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後50天,理綜命題熱點及命題預測,乾貨!

2020-12-06 非著名教育家

對於2018年高考要考什麼?要怎麼考?我們現在無法知曉,也無從知曉,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歷年真題的考查方式,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各類命題人、閱卷人已公開發表的各類訊息中,揣摩出2018高考各科命題的大致思路!今天,就為大家整理總結了2018年高考理綜命題預測及命題熱點,轉發給需要的高中生吧!

全國卷2理綜試卷結構

物理命題熱點

熱點1:直線運動問題

直線運動問題是高考的熱點,可以單獨考查,也可以與其他知識綜合考查。單獨考查若出現在選擇題中,則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與圖像結合;在計算題中常出現在第一個小題,難度為中等,常見形式為單體多過程問題和追及相遇問題。

熱點2:物體的動態平衡問題

物體的動態平衡問題是指物體始終處於平衡狀態,但受力不斷發生變化的問題。物體的動態平衡問題一般是三個力作用下的平衡問題,但有時也可將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廣到四個力作用下的動態平衡問題。

熱點3: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問題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問題常見的模型有兩類。一是繩(杆)末端速度分解的問題,二是小船過河的問題,兩類問題的關鍵都在於速度的合成與分解。

熱點4:拋體運動問題

拋體運動包括平拋運動和斜拋運動,不管是平拋運動還是斜拋運動,研究方法都是採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將速度分解到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上。

熱點5:圓周運動問題

圓周運動問題按照受力情況可分為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和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按其運動性質可分為勻速圓周運動和變速圓周運動。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多為勻速圓周運動,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一般為變速圓周運動。對水平面內的圓周運動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關係及臨界問題,而豎直面內的圓周運動則重在考查最高點的受力情況。

熱點6: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問題

牛頓運動定律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每年在高考中都會出現,牛頓運動定律可將力學與運動學結合起來,與直線運動的綜合應用問題常見的模型有連接體、傳送帶等,一般為多過程問題,也可以考查臨界問題、周期性問題等內容,綜合性較強。天體運動類題目是牛頓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及圓周運動的綜合性題目,近幾年來考查頻率極高。

熱點7:機車的啟動問題

機車的啟動方式常考查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恆定功率啟動,一種是以恆定加速度啟動,不管是哪一種啟動方式,都是採用瞬時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來分析。

熱點8:以能量為核心的綜合應用問題

以能量為核心的綜合應用問題一般分四類:

第一類為單體機械能守恆問題;

第二類為多體系統機械能守恆問題;

第三類為單體動能定理問題;

第四類為多體系統功能關係(能量守恆)問題。

多體系統的組成模式:兩個或多個疊放在一起的物體,用細線或輕杆等相連的兩個或多個物體,直接接觸的兩個或多個物體。

熱點9:力學實驗中速度的測量問題

速度的測量是很多力學實驗的基礎,通過速度的測量可研究加速度、動能等物理量的變化規律,因此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驗證牛頓運動定律、探究動能定理、驗證機械能守恆等實驗中都要進行速度的測量。

速度的測量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打點計時器、頻閃照片等方式獲得幾段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從而研究速度;另一種是通過光電門等工具來測量速度。

熱點10:電容器問題

電容器是一種重要的電學元件,在實際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歷年高考常考的知識點之一,常以選擇題形式出現,難度不大,主要考查電容器的電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電容器電容的決定因素及電容器的動態分析三個方面。

熱點11: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問題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綜合了電場力、電勢能的力學問題,研究方法與質點動力學一樣,同樣遵循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牛頓運動定律、功能關係等力學規律,高考中既有選擇題,也有綜合性較強的計算題。

熱點12: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問題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問題在歷年高考試題中考查較多,命題形式有較簡單的選擇題,也有綜合性較強的計算題且難度較大,常見的命題形式有三種:

(1)突出對在洛倫茲力作用下帶電粒子做圓周運動的運動學量(半徑、速度、時間、周期等)的考查;

