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公理化思想:用儘可能少的公理,演繹出儘可能多的命題

2021-01-12 究盡數學

數學之所以被稱為嚴謹科學的典範,是因為數學首先成功的公理化。在數學的理論體系中,列出一些不加定義的概念和不加證明的公理,再從這些原詞概念和公理的基礎上出發,以推演規則為工具,進而演繹出一個龐大的體系;而在公理系統中,一方面希望能推出更多的新概念及真命題,最好能把某一範圍或某系統內的新概念及真命題全部推出來,同時要求作為出發點的公理要儘可能的少;另一方面,要求從原概念和公理出發,不能推出邏輯矛盾。換句話數,一個系統科學、合乎邏輯的嚴密公理系統應該滿足以下三條:

無矛盾性或協調一致性:即在一個公理系統中,不能同時推出命題A和非A均成立,這是公理系統的一個基本要求;獨立性:即在一個公理系統中,被選定的一組公理種,任何一個都不能由其他公理推出。也就是說公理之間不能有依從關係,從而確保公理的數目最小;完備性:即在一個公理系統中,能確保從公理組中推出該系統的全部真命題。

最先實現公理化的是歐幾裡得,他通過《幾何原本》,把幾何的經驗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形成了一個合乎邏輯的體系。比如其中的「點」、「線」、「面」等都是原詞。「點」沒有大小,無限可分;但其嚴格的定義卻無法給出,很難說清楚點究竟是什麼?同樣構成公理體系的公理,也沒有證明;卻被用作其他命題證明的邏輯基礎。比如公理:兩點決定一條直線。

