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何最值問題中,經常需要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解答:
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基本模型講解

我們在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來解答最值問題時,構造出合適的三角形是解題的關鍵。
構造出來的這個三角形是有條件的:「構造出的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為定值,另外一邊為需要求的那條邊」。
典型例題:
如圖,∠MON=90°,矩形ABCD的頂點A、B分別在邊OM,ON上,當B在邊ON上運動時,A隨之在OM上運動,矩形ABCD的形狀保持不變,其中AB=2,BC=1,運動過程中,點D到點O的最大距離為
______.
分析:需要求求動點D到定點O的最大值,在解決這樣的問題中,一般需要先去尋找和分析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找到兩條長度固定的線段並且與變化的線OD構造出三角形。
矩形ABCD的形狀和大小不變,邊長和對角線的長度都保持不變,但隨著點A和B的移動,點C和D也在不斷移動。
點O是坐標原點,位置不變,那麼三角形AOB就固定為直角三角形,這個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OA和OB 的長度都在變化,但斜邊AB的長度不變,斜邊長度不變,想到與之相關的一個定理: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解答過程:

對應練習
這種方法和模型你學會了嗎?來練習幾道題。
動點最值問題一直是中考數學中的難題,解題的關鍵在於化動為靜,將問題進行合理轉化,利用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和解答,在運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最值問題中,解題的關鍵在於構造三角形,一般情況下,需要找出兩條固定線段,與需要求的線段構造三角形,然後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進行分析和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