(2)突出對概念的深層次理解及與力學問題綜合方法的考查,以對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考查為主;

(3)突出本部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考查,以對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能力的考查為主。

熱點13: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的運動問題

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的運動是高考的熱點和重點之一,主要有下面所述的三種情況:

(1)帶電粒子在組合場中的運動:

在勻強電場中,若初速度與電場線平行,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若初速度與電場線垂直,則做類平拋運動;帶電粒子垂直進入勻強磁場中,在洛倫茲力作用下做勻速圓周運動。

(2)帶電粒子在疊加場中的運動:

在疊加場中所受合力為0時做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當合外力與運動方向在一直線上時做變速直線運動;當合外力充當向心力時做勻速圓周運動。

(3)帶電粒子在變化電場或磁場中的運動:

變化的電場或磁場往往具有周期性,同時受力也有其特殊性,常常其中兩個力平衡,如電場力與重力平衡,粒子在洛倫茲力作用下做勻速圓周運動。

熱點14:以電路為核心的綜合應用問題

該題型是高考的重點和熱點,高考對本題型的考查主要體現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部分電路歐姆定律、電學實驗等方面。

主要涉及電路動態問題、電源功率問題、用電器的伏安特性曲線或電源的U-I圖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測量、電錶的讀數、滑動變阻器的分壓和限流接法選擇、電流表的內外接法選擇等。

熱點15:以電磁感應為核心的綜合應用問題

此題型主要涉及四種綜合問題:

(1)動力學問題:力和運動的關係問題,其聯繫橋梁是磁場對感應電流的安培力。

(2)電路問題:電磁感應中切割磁感線的導體或磁通量發生變化的迴路將產生感應電動勢,該導體或迴路就相當於電源,這樣,電磁感應的電路問題就涉及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3)圖像問題:一般可分為兩類:

一是由給定的電磁感應過程選出或畫出相應的物理量的函數圖像;

二是由給定的有關物理圖像分析電磁感應過程,確定相關物理量。

(4)能量問題:電磁感應的過程是能量的轉化與守恆的過程,產生感應電流的過程是外力做功,把機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感應電流在電路中受到安培力作用或通過電阻發熱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或電阻的內能等。

熱點16:電學實驗中電阻的測量問題

該題型是高考實驗的重中之重,每年必有命題,可以說高考每年所考的電學實驗都會涉及電阻的測量。針對此部分的高考命題可以是測量某一定值電阻,也可以是測量電流表或電壓表的內阻,還可以是測量電源的內阻等。

物理命題預測

2018年高考必將是2017年高考風格的延續,即強調能力考查,特別是強調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的考查以及數據運算能力的考查。

另外2017年動量沒有進入計算題的綜合考查,2018年出現的概率大大增加,電磁場綜合問題以及電磁感應的壓軸題也應引起複習時的關注。

2018年考試大綱考查能力依然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問題的能力及實驗能力;考查的內容依然為必考5個模塊和選考2個模塊。

注意社會熱點和高中知識點的對接,特別注意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和高中知識點的對接問題,例如動量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動量守恆定律是與能量守恆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規律,在宏觀、宇觀、微觀世界都成立。動量的概念起源於力學,但貫穿熱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等領域。對動量的學習,不僅有利於理解力學現象、掌握力學規律,而且有利於深入理解其他內容。比如,動量的學習有利於理解氣體壓強的微觀解釋、光子動量的概念等。所以對動量的複習,要注意動量觀點解決解決實際的問題,例如,理解火箭發射的基本原理等。有關航天和新能源汽車方面,考查的可能性仍比較大。

物理備考建議

回歸課本,夯實基礎。在概念和規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放棄課本,我們不難發現一些題目的背景材料來自教材上的「小發明」「小製作」「小實驗」。

正確處理習題訓練與能力提高的關係。高考對學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力的培養不能靠題海戰術。備考中習題的訓練儘管佔據著及其重要的位置,但絕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計算、輕分析,重定量、輕定性」。

