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證明命題1+1=2

2021-01-14 桐雅

證明命題:1+1=2

 

作   者:omega

 

§1.引言

對於一個公理,我們是不需要證明的,所以說,因為1+1=2這並不是公理,只是簡單的命題,所以我們是必須需要證明的.

故我們得到了一個求證命題:

求證:1+1=2.

對於證明原命題我們就要重新定義一下其中所涉及到的原定義,例如:我們需要定義「1」的概念,同理我們就要重新定義「2」的概念,加法的概念,相等的概念等.

首先對於原命題的運算來看,我們可以重新定義「1」,「2」的概念,即明確「自然數」的概念並作其推論.

 

 

§2.自然數集的定義及其推論

若使用N表示全體自然數的集合(即「自然數集」),則有:  0∈N.                                            

   (A)

即0是自然數.                              

我們還可以由公理A得到公理A的推論:        

      若任意數a∈N,則數a有唯一一個後繼數a』,且a』∈N.  

(B)

由公理A和公理A的推論公理B,我們得到了結論1: 0是自然數,0』是自然數,0』』是自然數,......

(1)

由結論1我們得到了一串自然數,但是我們現在存在幾個問題,例如:如何推得0』和0』』是兩個不一樣的數?同理可得怎麼證明在這個由結論1得出的自然數數列中的每一項都不相等呢?

所以我們就要由公理A,B和結論1定義「相等」的概念,即得到其推論命名結論2:

若a,b是集合N中不同的元素,則稱a≠b,反之則稱a=b.  


(2)

我們再由公理A,B和結論1得到的推論結論2可以推得以下公理的推論C:

若任意數a,b∈N,且a≠b,則有a』≠b』.            

 (C)

即不同自然數的後繼數都不相等.

由以上所有公理,推論和結論可得公理的推論D:

對於任意數a∈N,a』≠0.                        

(D)

即0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數.

現在根據以上所有推論我們可以得出:a』=a+1.

我們現在重新明確了以上公理並作了對於以上所有公理的推論,我們可以保證自然數集一定是一個鏈狀的,而不會有循環或重複的部分,而且0會是這條數鏈的唯一起點.

但是我們不能保證正整數集N中只有這一條數鏈,有可能N中還有其他以0*(即表示0的第n個後繼數)為起點的另一條(或多條)的數鏈.

所以我們在以上所有理論的基礎上,需要添加一條「自然數集中只有一條數鏈,且這條數鏈必須0是唯一起點」的結論3:

數學歸納法在自然數集中是成立的.                    (3)

即可以表述為:若0具有性質Q,且若自然數k具有性質Q,則k』也具有性質Q,那麼全體自然數都具有性質Q.

至此,我們把自然數集的定義重新明確和推論都完成了,既有:滿足公理A,B,C,D和結論1,2,3的數屬於正整數集中的元素,即滿足公理A,B,C,D和結論1,2,3的集合就是自然數集N.

 

§3.使用根據對於自然數集的定義和推論表示自然數並定義加法和相等

根據之前我們根據公理所推出的所有推論和結論,我們要表示自然數就很簡單了.現在我們由之前所推得的結論,可以發現表示自然數可以使用0,0』, 0』』, 0』』』,......的方法,但是我們又可以發現這樣表示自然數比較複雜,而且對於較大的自然數使用這種方法來表示顯然不太妥當.

所以我們可以使「1」成為一個符號,來表示「0』」;同理,可以使用符號「2」來表示「0』』」;......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入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任意自然數去表示和替代我之前所使用的方法去表示的自然數.

我們把表示自然數的一大難題解決了,那麼就只有「如何表示加法?」這個問題了.

同樣,根據之前所推得的自然數集的公理和推論,我們不難可以寫出加法的定義,同時我們也就定義了相等的概念,即根據以推論的公理得到的結論4(有兩條結論):

若任意數a∈N,則有a+0=a;                   

(4-①)

若任意數a,b∈N,則有a+b』=(a+b)』.            

(4-②)

 

§4.根據所有所得結論證明原命題

有了之前所有的公理,公理的推論和結論的鋪墊,我們已經可以證明原命題了,即證明:1+1=2.

根據以上所有結論,可得:

1+1  =   1+0』  =  (1+0)』  =  1』  =  2.

至此,原命題1+1=2得證.


