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簡史:古希臘的物理「公理化」體系

2020-12-03 哲學社

#科學史#

古希臘學者都是數學愛好者,西方哲學之父的「泰勒斯」,萬物皆數的畢達哥拉斯等都對數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到了大約公元前300年的時候,歐幾裡得總結前人研究之成果,建立的一套「公理化」體系,這是希臘人探尋「知識的確定性」集大成之作。幾乎與此同時,阿基米德也建立起了物理學的「公理化」學術體系。

阿基米德大約公元前287年出生在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卒於公元前212年。這是一個可以跟牛頓相提並論的偉大科學家,他對科學發展的貢獻是全方面的,本篇我們但從物理學領域窺探一二。

阿基米德的名言是:「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這句話反應了他證明「槓桿原理」之後的豪情萬丈,這是公理化方法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功實踐。中國人對槓桿原理的發現是基於歸納法,是從實踐經驗中總結而來的。而阿基米德是通過數學計算出來的。經驗具有不確定性,無法形成公理,數學是具有公理性質的,只有前提是對的,推論是合乎邏輯的,那麼結果必然是正確的。

歸納法和演繹法的區別在於,要證明槓桿定理,歸納法講究去試一試,很顯然西楚霸王嘗試的結論肯定跟其他人不太一樣。而演繹法首先要把這個物理問題,弄成數學問題,把具體問題弄成抽象的公式問題。不考慮槓桿的材料、形狀、形變等,把槓桿設想為一個線段。

阿基米德給出的公理是:1、如果槓桿兩端重物相等,且距離支點距離相等,那麼槓桿平衡。2、槓桿臂上任何一點的重物,都可以用兩個分別位於支點與該支點距離2倍處,和原物體重量的一半來代替。槓桿原理的證明,其對於科學的意義在於,使得物理學具有了像數學意義的公理化體系。

阿基米德的另一大貢獻是「浮力定律」,他在洗澡的時候發現排水體積等同於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由此解決了王冠體積測量的方法。希羅王命工匠打造純金的王冠,但是他總是懷疑工匠在金子裡面摻了其他金屬,要驗證這個問題,又不能破壞已經做好的王冠。於是希羅王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阿基米德。在科學家的故事裡面講,他剛發現的時候,高興得還裸奔了。

阿基米德在這個時候發現了不同物體重量和體積之間的比例關係,但是這是並沒有搞清楚「浮力」問題。為了計算「浮力」又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計算,從而發現了浮力等同於排開液體的質量。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一是公理化體系下的邏輯推理,二是有目的的實驗測算。這兩大科學的方法,在阿基米德時代,都已經形成了。儘管阿基米德開創了用「公理化」來研究物理問題,但他本人對幾何學更感興趣。阿基米底對數學的貢獻,不亞於物理學。

科學簡史:為何要讀科學史?