習題訓練要做到:以近幾年新課標的高考題為主,以中等難度題為主。加強變式訓練,注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法多用、多題歸一,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地去思考問題,增強應變能力。規範化做題,規範化包括學科用語、解題格式、計量單位、實驗操作等的規範化。及時改錯,對平時訓練過程中出現的錯誤要及時進行錯因分析,減少錯誤在頭腦裡存留的時間,避免重複出錯。提高審題能力,審題的目的是提取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它包括對關鍵詞語的理解、隱含條件的挖掘、幹擾因素的排除等;從而建立起所熟知的物理模型。

建議考生在複習中,紮實、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技能是高考複習和高考得分的根本。抓準、抓穩重點知識和主幹知識,通過紮實、有效、系統地訓練,將原本分散、獨立的知識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構建起高中物理知識體系的網絡結構圖,從更高的角度理解高中物理知識體系,並且注重學科中各章節的知識整合。在紮實掌握基本知識和規律的前提下,熟練應用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高考試題常以生活、科技、社會、環境為背景,關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史實,關注當代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關注自然科學發展的最新成果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思維方式要適當發散,不能僅僅局限當前的方法和思想,也應該去關心當下的前沿技術,這些往往是出題的來源。

計算能力要加強,多動手算,少拿計算器。2017新課標1卷幾道題計算量較大,但題目本身難度卻不大,很多學生到此都望而卻步。

平時上課筆記一定要記,隱含很多高考考點與題型,譬如選擇題14題、16題、19題、20題在平時上課都曾出現過類似圖像或問題。

化學命題熱點

熱點一:化學用語

必考。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均可出現。涉及的知識點有元素的名稱、符號,物質的化學式、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各類結構模型(如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等)的識別。

熱點二:化學計量

高考熱點,主要考查「物質的量」與粒子數(如分子、原子、離子、電子、質子、中子)、質量、氣體體積、物質的量濃度、反應熱等的關係,有關NA的討論,將阿伏加德羅常數與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物質結構、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等聯繫起來進行考查,以物質的量為核心,有關質量、體積、濃度的計算。

熱點三:氧化還原反應

高考熱點,形式有選擇題中概念的辨析、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的判斷、離子的共存,非選擇題中方程式的配平、實驗探究、計算等。這些題目的難度總體不大,複習時不要過難。主要講常見、講方法、講能力;各種題型都練到。

熱點四:離子反應

每年必考。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選擇題主要考查概念辨析,限制條件下,離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斷,如限定溶液的顏色、酸鹼性、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的判斷;非選擇題中主要有書寫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實驗題中考查離子的檢驗、除雜;推斷中用文字表述離子之間的反應現象;常結合電離平衡與水解平衡綜合考查離子反應。

熱點五: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

高考必考內容,課標卷理綜卷必考部分的試題主要為選擇題。試題難度不大,這是為了控制新課程卷整套試題的難度,將該知識塊的拓展內容安排在「物質結構和性質」模塊來考查學生。考查的內容主要有:以重大科技成果(如新元素的合成、新物質的製備等)為背景,考查原子結構及各種粒子間的數量關係;考查短周期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比較粒子半徑的大小,試題將「構、位、性」融合在一起進行考查。

熱點六:反應熱、蓋斯定律

是近幾年高考命題的熱點,卷卷考到。尤其創設情景,提供新信息,給出圖像,利用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熱,並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更是高頻考點。。選擇題主要一新能源的開發、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等為新情境考查簡單的概念,如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判斷。非選擇題常與元素化合物知識、與能量變化圖等相結合,考查新情境下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考查考生通過識圖、讀表獲取信息的能力。題目主要為信息題,試題的陌生度大。

