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培優 八年級上 第二講 命題與證明 真假命題 逆命題

2021-01-19 中學數學難點剖析

百家號裡面輸入數學公式,顯示實在有問題,直接上圖片吧。

初中數學培優 八年級上 第二講 命題與證明 真假命題 逆命題

1. 利用命題的定義來判斷語句是否為命題,關鍵看語句是否為一個判斷句,對一個命題,要準確找出命題的題設和結論部分,並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其中"如果"後寫題設,"那麼"後寫結論。提醒:如果部分不是必須的,那麼部分是必須的。

2.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主要依據已知的定理、公理或相關數學性質,而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要舉一個反例即可。

3.證明一個命題,要根據題意,分析命題的條件和結論,有條理的寫出證明過程,證明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據,這些依據可以是定義、定理、公理、已知等。

4.反證法的基本步驟:(1)假設,否定待證命題的結論;(2)推理導出矛盾;(3)肯定原命題的結論。

5.探求證明的途徑,一般有兩種思考方法:一種是從已知出發,推出可能的結果,並與要證明的結論作比較,直至得到要證明的結論,這叫綜合法;另一種是從要證明的結論出發,探索要使結論成立的條件,並與已知對照,直至找到所需要並已知的條件,這叫分析法。對於比較複雜的證明,常常把這兩種思考方法綜合運用,稱為分析綜合法。

