,月球也走了,地球的太平洋也有了。

還有一個假說,說是撞擊形成的。因為人類探測過的好多星球都有環形山,這都是星體碰撞而產生的。這部分人認為,太平洋是有一顆比月球大兩倍的行星撞擊出來的,這個學說由於證據較少,沒有被大多數人接受。需要在今後找尋更多證據佐證。

以上就是一些假說的情況。

這部《地球進化簡史》到此結束,謝謝諸位收看!

相關焦點

  • 一部地球進化簡史,科學假說宇宙、地球成因
    許多科學成就都是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發現的。牛頓對蘋果砸頭,產生疑問,結果發現了三大定律,瓦特對燒開水的壺由於蒸汽的問題最終發明了蒸汽機,將物質的能量轉化為人類可以利用的動能。由於人類對空間的渴望,飛行器造出來了。人類就是對現象的好奇產生疑問,進而研究規律,掌握規律,從而利用規律,達到科技進步的。
  • 人類簡史——在進化中超越自己
    尤瓦爾·赫拉利博士從獨特的視角,闡述人類進化過程中是如何不斷突破,逐漸超越地球上其他物種,在進化中不斷超越前一代的人類,直至達到人類今日的狀態。作者的博學,以及獨特視角,給了我們不一樣的審視人類歷史的方法和新思路。
  • 《地球簡史——46億年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關於生命科學的科普讀物——《地球簡史》。它是一本配有精美繪圖和詳細文字說明的繪本,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明了地介紹了地球的發展歷史,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我一直很好奇我們人類是怎麼來的?地球又是怎麼形成的?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回答不了我,我在書本中找到了答案,真是太令人興奮。《地球簡史》從46億年前開始介紹地球誕生。
  • 話說天上星燦:達爾文的進化論發現和《人類簡史》
    多少人對天而問,苦苦探索,直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問世才有了答案。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結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地球全部生物共同競爭的情況下,人類勝出了,其他的物種被淘汰。縱然是兇猛的獅子和老虎,最終也被人類徵服。在人類勝出之前,有一種生物統治過地球,它就是恐龍。恐龍高大威猛,在地球上處於絕對優勢。恐龍時代,地球屬於恐龍。
  • 《未來簡史》精彩還是名不副實?
    恢弘巨著《人類簡史》的橫空出世,捧紅了尤瓦爾·赫拉利。聲名鵲起的以色列人,用了兩年的時間,又打造了引人注目的《未來簡史》。在無數的鮮花和掌聲之下,這本《未來簡史》引發了新一輪的熱潮,然而,翻看全書之後,腦海裡卻只有一句俗語:「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1.
  • 一生必讀的人類簡史,從人類進化感悟人生得失與未來
    但最最最喜歡的還是作者引經據典信手拈來的淵博,貫穿古今的例舉,卻又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出毫不晦澀的佳作。對比之下茫然無知的我們真是太單薄了。「我們的交通工具已經從獨木舟變成帆船、變成汽船、變成飛機,再變成太空梭,但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前往的目的地。
  • 人類進化簡簡簡史!
    人類是這顆蔚藍星球上一已知生物中最具智慧的物種,那麼人類是如何從成千上萬的物種中脫穎而出一步一步成為地球的霸主?難道我們人類是女媧用泥人捏出來的?是亞當夏娃的後裔?……請讓我從生物的角度來為你解答。人類能夠發展成如今發達的文明最重要的一點來自於大腦,就是人類的大腦明顯大於其它動物。
  • 侏羅紀公園番外篇?在方舟生存進化裡恐龍真實感高達數十倍
    侏羅紀公園番外篇?在方舟生存進化裡恐龍真實感高達數十倍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有些人啊(今天要講的是龍)一出生就是在羅馬的,這一點在steam《方舟:生存進化》中竟然也是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啊,當然這樣的話題不可多說,再說下去,我自己都要哭了(我也好像被這個世界給針對啊
  • 地球簡史5: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不存在?
    這促使生物遺傳基因產生突變的機率大大提高,使生物進化速度提高。2.Hox基因調控下產生同源異形。Hox基因又稱同源異形基因,它負責調控關於細胞分裂、紡錘體方向,以及硬毛、附肢等部位發育的基因。人類的「六指症」就是受它影響所產生的。舉個例子,某種生物本該長有鞭毛的地方,卻長出了多餘的口器或副肢等等。
  • 源頭簡史 | 如果在地球之外的行星進化,是怎樣的體驗呢?
    前言:地球是個美麗的花園,在富饒多樣的地球叢林中,人類經過四十四代的文明,一邊發展一邊進化(也有退化),成為了現在的樣子。我:那麼海王星裡的這些實體是比能量態的人類先進,還是不如人類先進呢?源實體:都有。地球內部和周圍的各種實體也是。正如我在之前的對話中說過的那樣,有許多實體跟地球有關聯。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
    於是,這些科學的先知們突然發現,我們人類真的是那麼無知,過去的虛構大都是錯誤的!科學革命,是一場對於無知的革命。科學的基礎精神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也正因為我們承認了自己的無知,才更想把世界搞清楚,才更有求知慾。所以,科學革命是非常勵志的一場革命,人類決心要把這個世界搞清楚,讓自己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而不是去祈求神靈。