熱點七:電化學

高考的熱點,年年必考。主要考查形式有:給出裝置圖、反應現象、電源的電極、電極材料、可充電電池的充放電過程等信息,判斷能量的轉化、金屬的活潑性、電極的名稱、電極反應式、電池反應式的書寫正誤、電子或電流的流向、離子的移向、電解產物判斷及計算、溶液酸鹼性的判斷與pH的計算、通過實驗探究影響金屬腐蝕的外界條件、電化學防腐法的原理。常結合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原理考查,尤其是將電化學有關知識與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綜合在一起進行考查,是新課程高考命題的一個新的變化。帶鹽橋的原電池在新課程高考題經常出現,要引起注意。

熱點八: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

每卷必考。常考查的內容有:反應速率的計算;與生產、生活、實驗聯繫,分析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實驗題中利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探究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是新課程高考常考的一種題型。尤其是平衡常數是新課程新增的知識點,是課標卷必考的內容。考查的方式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也可能出現非選擇題中。該類試題常常聯繫生產實際或化學實驗,以圖標、圖像、數據分析等形式出現,定量分析與計算相結合,考查考生獲取信息,分析、處理圖標和數據的能力,實驗能力等。除此外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和平衡移動方向的判斷,有關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圖像題等經典試題仍是常考題型。

熱點九: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

高考的熱點,選擇題主要有:外界條件對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影響,離子的共存、離子方程式書寫正誤的判斷;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判斷;溶液酸鹼性強弱的判斷;鹽類水解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非選擇題主要考查鹽類水解的原理及其解釋,題目往往比較復題目往往比較複雜,難度較大,常出現在實驗題或推斷題中。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為新增內容,選擇題主要以圖像題為主,考查溶度積常數的含義和應用。經常結合物質的製備,海水的綜合利用等流程圖的題型中,考查沉澱的溶解和轉化。

熱點十: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高考必考點,以重要的金屬元素(Na、Al、Fe、Cu)非金屬元素(C、Si、Cl、S、N)及其化合物為知識載體,常與概念、理論、結構、原理等結合在一起,以框圖推斷、實驗探究、化工生產流程、計算等命題形式進行考查。考查的知識點有:用名稱、化學式、結構式、電子式等化學用語表示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用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等表示物質間的轉化、能量的變化或解釋化生產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物質的量為核心計算物質的組成等。試題的綜合度大。

熱點十一:有機化合物基礎知識

必考部分為1~2道選擇題,主要考查:典型有機物結構簡式書寫正誤的判斷、官能團的識別、同分異構體數目的判斷;有機物命名正誤的判斷、有機反應類型的判斷;原子共面或共線的判斷;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典型有機物的性質;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性質及應用;石油、天然氣及石油分餾產品的成分;簡單有機物的鑑別、分離等。

熱點十二:化學實驗基礎

高考常用教材實驗派生、發展出來的內容進行命題,考查學生對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掌握情況,強調完成教材實驗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知識點主要有:常用儀器識別、用途和使用方法;實驗基本操作、實驗安全及實驗事故處理;常見氣體的實驗室製法 ;物質的檢驗、分離和提純;實驗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控制的實驗探究;實驗數據的處理等。

熱點十三:工藝流程問題

所謂工藝流程問題,就是利用化學知識解釋和表達工業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化學問題,主要是解釋和說明生產過程中的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分離和提純方法,選擇試劑的理由等。

化學命題預測

現行考試大綱繼續要求同學們從「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兩個選考模塊中任選其中一個模塊作答。雖然在核心主幹知識內容的考查上沒有變化,但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變化需要同學們繼續保持關注,其中了解層次變為掌握層次的有13處,即這些內容在能力層次考查上有所提升。新增知識點有27處,而只有兩處層次要求降低。

提醒大家:在複習備考中多關注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應用,即在工業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如工業流程類試題以及實驗探究類問題。

2018年的高考化學命題會保持穩定性和一定的發展性,考查的主幹知識、核心能力以及題型基本沒有變化,但是結合2017年考試大綱的修訂和近幾年高考命題的特點及變化趨向,依然可以預測2018年高考的幾個值得特別關注的點:

1、理解溶度積的含義,能進行相關的計算

2、常見金屬元素新增Mg元素

備考複習中要繼續挖掘並完善鎂的知識體系,發掘出未來可能的考查切入點。

3、了解活化能的概念

考查角度:

□正逆反應活化能和反應熱的關係?