相關焦點

  • 公理化思維——結論正確的思考模式
    五條公理+五條公設+23個定義(對什麼叫點、線、面等做出定義),運用演繹推理(大前提正確+小前提正確=結論正確)的方法推出48條定理和167個命題,建構了整個平面幾何的大廈。由不證自明的公理+演繹推理 推出結論,是結果保真的一種思考方式,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公理化思維。不證自明的公理+演繹推理==》正確結論公理化思維是人類思維的巔峰傑作。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數學「公理化」體系
    通過探討事物數量間的關係,最初的算術發展成了「代數」,研究事物形體關係的數學發展出「幾何」。中國古代學術,以算術見長,在代數領域貢獻突出;古希臘則偏重於幾何學的研究和應用。這裡面顯然蘊含了「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主觀抉擇,即是中國古代會通過等腰三角形計算金字塔的高度,在當時也是被看作是毫無意義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通過大量的研究,提出「萬物皆數」的命題。
  • 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及四大數學哲學流派
    亦稱符號邏輯(symbolic logic),處於數學和數學哲學的交叉部分。數理邏輯一方面使用形式邏輯的思想方法研究數學及數學推理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另一方面使用數學工具來表示和研究形式邏輯的性質和結構。
  • 談談 現代數學的基礎
    我想儘可能不用數學符號,瞎扯一下現代數學的基礎。這篇帖子更多是從認識論的角度,用數學為例子解釋人類思想能夠達到的邊界和逼近邊界的過程。不完全是在介紹數學。舉例來講,很多學科的基礎定理或原則,如果不存在人,可能就不存在,因為依賴於人的參與,甚至物理學也是如此,沒有人的觀測,物理學的基礎可能就不存在,但是數學不同,例如π這個常數,不管是不是有人,甚至是不是有地球,有時間,有宇宙,都是存在的。 所以我認為數學更是一種人類認識世界的思想和一種思維方式。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物理「公理化」體系
    這句話反應了他證明「槓桿原理」之後的豪情萬丈,這是公理化方法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功實踐。中國人對槓桿原理的發現是基於歸納法,是從實踐經驗中總結而來的。而阿基米德是通過數學計算出來的。經驗具有不確定性,無法形成公理,數學是具有公理性質的,只有前提是對的,推論是合乎邏輯的,那麼結果必然是正確的。
  • 數學與邏輯學的大碰撞
    極限理論使得分析嚴格化,也化解了數學的第二次危機,但是極限理論是以實數為基礎的,而實數理論又是以集合論為基礎的,現在集合論遭遇了羅素悖論,為消除悖論,數學家們開始著手對集合論公理化的工作。首先是德國數學家策梅羅(E.Zermelo)提出7條公理,建立了一種不會產生悖論的集合論;然後經過德國數學家弗蘭克爾(A.A.Fraenkel)的改進,成為了名為「ZF公理系統」的無矛盾集合論公理系統。至此,第三次數學危機得到緩解。那麼ZF公理系統本身會不會出現矛盾問題呢?美國數學家科恩證明,在ZF公理系統下康託爾連續統假設的真偽無法判別,科恩因此獲得了1966年的菲爾茲獎。
  • 量子世紀的創世餘暉——讀馮·諾依曼《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
    這些命題依靠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組成系統,即物理學在表述中呈現出的形式結構。哥德爾與著名的「維也納學派」(Wiener Kreis)過從甚密,該學派深受馬赫、羅素和維根斯坦思想的影響。然而,物理學公理化在世紀之交被正式提出來並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完全得益於一場由數學家或者說數學物理學家發起的物理學公理化運動。
  • 歐幾裡得平面幾何體系的定義、公設和公理
    《幾何原本》封面,圖源:淘寶下面給出歐幾裡得平面幾何體系中所用到的基本公理、公設、定義: ·定義1.1 點:點不可以再分割成部分。1.2 線:線是無寬度的長度。·公理1.1 等於同量的量彼此相等。1.2 等量加等量,其和仍相等。1.3 等量減等量,其差仍相等。1.4 彼此能夠重合的物體是全等的。1.5 整體大於部分。
  • 初中數學培優 八年級上 第二講 命題與證明 真假命題 逆命題
    百家號裡面輸入數學公式,顯示實在有問題,直接上圖片吧。初中數學培優 八年級上 第二講 命題與證明 真假命題 逆命題1.利用命題的定義來判斷語句是否為命題,關鍵看語句是否為一個判斷句,對一個命題,要準確找出命題的題設和結論部分,並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其中"如果"後寫題設,"那麼"後寫結論。提醒:如果部分不是必須的,那麼部分是必須的。2.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主要依據已知的定理、公理或相關數學性質,而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要舉一個反例即可。
  • 質變數學革命
    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直到現在也只有「1」和「2」的概念,對於大於2的情況統稱為「多」。由此可見,從「1」和「2」到「3」是一個艱難的跨越。人類數學第一個大瓶頸是無理數瓶頸。公元前約520年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希帕蘇斯發現無理數。與基督教害怕「日心說」類似,畢達哥拉斯學派害怕無理數。
  • 幾何之父-歐幾裡得的數學成就
    2020-06-21 10:36:52 來源: 火羽白Clare 舉報   關於歐幾裡得的生平少之又少
  • 數學史上的10大名著
    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希臘歐幾裡得著《幾何原本》是用公理法建立演繹數學體系的最早典範,可謂是數學家中的「聖經」,大量廣泛的被歷代數學家所研習。這種嚴密的公理化思想影響著數學的發展,出於對《幾何原本》中第5公設的重新審視,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分別建立了羅氏幾何和黎曼幾何。
  • 第三次數學危機
    不過,這個層次理論十分複雜,所以數學家要把這個方法加以簡化,而先提出的人是策墨羅,他提出了「有限抽象原則」和幾條公理,及後再由弗蘭克和斯柯倫補充修改,形成現在在數學上較為流行的公理系統——ZFS公理系統。隨著公理化集合系統的建立,集合論中的悖論被成功排除了,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第三次數學危機解決了。
  • 數學·證明命題1+1=2
    引言對於一個公理,我們是不需要證明的,所以說,因為1+1=2這並不是公理,只是簡單的命題,所以我們是必須需要證明的.故我們得到了一個求證命題:求證:1+1=2.對於證明原命題我們就要重新定義一下其中所涉及到的原定義,例如:我們需要定義「1」的概念,同理我們就要重新定義「2」的概念,加法的概念,相等的概念等.首先對於原命題的運算來看,我們可以重新定義「1」,「2」的概念,即明確「自然數」的概念並作其推論.
  • 數學發展的4個階段:萌芽、初等、高等、現代
    現代數學絕不是某一個民族、地區、歷史時期的產物,而是多民族、地區世世代代的生產實踐中逐漸發展而成的。既有緩慢的量的積累,也有質的突破,表現出漸進性和階段性。從遠古到現在,數學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
  • 自考離散數學基礎串講資料一_備考指導自考_中國教育在線
    ·萊布尼茲(Leibniz, 1646~1716)完善三段論,提出了建立數理邏輯或者說理性演算的思想:·提出將推理的正確性化歸於計算,這種演算能使人們的推理不依賴於對推理過程中的命題的含義內容的思考,將推理的規則變為演算的規則。·使用一種符號語言來代替自然語言對演算進行描述,將符號的形式和其含義分開。
  • 數學中的相鄰思想為何如此重要?
    相鄰思想在數學歸納法中的重要意義 數學歸納法是一種數學證明方法,通常被用於證明某個給定命題在整個(或者局部)自然數範圍內成立。除了自然數以外,廣義上的數學歸納法也可以用於證明一般良基結構。這種廣義的數學歸納法應用於數學邏輯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稱作結構歸納法。在數論中,數學歸納法是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證明任意一個給定的情形都是正確的(第1個,第2個,第3個,一直下去概不例外)的數學定理。如有四元變量的費馬方程,指數變量n從第3,第4,一直下去都符合命題要求,亦算滿足數學歸納法,但是它們的相鄰間隔單位彼此是不一樣的。
  • 4個角度,看數學的發展:數學學科、思想、符號、數學家成長
    數學的發展無非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識的深入理解和積累,而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思想、思維方法,以及組織、工具的發展。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數學劃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比如從學科發展、思想方法、符號使用、數學人才培養等視角,可以看到數學的不同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