6.有以下特徵的命題宜用反證法證明:(1)結論涉及唯一性;(2)結論涉及"至多或至少";(3)結論為否定形式;(4)結論涉及無限形式等。

7.作輔助線是證明命題常用的手段,要會作簡單的輔助線解決證明題。常見的輔助線有:分割圖形,作平行線,截長補短等。

相關焦點

  • 初一數學——命題、定理、證明
    本節內容主要把幾個基本概念和它們彼此間的關係搞清楚,會判斷一個語句是否是命題,如果是再進一步判斷它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同時加深對證明體系的理解:定理是由公理推導而來,證明要有理有據,不能想當然。3、證明——真命題的推導過程(假命題只需要舉一個反例即可說明)。
  • 數學中的命題與量詞是什麼意思?
    一、命題的定義(1)用語言、符號或式子表達的,可以判斷真假的陳述句叫做命題.
  • 教師資格證高中數學《否命題》面試逐字稿
    一般地,對於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是另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麼這樣的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另一個命題叫做原命題的逆命題。我們可以用數學語言這樣來表達。原命題是,若p,則q;逆命題是,若q,則p。我們請2號同學為大家舉一個互逆命題的例子。很好,請坐。
  • 2020初三數學複習:非真即假,數學「命題」帶給生活的啟示
    #初中數學學習#01單元學法關於互逆命題的定義:兩個命題中,如果第一個命題的條件是第二個命題的結論,而第一個命題的結論又是第二個命題的條件,那麼這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稱為另一個命題的逆命題.
  • 數學家泰勒斯:命題證明
    他領導的愛奧尼亞學派據說開了希臘命題證明之河。他是希臘七賢之首,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01泰勒斯出生於古希臘繁榮的港口城市米利都,他的家庭屬於奴隸主貴族階級,據說他有希伯來人(Hebrews)或猶太人(Jew)、腓尼基人血統,所以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2013全國中學生英語競賽命題範圍
    初賽和決賽均由全國統一命題。初賽和決賽都包括筆試和聽力兩部分,滿分均為150分。聽力採取播放錄音的形式。> 初中一年級(七年級) 新目標七年級第10單元外研七年級第8模塊 初中二年級(八年級)
  • 七年級下冊數學第9課,學好命題、定理、證明,掌握這5點很關鍵
    數學講究嚴謹,學生需養成言之有理、落筆有據的推理習慣,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本節課通過命題及其證明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要說明一個定理成立,應當證明。這次課的主要學習目標:1.理解命題的概念,能區分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並把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重點);2.了解真命題和假命題的概念,能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性,並會對命題舉反例。像紫色字這樣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作命題。要理解命題,需要把握以下幾點:①命題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而且必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
  • 數學·證明命題1+1=2
    證明命題:1+1=2 作   者:omega
  • 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知識點+例題分析,啃透掌握,考試才能考高分
    這篇文章是{初中數學八年級要點解析}專欄第7節,八年級下冊初中數學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知識要點解析和思維導圖。需要閱讀其他章節或其他科目,可以到專欄文章列表查看全部年級和科目。初中數學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包含以下知識點:1、勾股定理概念、勾股定理的應用舉例,用勾股定理證明"HL",用勾股定理在數軸上表示無理數。2、勾股定理逆定理,勾股數,互逆命題與互逆定理,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應用。勾股定理在幾何學習中用得較多,在實際生活中也有不少用處。
  • 集合函數充分必要條件全稱命題與特稱命題均值定理二次不等式試卷
    全國名校新課程高一數學期中複習卷第二套(集合函數邏輯不等式部分)備註:昨天發完第一套試卷後,由於小的失誤,造成有幾頁答案沒有上傳,本次第二套試卷後面再重新上傳第一套試卷及答案。★感謝大家關注!本套試卷根據新課程高一新教材編制,內容包括:集合,基本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全稱命題與特稱命題,函數基本概念及性質,凡是能夠80分以上都是學習比較紮實的學生。
  • 初中八年級物理光學實驗中考命題考點
    作為初中剛剛接觸物理的同學來說,光學是我們首先要學習的內容。光學在初中物理中,佔有現當重要的一部分。物理實驗題一直是考試中分值佔比比較大的一類題型,但是往往這類題型得分都不高,同學們都是覺得很簡單,但是做不對,那是因為沒有找到命題人的意圖,不知道命題點在哪裡,所以往往答題答不到得分點上,我們今天就總結了光學實驗題的命題點,不管大考小考都能用上!
  • 陌生概念的背後,卻是簡單的技巧 ——模態命題
    轉了一篇勵志文章,就證明開始努力了;聽了一節付費課程,就幻想自己已經脫胎換骨;下載了英文APP,買了電子書,辦了健身卡,太多的不思進取,都披著「我很努力」的外衣。此刻,請捫心自問——我真的努力了嗎?也許是的,但是因為不正確的方法與技巧,導致你最終放棄。大家好,我是都學課堂的邏輯老師張宏博。
  • 行測判斷推理復言命題之聯言命題
    ——聯言命題。(天下雨和我去上班在今天是同時成立且存在的,所以該句為聯言命題)  二、聯言命題的公式和關聯詞:P且Q來表達聯言命題的關係式。  3、P且Q為假,其中一個為假,另一真假不確定。  一句話簡單概括:一假則假,全真才真  例: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 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對長沙中考命題沒影響
    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近日印發的《教育部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下稱《考試命題意見》)、《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下稱《實驗教學意見》)、《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三個文件(下稱《教研工作意見》)進行介紹和解讀。這些文件傳遞了基礎教育改革的哪些信號?將對長沙中考命題產生什麼影響?
  • 把握歷年高考命題規律 高考數學130+沒問題
    根據對多年高考命題的分析,填空題最後幾題之所以難,是因為涉及向量數量積、基本不等式、數列、圓錐曲線等知識點。 那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呢? 複習應關注符號語言表述的命題的真假判斷,共(異)面的判斷與證明、用性質定理尋找平行線與垂線的方法,運用三稜錐體積求點面距離。 5、關於應用題。 應用題可從解三角形、概率、數列求和、函數、立幾等模型出發構建數學模型,概率應用題應注意解題規範。 6、函數重點考什麼?為什麼每次都錯很多?
  • 考研數學專題,閉區間連續函數命題證明III
    繼續昨天的話題,今天把閉區間連續函數命題證明全部講完,前兩天著重講了比較難的「父子定理」,而今天呢,就是講解利用最值介值定理證明命題的方法。
  • 各校自主命題 12月21日開考
    南方日報訊 (記者/馬立敏)11月30日,廣州市招考辦發布《關於做好2020學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部分錄取參考科目考試的通知》,明確中考信息技術考試實行全市統一命題,各區在規定的時間內組織上機考試;音樂現場操作考試由學校自主命題,學生演唱一首教科書中的歌曲,滿分30分;美術現場操作考試由學校自主命題
  •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2- 構成三角形的三邊長度關係及其證明
    實際上該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不僅是充分的而且還是必要的.即是說上面命題的逆命題也是成立的,遺憾的是課本並未指明,然而中考題裡卻出現了要使用其逆命題的題目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實際上該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不僅是充分的而且還是必要的;針對教材上缺少的要點,這裡予以補充和詳解。
  • 高考最後50天,理綜命題熱點及命題預測,乾貨!
    熱點7:機車的啟動問題機車的啟動方式常考查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恆定功率啟動,一種是以恆定加速度啟動,不管是哪一種啟動方式,都是採用瞬時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來分析。物理命題預測2018年高考必將是2017年高考風格的延續,即強調能力考查,特別是強調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的考查以及數據運算能力的考查。
  • 高考數學:立體幾何中—點、線、面的位置關係命題規律及解題模板
    (3)對空間直線、平面平行或垂直等位置關係命題的真假判斷,常採用構圖法(尤其是長方體)、現實實物判斷法(如牆角、桌面等)、排除篩選法等.另外,若原命題不太容易判斷真假,可以考慮它的逆否命題,判斷它的逆否命題的真假,再根據原命題與逆否命題真假性相同得出原命題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