□一個反應瞬間發生和活化能的關係?

□向體系提供活化能的方法?

□溫度對速率的影響和活化能的關係?

4、理解電子式的書寫

考查陌生物質的電子式,說明高考對物質結構的要求比較高,由「了解」改為「理解」更更能反映學生正確運用化學專業用語的能力。年和2016年全國卷中都考查了電子式的書寫,而2017年全國卷中未考查,這意味著2018年高考命題中極有可能又會考查到這一考點。

5、對化學實驗與實驗探究能力要求提高

實驗裝置的選用 、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預測或描述實驗現象

6、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部分,適當關注以下幾個部分

電子式、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催化劑選擇性、各種化學平衡常數進行判斷和計算並學會從化學平衡角度理解和解釋有關反應現象

7、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部分,適當關注常見金屬、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製備方法

8、有機化學部分:根據信息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

增加「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以及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中的貢獻。

化學備考建議

複習中除抓好主幹知識的複習外、關注考察一下幾個細節:

1、注意較重點知識的考查頻率:全國卷出題特點就是關注題目對能力的考察,思維深度、難度較大,但不過分強調知識記憶、知識覆蓋面;所以一套卷子不會覆蓋所有的重點或主幹知識,但是多年題目統計是有些規律的,重要的知識內容不會遺漏的,不要以為多年不考就放鬆警惕,如:電子式、定量實驗(結晶水含量的測定、溶液配製、中和滴定、反應熱測定)、活化能、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等等。

2、關注一些經驗規律的局限性、認識的誤區、高中知識的自然增長點:如原電池設計原理、溫度對速率的影響、催化劑的選擇性、平衡移動的外部特徵、速率方程、從水解平衡常數角度認識水解、新信息

3、關注經典題型:經典題型不會每年都用、但不是不用,如阿伏伽德羅常數、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無機框圖題等

4、關注人教版、魯科版教材的差異,複習取最好併集,關注教材的各種板塊:如思考與交流、學與問、科學探究、實驗,與教材具有同等命題效力

5、注意對工業流程題的訓練

6、關注初中化學學習內容:溶液配製、過濾操作、CO2、H2製備

7、注意訓練在陌生背景中應用已有經驗處理問題的能力

2018年化學高考試卷「必備知識」約佔60%,如:基本化學用語、常用化學計量、基本實驗操作、常見金屬和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轉化關係、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思想等。這些知識儲備中的基礎性、通用性知識,是考生今後進入大學學習以及終身學習所必須掌握的。

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共存及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及過程分析、根據信息分析和設計有機化合物的合成路線等知識,重點考查考生的運用能力,強調獨立思考、信息獲取與處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等考生學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的能力。

「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往往體現在所謂「難題」上。要求考生在不同情境下,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處理複雜任務,如:原電池及電解原理分析設計電池、定量實驗的綜合分析(溶液配製、中和滴定、反應熱測定等)、化學反應速率及影響因素、化學平衡移動的外部特徵、電離常數和水解平衡常數角度分析認識複合體系等。

複習備考中,應以教材為基礎,也要重視各種優質試題,還有相關讀物、化學科領域最新進展。如:新材料製備、廢物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技術、有機新物質和新藥物合成、無機化工生產以及新技術能源等。

同學們要把近5年的高考題、近三年外省模擬選擇題作為重點練習,要注意覆蓋面的同時,適當集中對準近年考點,難度以近兩年高考題為標準。

在實驗題的綜合練習時注意選擇化工生產、化學檢測部門的實驗為素材的實驗題。

無機題重點關注曲線分析、雜質判斷、原電池或電解池分析、小計算等。每年幾乎都有寫方程或判斷化學式;每年都有K、速率、平衡計算判斷或曲線分析,有時還有電化學、蓋斯定律應用。