科學簡史:古希臘人對「本原」的探索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數學「公理化」體系

相關焦點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數學「公理化」體系
    中國古代學術,以算術見長,在代數領域貢獻突出;古希臘則偏重於幾何學的研究和應用。這裡面顯然蘊含了「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主觀抉擇,即是中國古代會通過等腰三角形計算金字塔的高度,在當時也是被看作是毫無意義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通過大量的研究,提出「萬物皆數」的命題。他們認為任何事物都應該可以歸結為整數與整數之比。
  • 驚心動魄的古希臘數學史,第一次數學危機和歐幾裡得公理化體系
    古希臘的數學家對後來世界的數理化發展和實用學科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幾何到工程,從地理學到天文學。在汲取埃及人的數學體系後,希臘的數學家們不斷進步,取得突破,如畢達哥拉斯的直角三角形定理。他們通過專注數字本身,而使古老的數學問題變得清晰和明確。先驅們的方法探索,為未來的數學家和科學家提供了理論基礎。
  • 公理化思維——結論正確的思考模式
    李鈺說 每周一篇商業創新故事一、公理化思維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幾何原本》,作者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我們初中時學習的「勾股定律」就出於此書。 《幾何原本》建構了平面幾何的理論體系,兩千多年來一直是幾何學的權威教材。他的思維和推理是演繹推理的典範。
  • 數學公理化思想:用儘可能少的公理,演繹出儘可能多的命題
    數學之所以被稱為嚴謹科學的典範,是因為數學首先成功的公理化。在數學的理論體系中,列出一些不加定義的概念和不加證明的公理,再從這些原詞概念和公理的基礎上出發,以推演規則為工具,進而演繹出一個龐大的體系;而在公理系統中,一方面希望能推出更多的新概念及真命題,最好能把某一範圍或某系統內的新概念及真命題全部推出來,同時要求作為出發點的公理要儘可能的少;另一方面,要求從原概念和公理出發,不能推出邏輯矛盾。
  • 書評:如何理解《時間簡史》之我見
    在與方丈私下交談時,物理專業的兒子曾說,所有的科學研究到了最後都成了哲學,方丈則說,所有的哲學最終都歸結於宗教。兒子笑笑不語,回家後,我問他是怎麼認為的,他告訴了我下面這段話,並推薦我讀一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愛因斯坦在1953年給 J. E.
  • 破除迷信,崇尚科學最好的一本書《宇宙物理體系》
    破除迷信,崇尚科學最好的一本書《宇宙物理體系》:人類歷史是人類文明史,人類科學史,人類對宇宙大自然認識史。當對宇宙大自然奧秘認識不清時,解釋不清時,自然會衍生出許多迷信的解釋和認為。今天人類文明已進入高級階段,即人類對宇宙大自然奧秘已破解,它就是《宇宙物理體系》。《宇宙物理體系》標誌著人類從根本上解開了宇宙大自然運行之理,標誌著人類從根本上全面崇尚科學的時代真正到來。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朱道本:青年人應有大志向,投身科學事業
    這也充分說明了科學事業的重要性。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年青創新人才要瞄準世界科學前沿,投身科學事業。明末清初,中國的科技強國地位已成為過去,中西方科技差距日益擴大,多數人對工業革命與近代科學興起無知,使中國喪失了寶貴的發展機遇。
  • 《時間簡史》:霍金用這本書,讓科學在全世界流行起來
    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對於科學傳播的貢獻可能更大,《時間簡史》這本銷量超過一千萬的科普書大大提升了科學在文化界的地位,霍金的成功改變了科普寫作的格局。霍金為何首次涉足科普出版就能大獲成功?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時間簡史》這本書的成書歷史,緬懷霍金先生。20世紀80年代的霍金與他在劍橋大學的同事,當時《時間簡史》尚未出版。
  • 科學(普)有道:原子論簡史
    希臘哲學家德克利特原子理論是對原子和物質的本質的科學描述,結合了物理、化學和數學元素。以下是原子理論的簡史:原子與原子論原子理論起源於古代印度和希臘的一個哲學概念。&34;這個詞來自古希臘單詞atomos,意思是不可分割的。根據原子論,物質是由離散的粒子組成的。然而,這個理論只是對物質的眾多解釋之一,並不是基於經驗數據。在公元前5世紀,德謨克利特提出物質由不可摧毀的、不可分割的單位組成,這些單位被稱為原子。
  • 《政治思想簡史》梳理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的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與人類生活方式、組織形式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緊密相連,W.M.斯佩爾曼在《政治思想簡史》中深刻展現了這一點,並清晰梳理了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的政治思想變遷。作者 張弘《政治思想簡史——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W.M.斯佩爾曼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早期人類生產力不發達