相關焦點

  • 初中數學培優 八年級上 第二講 命題與證明 真假命題 逆命題
    百家號裡面輸入數學公式,顯示實在有問題,直接上圖片吧。初中數學培優 八年級上 第二講 命題與證明 真假命題 逆命題1.利用命題的定義來判斷語句是否為命題,關鍵看語句是否為一個判斷句,對一個命題,要準確找出命題的題設和結論部分,並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其中"如果"後寫題設,"那麼"後寫結論。提醒:如果部分不是必須的,那麼部分是必須的。2.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主要依據已知的定理、公理或相關數學性質,而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要舉一個反例即可。
  • 1+1=2:數學的原點
    它是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它的分布或許是兜兜轉轉一個圈,或許是螺旋交錯纏繞式,或許是放射爆炸發散式的,不同選擇就會有不同的數學世界。但最終數學世界最後選擇的是圖1-1「1、2、3、4、5……」這樣一個不可逆的直線式的有序體系。
  • 證明1+1=2怎麼那麼難?
  • 初一數學——命題、定理、證明
    本節內容主要把幾個基本概念和它們彼此間的關係搞清楚,會判斷一個語句是否是命題,如果是再進一步判斷它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同時加深對證明體系的理解:定理是由公理推導而來,證明要有理有據,不能想當然。3、證明——真命題的推導過程(假命題只需要舉一個反例即可說明)。
  • 皮亞諾公理與1+1=2的證明
    皮亞諾公理關於1+1=2的問題,有人說:它是數學的公理,數學是不需要證明的。又有人說:由於1 + 1 = 2是所有的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是無法用數學方法來證明的。那麼「1 + 1等於2,究竟是為什麼?」
  • 數學家泰勒斯:命題證明
    他領導的愛奧尼亞學派據說開了希臘命題證明之河。他是希臘七賢之首,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01泰勒斯出生於古希臘繁榮的港口城市米利都,他的家庭屬於奴隸主貴族階級,據說他有希伯來人(Hebrews)或猶太人(Jew)、腓尼基人血統,所以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七年級下冊數學第9課,學好命題、定理、證明,掌握這5點很關鍵
    數學講究嚴謹,學生需養成言之有理、落筆有據的推理習慣,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本節課通過命題及其證明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要說明一個定理成立,應當證明。這次課的主要學習目標:1.理解命題的概念,能區分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並把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重點);2.了解真命題和假命題的概念,能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性,並會對命題舉反例。像紫色字這樣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作命題。要理解命題,需要把握以下幾點:①命題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而且必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
  • 歐幾裡得幾何原本:命題1,2,3
    由[公理1]等於同量的量彼此相等。所以,CA=CB。因此,三條線段CA、AB和BC彼此相等。因此,三角形ABC是等邊的,且在給定線段AB上作出了這個三角形。二、命題2由一個已知點作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線段。設A為已知點,BC為已知線段。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對於數學這門學科,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了,而且數學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1+2=3,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1+2為什麼會等於3,又該怎麼證明?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小學一年級的人都會,為什麼還要證明呢?確實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眼中看來,可是在數學家眼中這可是一個無比重大的問題,至今還是一個數學難題之一。人們都說數學都是高智商人學的,確實,這個關於1+1=2都要去證明,這個是在我們這種普通人的眼中來看確實是一個非常可笑的話題,可是在學習數學中的眼中,這是一個永恆的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在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功證明了「1+2=3」,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數學家能夠證明「1+1=2」。
  • 陳景潤證明了1+2=3,卻無法證明1+1=2,到底為什麼?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級的數學家,卻被一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給難倒了,這道數學題就是1+1=2,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這道數學題連小學生都會做,怎麼會難倒陳景潤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呢?哥德巴赫是俄羅斯著名的數學家,1690年出生於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哥德巴赫生前與大數學家歐拉交往甚密,1742年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歐拉想請教這個偉大科學家一個問題:證明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當時哥德巴赫自己想了很久始終無法去證明這個數學問題,不得不求助於歐拉,可是歐拉看了這個問題之後用了後半生去證明,依然無法得出答案,這個連歐拉都解答不了的數學難題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介紹之前,小編要事先說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證明1+1=2,大夥平時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瞎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知太雷人了,現在就連一些中小學的數學老師都會有這種錯誤認知,這真的是誤人子弟。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陳景潤證明了「1+2=3」,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 「豈有此理·數學卷」如何證明1=2?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數學悖論,其次這個證明乍一看合情合理,符合數學邏輯,首先來看一看。axa-bxb=a×b-bxb左邊是平方差公式,右邊提出一個b得(a-b)(a+b)=b(a-b)兩邊同時消去(a-b)得a+b=b得b+b=b得2b=b消去b得2=
  • 今天證明一下高大上的1+1=2
    理工科目測有不少人被問過此類問題,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了關於這個東東的嚴格證明,故搬運過來,以饗大家,多少可以「防身」,當然,也可以裝X用: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皮亞諾公理,畢竟數學都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①1 屬於自然數② 每個自然數的後續數也是自然數③ 任何不是1的自然數的前一個數也是自然數④如果x, y的後續數相同, 那麼x = y.
  • 科學家證明1+1=2有什麼科學意義?
    證明1+1=2科學意義並不大,但提出1+1=2需要證明科學意義就很大了!
  • 如果1+1=2被證明出來有什麼用?
    很多人說證明出來沒有用,其實是見識短淺上次寫完關於"1+1=2"的證明為什麼難,一發表就遇到無數噴子,好像不噴都不舒服,吃著地溝油操著賣白粉的心
  • 要嫁就嫁知識分子:數學大師陳景潤證明「1+2」的故事
    在數學大師還沒有降臨這個世界之前的150多年,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向數學界最傑出的數學家提出了一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簡單描述就是證明「1+1」成立),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兩位同時代的赫赫有名的數學家都無法證明。
  • 世界7大數學難題之1被解?數學家稱能證明黎曼猜想
    德國數學家戴維·希爾伯特在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20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設。現今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中也包括黎曼假設。美國數學家蒙哥馬利還曾表示,如果有魔鬼答應讓數學家們用自己的靈魂來換取一個數學命題的證明,多數數學家想要換取的將會是黎曼猜想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