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2- 構成三角形的三邊長度關係及其證明

2021-01-08 本質教育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

初中教材給出了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實際上該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不僅是充分的而且還是必要的.即是說上面命題的逆命題也是成立的,遺憾的是課本並未指明,然而中考題裡卻出現了要使用其逆命題的題目

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實際上該命題的條件對於結論來說不僅是充分的而且還是必要的;針對教材上缺少的要點,這裡予以補充和詳解。

看似這個定理很簡單,甚至很多同學已經默認使用這個逆定理了;但是基於數學學習的嚴謹性,我們仍需證明它。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詳解構成三角形的三邊長度關係定理以及證明,來幫助基礎知識掌握得不錯的同學在考試過程中更好的運用該定理,從而為我們學好初中數學走好第一步(文章尾部附有往期文章連結)

方法介紹-李澤宇老師數學三招之「翻譯」

什麼是「翻譯」?其實很簡單,我們遇到中文的時候,往往需要把它們「翻譯」為數學的語言。大家常 常聽到的「數形結合」實際上就是「翻譯」的一種,藉助於直角坐標,幾何可以「翻譯」為代數,代數也可以「翻譯」為幾何。

今天的例題,我們仍然帶大家體會「翻譯」的用法。李澤宇老師數學三招中的第二招特殊化和第三招盯住目標,會在之後的文章中陸續為大家介紹。

教材公式拓展2-構成三角形的三邊長度關係及證明

定理: 若存在三條邊,其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則這三條邊必定可以構成三角形

這個定理等價於:若三條邊滿足最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那麼這三邊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

也等價於:若三條邊滿足最長邊和最短邊之差小於第三邊,那麼這三邊可以構成一個三角形

證明:

①等價性證明

②定理證明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教材公式拓展-實戰演示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結論

雖然這個定理比較簡單,但是它卻是初中數學三角形中極為重要的基礎知識;學好這個定理的正逆命題,我們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初中數學三角形的構成性質。只有夯實基礎,才能提高考試成績,學好初中數學