原理題要注意以數據分析計算。

有機題(選做)每年都有判斷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寫反應方程式或物質(原料、產物或中間產物)結構簡式,近三年都有設計合成線路。

結構題(選做)每年幾乎都有電子排布、軌道、鍵型、雜化類型、空間結構,多數有涉及晶胞的計算,偶爾有共面原子數、電負性或電離能等。

生物命題熱點

通過對比歷年的高考試題,發現生物試題考查有一定的規律性。

首先從出題模式來看,考查新陳代謝、生命活動調節、遺傳變異、生物與環境,可以說考查的主幹知識是不會變的。

再從熱點題型來看,有曲線類、表格信息類、圖形圖解類、實驗探究類、數據計算類、信息遷移類、遺傳推斷類等。

熱點一:曲線類

生物坐標曲線題實際上是藉助數學方法來分析生命現象,從而揭示出生物體結構、生理代謝、生命活動及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關係等方面的本質特性。此類題不僅直觀形象,且信息量大,覆蓋面廣,要求學生用坐標曲線等數學語言來解釋和描述生物規律方面能力考查得到加強。

熱點二:表格信息類

它屬於材料題,但又不同於一般材料題。可有多種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種題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對比較隱蔽,不易提取,因而對同學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熱點三:圖形圖解類

生物體的某一結構或某一生理過程均可以用圖形或圖解的形式進行考查。這類題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學知識信息,反映生命現象的發生、發展以及生物的結構、生理和相互聯繫。

熱點四:實驗探究類

實驗探究型試題主要包括設計類、分析類和評價類。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實驗原理和具備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是否具有靈活運用實驗知識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遷移知識的能力。

熱點五:數據計算類

考查核心在於通過定量計算考查學生對相關概念、原理和生理過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熱點六:信息遷移類

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學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生物實驗等為命題材料,用文字、數據、圖表、圖形、圖線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資料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現的特徵,進而選擇或提煉有關問題的答案。

熱點七:遺傳推斷類

遺傳推理題是運用遺傳學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據一系列生命現象或事實,通過分析、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對相關的遺傳學問題進行解決的一類題型。該題型具有難度大,考查功能強等特點。

生物命題預測

2018年全國高考大綱對比2017年考綱是穩定的,畢竟去年才做了較大改動。2017年遺傳大題側重實驗設計,輕計算,2018年應該會延續這一風格。

預計2018年全國卷生物試題在知識廣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會繼續充分體現考試目標和要求,重點考查考生對生物學核心知識、生物學實踐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況,引導高中教學全面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向。

選修部分去年有較大改動,出題也有所體現,例如全國Ⅲ卷40題考查了PCR的相關內容。2018年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考查的可能性很大,需增加這個方面的訓練。

生物備考建議

近兩年的高考生物命題形式類似,往常「生態與環境」這道必考題逐漸淡出了命題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側重考查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題,並且此題的命題方向也比較靈活。此次命題,不僅注重對考生主幹知識的考查而且對其側翼的知識連結也比較強,一如既往的要求考生要有較高的文字組織能力、信息獲取及分析能力,因此也使得試卷對不同能力的考生有一定的區分度。

建議1: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

觀察近幾年的全國卷生物試題會發現,試題中涉及的知識點大多是教材的主幹知識。而考生的失分往往是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不深或「懂了」但不能正確地表達。

因此,在複習時要夯實基礎,注意主幹知識的積累,理順知識脈絡,全方位覆蓋所有考點,在複習過程中,要做到:

(1)明考綱讀教材;

(2)突出主幹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不要一味追求高難度。真正做到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同時,應注意將某些問題進行適當的拓展深入,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建議2:重視能力的培養和生物學科思維的培養

在平時複習時,尤其要加強表達能力、實驗能力、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上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僅僅在課堂中的學習是做不到的,因此在課後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進行訓練。

