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個維度 是有價值的,可我們要借鑑的話,該如何入手?」今年5月初,廣東考試院同仁來學習時的一句問話,引起山西省中考命題團隊的深思。
的確,「六個維度」已在山西省紮實推進兩年,今年4月19日省教科院在新聞發布會上將它定為2017年山西省中考命題改革「六大變化」。然而,科學理論層面的研究總結從未進行過。於是,今年中考入闈過程中,山西省中考命題團隊制定出相關的科學量表,將「六個維度」細化為「三級指標」及其「二十四個小項」,最重要的是,與核心素養十八個基本點直接對接。「六個維度」因此極具質感,操作性與指導性也更強。
比如,與核心素養「學會學習」掛鈎的「閱讀素養」,就包括素材選取、提取信息、概括觀點、形成認識等四項「評價指標」。這不就是「六個維度」的使用說明書?搖身一變,還可變臉為量化總結。
「與去年相比,今年山西省中考試題難度差不多。」省城一所重點中學教研室負責人說,「歷史、思品等學科的答案書寫量明顯減少,而且看著能下手,可得高分不易,因為思維含金量明顯增加,考生得思考,並要聯繫語境與實際,真的是考能力。 六個維度 並非浪得虛名」。
這個評價是中肯的,也有代表性。
由於「六個維度」的深化,特別是核心素養強勢介入,2017年試題的整體境界確實更不一樣。比如,活動建議與開放探究,依舊錶現活躍,且最成熟,兩者試題比例均約35%與46%;包括國際PISA測試理念等,今年也有不俗表現。
「當然,總體來說,改進的空間依舊不小。」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省教研室主任馬玉璽說。
跨學科整合「整」出山西省中考新境界
語文就是語文,數學就是數學,學科之間可謂井水不犯河水。十幾年前,我國高考中考就設置「文綜」「理綜」,可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一直名不副實。華東師大楊向東教授對此表示異議,認為是現行《課程標準》嚴重忽略核心素養所致。
從這個角度看,山西省今年中考對此所做的努力意義非凡。
備受年輕人追捧的電玩競技運動遊戲「英雄聯盟」,為何能領先於同類產品,請看數據比例柱狀圖;人們花在手機閱讀上的時間,比看報紙多多少?這是今年英語第67題與第69題,令人頗感新鮮的是,其中都需數學知識。這道題成為今年中考跨學科整合的典範。
此外,語文、思品等學科均有跨學科試題呈現。
「家住運城的小慧一家要自駕去呼和浩特,沿途邊走邊玩,你能按小慧手繪路線圖,用80個字說清旅遊的路線嗎?」這是今年中考語文第14題,明顯跨了地理、數學兩個學科。當然,跨學科整合不在於跨多少學科,重要的是這些學科不計「個人」得失,「合力」去解決某個實際問題。
題型沒有固定套路折射現實生活的複雜多元
「不確定性結構」從中考命題角度說,就是題型要靈活,不能有固定套路。否則大家的心思就花在應試技巧上。的確,認住衣服(題型)就行,誰還會費勁去認人(教學內容)?更糟的是,由此產生的思維定勢,與創新精神幾乎對立,且現實是複雜的,怎會被如此簡單「固定」?
所以,核心素養強調「不確定性結構」大有深意,山西省2014年取消科目說明、高校自主招生,原因大概都在於此。題型靈活,怎麼猜題?況且,這本身就是對考生應變能力的考查。
諸子百家、古典名畫、西安事變、萬隆會議、微信淘寶等,這些毫不搭界的知識,用「某班同學要辦一期 和諧之光 主題板報」的情景巧妙串起來,最後收回到「和諧」的感言。這是今年歷史第19題——「不確定性結構」的典型代表。
物理第41題則是有關高鐵的一道題,以往類似題總為計算速度,今年卻是計算機械能。用何種形式考查什麼知識點,無法預測,難有套路。
「《阿拉丁神燈》《簡·愛》《美猴王》等6本文學名著封面圖片,與5個相關內容配對,哪個配不上對呢?」英語這道新增題型,也是對以往習慣固定題型的衝擊。而且,核心素養中的「人文積澱」「國際理解」等,也得到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