  • 《人類簡史》:幾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而今只剩一個
    當你第一次看到這樣的一句話:幾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而現在只剩下一個人種,就是今天的我們。這時候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哪六個人種?第二個想法是:為什麼這六個人種會消失?以怎樣的方式消失?從小到大所學習的歷史,只告訴了我們人是由猿經過漫長的時間進化而來,也告訴了我們大概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環境發現了什麼時期的早期人類。對於早期人類有幾種好像並未提到。從《人類簡史》中了解到,在幾十萬年以前,地球上的人類與其他的動物並無不同之處。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地圖》 | 這三本書,為您娓娓道來.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
  • 豆瓣評分9.1的《人類簡史》,到底揭開了哪些人類秘密?
    他的代表作有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今日簡史》和《未來簡史》。當然了,馬虎的朋友注意了,《時間簡史》可不是他的喲,而是霍金大大的科學著作。此書的簡介提出了一個饒有趣味的問題:「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種不同的人,為什麼現在只剩下我們自己?」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物理「公理化」體系
    這是一個可以跟牛頓相提並論的偉大科學家,他對科學發展的貢獻是全方面的,本篇我們但從物理學領域窺探一二。阿基米德的名言是:「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這句話反應了他證明「槓桿原理」之後的豪情萬丈,這是公理化方法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功實踐。中國人對槓桿原理的發現是基於歸納法,是從實踐經驗中總結而來的。而阿基米德是通過數學計算出來的。
  • 《未來簡史》:人類步入巨變的前夜?
    以色列歷史學家、《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類的發展已經來到了巨變的前夜。從40億年前地球上誕生生命開始,生命的演化都遵循著最基本的自然進化法則,所有的生命形態都在有機領域內變動。但是現在,人類第一次有可能改變這一生命模式,進入智能製造和設計的無機領域。    讀懂歷史才能看透未來。
  • 讀完《人類簡史》,連三體人都會汗顏!
    繼科幻史詩巨作《三體》之後,一本好書節目又趣味解讀了同樣格局無比宏大的《人類簡史》,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估計三體人看了都會覺得汗顏。然而不看《人類簡史》,估計你很難感受到三體人的這種害怕。從人類歷史來看,科技的發展並非是線性的,而是突然的爆發式增長,速度之猛烈讓人類自己都措手不及。人類委屈了兩百多萬年,從認知革命到科學革命是人類揚眉吐氣的7萬年,但科學革命僅僅發生了500年就造成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1500年人類的生產總值不過是近500年的千分之四。
  • 是誰把我們囚禁在地球上?網友:科學家假想「宇宙牆」讓人恐懼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技術上的突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已經不滿足僅僅研究地球了,很多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宇宙,想著人類科技什麼時候能發展到宇宙當中。並且人類科學家們也是一直在向這方面努力著。雖說暫時還沒有找到,但是還是有很多的科學家在這方面不斷努力。
  • 2017十大科普圖書出爐 《航天育種簡史》上榜
    2017年十大科普圖書出爐《航天育種簡史》榜上有名  培養國人、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對推動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十分重要。國人的科學素養與國家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而科普圖書作為向廣大讀者傳播科學知識、灌輸科學思想的重要渠道,對提升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 《生命簡史》:保護環境、保護自己
    生命簡史重回剛才的問題:生命怎麼來的。然後是第一個生命怎樣進化來的?隨著不斷發展,生命越來越多,人類逐步出現,最後形成現在的世界。《生命簡史》通過一幅幅圖畫向我們展示了這個生命起源和消逝的過程。宇宙的起源、我們的家園、生命的搖籃、最初的生命、生命大爆發、從蟲到魚……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再到第五次生命大滅絕、哺乳動物的演化史、植物進化史、人類走向世界、現代文明……沒有說教、沒有連篇累牘,只有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清晰簡潔的介紹與注釋,告訴我們過往億萬年一幕幕經過與現代人們對事情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