相關焦點

  • 2009年山東省高考化學命題方向
    一、注重考查化學知識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2007年山東理綜試題的第9題和2008年高考的第9題位置相同,命題角度也相同,考查的都是化學知識與生活、生產的聯繫及應用。因此有理由相信:此題型在2009年山東高考中會繼續保留。
  • 橢圓通徑是特殊的焦點弦,是高考數學命題的熱點,乾貨持續分享中
    橢圓的通徑是橢圓特殊的焦點弦,是高考數學命題的熱點,不僅有統一的公式,而且還有絕妙性質.我們首先明確什麼是橢圓的通徑?斜率與離心率斜率與離心率(數學高考母題)斜率與離心率(數學高考母題)高考命題預測三角與離心率三角與離心率(數學高考母題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理綜試題
    今年理綜試題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和能力?背後反映出了怎樣的育人方向?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對此進行了解析。物理:貼近教材和教學實際,增強情境時代性「2020年高考物理更加突出物理學科的基礎性,既注重對核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考查,又注重對探究過程、研究方法、科學態度等基本內容的考查,夯實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
  • 2018高考各科命題方向預測!今年90%可能考這些...
    原標題:2018高考各科命題方向預測!今年90%可能考這些..... 熱點16:電學實驗中電阻的測量問題 該題型是高考實驗的重中之重,每年必有命題,可以說高考每年所考的電學實驗都會涉及電阻的測量。針對此部分的高考命題可以是測量某一定值電阻,也可以是測量電流表或電壓表的內阻,還可以是測量電源的內阻等。
  • 2020年北京高考作文命題,被高思押中了!
    2020北京高考作文題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1)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
  • 2019高考會不會考? 全國卷各科最新命題預測
    2019高考會不會考? 全國卷各科最新命題預測 最新消息! 命題預測 2019高考數學將把考查邏輯推理能力作為重要任務,以數學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生縝密思維、嚴格推理的能力。所以,最後的時間,同學們一定做好總結。
  • 高考化學大題有哪些命題特點
    高考化學大題有哪些命題特點理綜化學大題不但能較好地考查考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區分考生成績優秀程度、便於高考選拔人才。有途網小編分享了這篇《高考化學大題有哪些命題特點》,僅供參考。
  • 【重磅來了】2019高考命題各科考點預測——據教育部考試中心最新...
    原標題:【重磅來了】2019高考命題各科考點預測——據教育部考試中心最新消息及《2019高考地理大綱》 語文 繼續聚焦立德樹人,精心選擇試題材料,著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優秀文化傳統的自覺傳承
  • 2019高考命題開始!命題人揭露:題型是這樣合成的!
    同時2019年高考命題會更加注重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考查,那些聯繫學習生活和生產勞動實踐、考查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題目數量可能會有所增加,實驗中可能會增加一些設計性實驗,考查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特別注意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和高中知識點的對接問題,例如動量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 北京新高考模擬化學:試卷變長,時間增加,命題劍指六大能力
    在考試時間上,此次適應性測試化學學科考試時間為90分鐘,在「3+X」模式下的高考中,理綜考試時間為150分鐘,總分是300分。化學滿分是100分,按比例核算應是50分鐘答完化學試卷,而此次化學答題時間是90分鐘。鑑於「單飛」之後,化學考試的試卷長度、難度、答題時間都有所變化,考生需提早適應。
  • 命題專家提示,2020高考增加新題型,考生特別注意!