  • 從《時間簡史》到《黑洞不是黑的》霍金的「科學洞見」在這些巨著
    原標題:從《時間簡史》到《黑洞不是黑的》,霍金一生的「科學洞見」都在這些巨著裡 從《時間簡史》到《黑洞不是黑的》,霍金一生出版了無數科學巨著,將自己關於科學的見解在這些書中進行了詮釋。這些書都是由中南傳媒獨家引進,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下面,小編就帶你一起盤點霍金出版過的那些巨著,來紀念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 為什麼說科學是近代才產生的,與古希臘無關?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產生科學?除了西方,為什麼其他文明都沒有產生科學?為什麼科學只在歐洲產生?其實,看了本文你就知道:科學是近代產物,古代任何文明都沒有科學,包括古希臘羅馬。二,古希臘有科學和民主嗎?科學和民主是古希臘的兩大主題。古希臘的科學和民主發展到近代,就促成了西方的近代化。這一點幾乎得到了所有學者的認同。但這個觀點其實是錯的,不符合歷史事實。
  • 本周重磅推薦——《無神論簡史》(Brief History of Disbelief)
    他們否認至今為止在物理、化學、生物學和考古學上的發現,諸如認為世界歷史僅僅存在了數萬年——而不是我們所知道的45.4億年等。無神論(英語:Atheism),在廣義上,是指一種不相信神存在的觀念。無神論一詞源起於古希臘語ἄθεος,最初指的是對較廣為接受的宗教所持有的否定態度,但隨著自由思想和科學懷疑論的傳播,以及對宗教的批評的增多,這一詞語的對象範圍也逐漸狹窄起來。
  • 數學科學的發展,古希臘人貢獻有哪些你了解嗎?
    在古希臘,他們從波斯人那裡學到了經驗,從而進行精明地思考以及嚴整地推理推斷,從而慢慢地形成了具有現代意義上的數學科學。毫不誇張地說,古希臘的數學影響了近代數學科學,那麼你知道古希臘有哪些數學成就?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數學是在古希臘人手中產生的。
  • 大一學生談霍金《時間簡史》觀後感,如何運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
    在《時間簡史》中霍金向讀者充分解鎖在人類歷史上科學家是怎樣一步步的探索宇宙的奧秘,才能讓我們後代能那麼了解宇宙。有一個人,他戰勝了疾病,創造了奇蹟;他用自己毅力的堅持向世人證明身體的殘缺並不能成為你成功的障礙;他為科學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便是《時間簡史》的作者—霍金,霍金是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也被譽為「宇宙之王」,也是量子力學的關鍵人物。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已經對宇宙充滿著好奇。
  • 霍金去世:偉大的霍金,依然活在時間簡史裡
    (新浪新聞3月14日)史蒂芬·霍金一生做出的科學推論很多,其中有些已經處於世界科學家的深入探討之中,而更多的推論恐怕還是沒有找到探討的突破口,因為史蒂芬·霍金的思維模式至今也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因此解讀他的思維模式或是他的思維腦圖,就成了理解他諸多推論的重要前提,而這似乎更是短期內難以完成的事。
  • 陳偉:「東方數學」讓中華古老文明重新綻放科學之光
    近代自然科學體系主體是建立在西方還原論哲學思想和公理化方法邏輯基礎之上的。1637年,笛卡爾創建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和解析幾何,這一數學方法論上的創造成為所有近現代應用數學的基礎,為近代西方科學的初創和發展開啟了大門。
  • 為何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歐洲,只因歐洲對這門學問有系統的研究
    如果客觀地站在人類科學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現代科學體系是起源於歐洲的。雖然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之中也有很多靈光一現的發明創造,但是的確還談不上建立起真正的成體系的科學理論。為何現代科學體系起源於歐洲,在小編看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歐洲對這門學問有系統的研究。
  • 物理計量科學簡史上:單位和單位制的發展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物理學科的發展,人類觀察測量能力得到快速進步。越精細的觀察,越能發現事物的自然現象,就越能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質並有效地進行控制與利用,而計量單位成為這一發展的必要條件。在此促進下,計量單位制度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