相關焦點

  •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 不等式公理及證明
    初中數學如何學得又快又好?有些同學在學習初中數學的時候感覺比較吃力,有點跟不上老師的步伐,解題的速度不知道如何加快,不知道如何學好初中數學?原因是初中數學教材上為了簡化,部分公式講解不夠全面,經常出現書本上沒有講,但是考試卻考了的情況,導致同學們在考試過程中不能夠很熟練的運用公式快速解題,這些潛在的「坑」同學們要注意應對。
  • 《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具體,好操作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份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教學設計,本教學思路清晰,具體,好操作,大家可以看看。教學內容:人教版新課標數學四年級下冊P82例3教學目標:1.探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初步理解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 中考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巧用(下篇)
    5和2,而沒有明確腰、底分別是多少,所以要進行討論,還要應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驗證能否組成三角形.【解答】解:當腰為5時,根據三角形三邊關係可知此情況成立,周長=5+5+2=12;當腰長為2時,根據三角形三邊關係可知此情況不成立;所以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12.故選:B.
  • 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
    下面是《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僅供參考!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定理及推論:     (1)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推論: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 小學數學四下的三角形三邊關係,有的題目很有趣
    我們都知道三角形三邊關係是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為什麼呢?先說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因為走路啊。咱們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我最喜歡給學生舉的例子是:小黃課間去找小綠玩,怎麼走近?肯定是直接過去啊,繞過講臺就遠了。那再到三角形呢?一樣的道理。
  • 八年級數學《三角形》知識點總結,明白學習目標,清楚重點和難點
    八年級數學是初中數學的一個分水嶺,學得好就能步步高升,學不好就可能越來越退步。要學好八年級數學先從學《三角形》開始,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視學習過程與方法,端正態度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確學習目標,清楚每個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
  • 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線段最值問題
    在幾何最值問題中,經常需要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解答: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基本模型講解我們在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來解答最值問題時,構造出合適的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分析:需要求求動點D到定點O的最大值,在解決這樣的問題中,一般需要先去尋找和分析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找到兩條長度固定的線段並且與變化的線OD構造出三角形。
  • 初中數學知識點: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邊和角     三邊關係: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由三邊關係可以推出: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三、三角形內、外角的關係     1.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 初中三角形三條線段的符號語言表達、易忽略的三邊關係你都中了嗎
    設三角形三邊的長分別為a、b、c則:①一般地,對於三角形的某一條邊a來說,一定有|b-c|<a<b+c成立;反之,只有|b-c|<a<b+c成立,a、b、c三條線段才能構成三角形;常見考題:若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2和7,則第三邊長c的取值範圍是.分析:根據三邊關係:|2-7|<c<|2+7|,所以5<c<9.
  • 數學——緊隨兩會,家校結合,從「習得」中學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
    再一起總結三角形的定義: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依次相連所形成的封閉圖形,叫做三角形。這樣自己總結出的定義孩子理解的更深,記得也會更牢固。讓孩子從「習得」中獲取知識,而不是從「學得」中學習知識。
  • 八年級數學暑假自學指南:認識三角形,掌握這四點內容考試無憂
    但對即將跨入八年級的學生來說,自學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數學,不知道學什麼?怎麼學?下面給大家分享八年級上冊數學第一節課學習課件,希望能幫助大家利用假期提高數學水平。從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現代的飛機,從宏偉的建築物到微小的分子結構,都有三角形的存在。所以三角形不僅僅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也具有重要意義。
  • 三角形三邊關係要學好,這些方法和題型一定要掌握牢
    三、三角形三邊關係(理解並掌握,並能運用三邊關係解決問題)。一、三角形及其有關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叫作三角形。>三、三角形三邊關係。例:下列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①4cm,9cm,5cm。
  • 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原標題:初二數學,三角形三邊關係題型,牢記第三邊取值範圍公式
  • 初中數學:完全平方、勾股、面積公式在解三角形不等關係中的運用...
    初中數學中,解三角形一直是不怎麼令人愉快的事,一則它涉及知識點眾多: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邊邊、角角、邊角關係;二則命題方式層出不窮,總有些讓人意外的「驚喜」……其實,無論題目是如何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定義、公式、定理等基礎知識是不變的,考來考去,也無非是對基礎知識點及其運用的考察
  • 初中數學:19種有關三角形的輔助線方法歸納,結合例題實戰演練
    初中數學:有關三角形的輔助線方法歸納,共是19種類型,結合例題實戰演練,適合想要提升自己解題能力的同學。輔助線的使用對大部分初中同學來說是難以逾越的一條鴻溝,難度大,無從下手已經成為常態,今天唐老師帶大家一起搞定三角形有關的輔助線使用方法。
  • 中考熱點,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兩個最值模型精彩應用
    幾何是初中數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近幾年中考題更注重考察圖形的變換,如平移、旋轉、翻折等,一般會在壓軸題中出現,而掌握常見幾何模型將有助於學生理清思路、節省大量時間。在平時練習過程中,注意提煉基本圖形,用基本幾何模型解決問題,則能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創新創造能力。
  • 初中數學中已知三邊長度的一般三角形求面積的四種方法及拓展
    在數學史上,他以出色地解決幾何測量問題而聞名,曾提出不少計算圖形面積和體積的精確或近似公式,其中包括著名的已知三角形三邊求三角形面積的海倫公式:設三角形ABC三邊長為a、b、c,r=(a+b+c)/2則S△ABC=sqrt(r*(r-a)*(r-b)*(r-c))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數學家秦九韶在《數書九章》中記述了「三斜求積術」,即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求它的面積,用現代式子表示即為
  • 初中階段數學三角形相關知識點匯總,超全
    初中數學中,三角形是必考考點,而有關三角形的知識點也有很多,全等三角形、三角形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這些知識點每個都會成為考點,而在解題之前,首先要了解與之相關的性質和定理,今天,黃小將就為大家整理了初中階段有關三角形的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 初中數學三角形定理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於180   在原來圖形上添畫的線叫做輔助線   依據三角形內角的特徵,對三角形進行分類: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統稱斜三角形.
  • 高中數學△ABD中AD=3,BD=5,∠ADB=2∠ABD求△ABD面積?∠A是直角,對?
    ⑴求BD的長度;⑵若AD=3,∠ADB=2∠ABD,求△ABD的面積。這道題第一問其實是初中和高中銜接比較大的題,在我們經常運用的高中數學知識來解題的時候,可能一些不常用的初中數學知識就容易遺忘, 而這道題就很好的銜接高中與初中數學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作用,同時初中數學和高中數學知識的有效銜接也是便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