    高考命題專家提示,現在的是漲分的高峰期。因為該複習到的地方都複習到了,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也基本上能入手解題。 對於高考80%是基礎題,會解答綜合性題目那麼解題能力就超過了80%。考分自然就上來了。
  • 2019北京高考理綜物理試卷解析-王尚老師
    北京高考理綜物理試卷解析2019北京高考物理與前些年格式一致,隸屬於理綜試卷。2020年的北京高考物理試卷考核方式現在還沒有定下來。整體來看,2019北京高考物理試卷命題穩重有變,難度略做下調。個人評析如下,供參考: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簡要分析2019北京高考物理總共12題,在理綜試卷中,從第13題開始至第24題結束。其中,第13題至第20題為單選,第21題為實驗,第22題至第24題為解答題。
  • 教育部公布的新高考大綱,預示數學的4種命題趨勢,考生要掌握
    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國高考統一考試大綱,對於考生的備考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同學們在高考前的50天之內,應當充分把握高考大綱的基本要求,明確重點複習的方向。尤其在高考數學的複習上,考生應當結合新高考大綱的具體內容,開展針對訓練,從而使臨近考試的備考準備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 橢圓離心率是歷年高考數學命題熱點,其有四個基本公式,你可知否
    橢圓的離心率作為橢圓中的重要量,其中求橢圓的離心率是歷年數學高考的命題熱點.橢圓離心率的統一定義是:橢圓上任意一點到焦點的距離與該點到準線的距離之比,也可理解為橢圓兩焦點間的距離和長軸長度的比值.解題的重點在於通過題給條件,變形轉換,最後通過四個公式,直接給出答案。以上內容,你掌握並記住了嗎?
  • 名師點評高考理綜北京卷:物理生物簡單 化學難
    徐京:今年最突出的變化是信息獲取能力大大增加,以前選擇題中有兩道是信息獲取能力,今年出了三道題,相當於一下子增加了50%,而且文字量的信息獲取相比往年也略有增加,基本維持穩定但有增加,說明信息獲取能力應該是這些年考察的熱點和以後的趨勢。第二是關於實驗探究能力,實驗性學科對實驗探究能力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今年的實驗探究「套路」越來越少,但要求的學生能力越來越強。
  • 2020年高考物理命題預測:動量進入電磁學考查
    從動量觀點出發,應用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解決力學問題是一把「金鑰匙」,歷年高考試卷中頻頻出現,但從未涉獵電磁學。2019年全國高考3卷第19題考查電磁感應中的動量守恆,第14題考查電磁感應中的動量定理,浙江新選考將動量納入最後兩道題中,看來動量進入電磁學已成自然。
  • 預測丨2021高考「理化生」熱門考點
    對於高三的童鞋,時間來到11月,如果還對高考的考情,考向缺乏了解,最後200多天的複習一定效率偏低。自學能力較強的同學,可以依據近幾年的真題、名校的模擬試題,來整理一份自己的高考考情考向表,仍舊在和基礎知識作鬥爭的童鞋,不妨看看老師的整理。
  • 高考如何衝刺?乾貨都在這兒!西北師大附中名師為考生支招!
    經過前期大量「刷題」,考生已經達到了足夠的「量」的積累,因此最後階段要求考生「高質量」地做題和做「高質量」的題。也就是說考生必須規範作題,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平常的做題。要計時,練做題的速度及準確率;做題的數量要適量,難度要適度,貴在做後的糾錯、反思和總結。要弄明白自己的答案錯在哪裡,命題人的答案為什麼會對。不斷總結做題的經驗教訓,把握命題人的命題意圖,達到與命題人同步思維。
  • 山西省中考命題改革引全國關注
    今年5月初,廣東考試院同仁來學習時的一句問話,引起山西省中考命題團隊的深思。  的確,「六個維度」已在山西省紮實推進兩年,今年4月19日省教科院在新聞發布會上將它定為2017年山西省中考命題改革「六大變化」。然而,科學理論層面的研究總結從未進行過。
  • 乾貨分享,高考文理綜學習策略匯總!
    新學期已經開始,2019年高考複習也正式拉開了帷幕。今天,創新教育實驗室為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文綜和理綜的學習策略,希望大家認真細讀,耐心地把下面的這些乾貨看完,你會有新的發現!因此,在政治複習備考過程中,考生必須了解一下近幾年,尤其是今年的政治新聞熱點,都需要抽時間了解一下,這是整個社會最關注的焦點,因此成為高考題目的可能性很高。考生需要調動所有的政治知識點,將其與社會時事熱點進行聯繫,說不定能很好的制定出政治複習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