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2021-02-23 火星科普

在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功證明了「1+2=3」,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數學家能夠證明「1+1=2」。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無論是「1+2=3」,還是「1+1=2」,都是數學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數學家真正要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這一直是當今數學界所未解決的一大難題,大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曾將其列為23大數學難題之一。

哥德巴赫在1742年給歐拉寫的一份信中提出了一個猜想——對於任意一個比2大的偶數,即4及以上的偶數,它都等於兩個質數(或稱素數)之和,這就是所謂的「1+1」。也就是說,大於2的偶數可以拆分成至少一對質數,例如,8=3+5,14=3+11=7+7。

在當時,即便是歐拉也無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此外,還有高斯、黎曼等數學家研究過哥德巴赫猜想,但也都沒有證明出來。不過,有了這些數學家孜孜不倦地努力和付出,為後來數學家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哥德巴赫猜想一直無法被直接證明出來,所以數學家另闢蹊徑,通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推論來逐漸接近這個猜想。迄今為止,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是最接近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他證明了「1+2」。

陳景潤證明,對於任意一個足夠大的偶數,它可以用兩個質數,或者一個質數與一個半質數的和來表示。半質數可以用兩個質數之積來表示,例如,21是一個半質數,它可以表示為質數3和質數7的乘積。這個定理被稱作陳氏定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1+2」。為了證明「1+2」,陳景潤足足用了幾麻袋的草稿紙,這樣的成就在沒有計算機幫助的時代十分令人敬佩。

在哥德巴赫提出猜想將近300年之後的今天,沒人能夠更進一步證明「1+1」。想要證明或者證偽哥德巴赫猜想,或許需要以陳景潤的證明為基礎,或許又有其他方法直接能夠證明。至於那些聲稱以初等數論就能證出哥德巴赫猜想,基本上是異想天開。

正如宇宙如何起源和結束等終極問題那樣,哥德巴赫猜想目前還是不可知的問題。在徹底解決這個重大數學問題之前,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焦點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陳景潤證明了「1+2=3」,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說明白了到現在依然沒有人能夠證明出來這個問題的,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對於數學這門學科,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了,而且數學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1+2=3,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1+2為什麼會等於3,又該怎麼證明?
  • 如何證明「1+1=2」?數學家陳景潤鑽研一生,終於算出「1+2」的答案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陳景潤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 陳景潤證明了1+2=3,卻無法證明1+1=2,到底為什麼?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級的數學家,卻被一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給難倒了,這道數學題就是1+1=2,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這道數學題連小學生都會做,怎麼會難倒陳景潤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呢?,直到1966年經過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努力,得出了一個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也就是證明了「1+2=3」,當然這個「1+2=3」也並非我們平時簡單的數學計算,而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或許只有數學家才能看到其中的含義。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陳氏定理「1+2」是什麼?
    對於數學家來說,如果能夠證明遺留277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那絕對可以名垂青史,永載數學史冊。題目說的「1+2」表述並不正確,陳景潤做的工作不是去證明加減乘除中的1+2,而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 陳景潤證明 1+2 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說明,陳景潤證明的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1+2。其實,陳景潤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從哥德巴赫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 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6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
  • 陳景潤證明的是什麼?1+2為什麼等於3?
    為什麼不少人總認為陳景潤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他證明的是什麼。那為何許多人以為陳景潤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許多文章都這麼寫的:陳景潤在1965年證明(1+2),並由師兄王元在1966年發表論文。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陳景潤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在18世紀,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有關整數分拆的問題,他寫信向大名鼎鼎的歐拉尋求證明。
  • 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那麼這個1+1=2究竟難到何種程度,讓這些數學家們嘔心瀝血這麼多年,卻依舊沒有證明出來? 1+2=3 為了解開哥德巴赫猜想,數學家們可謂是夜以繼日,堅持不懈的研究。 1966年,我們國家的陳景潤先生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證出「1+2=3」。這個發現震驚了整個數學界。
  • 陳景潤要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1=2嗎?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這一猜想至今沒有被證明,也沒有被證偽。人們難以找出質數的確切分布規律,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難以證明或證偽的原因。這種方法也被用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證明思路大體是這樣的,a個質數的乘積加上b個質數的乘積如果被證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數,這樣就證明了a+b。把a和b逐漸減小,一直減小到1,就證明了任意的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質數的形式,簡稱1+1。中國人對哥德巴赫猜想有著特殊的情結。
  • 陳景潤當年證明的「1+2」到底是什麼理論?
    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1742年,當時一個看起來非著名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一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哥德巴赫雖然提出了這一猜想但是他卻不能夠給出證明方法,於是他向著名的數學家歐拉寫信並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陳景潤是我國的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在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這被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可以說陳景潤的證明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1+1)已經很接近了,一步之遙。學數學的通常都喜歡把哥德巴赫猜想稱為(1+1),把陳景潤證明的猜想稱為(1+2),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意義,和數學上的算數加減法是不同的概念。 德巴赫
  •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而哥德巴赫於1974年提出這一猜想: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簡化模型就是2=1+1,但他自己無法證明,於是求助18世紀最傑出也是最痴迷難題的數學家歐拉,直到去世也沒有多少進展,實在是遺憾。
  • 除了證明了1+2,陳景潤還有其他研究成果嗎?
    200多年前,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Goldbach)發現,似乎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但是他無法給出證明,他同時代的歐拉等數學家也無法證明。這個問題就成了數學中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00多年來無數英雄為之競折腰。
  • 要嫁就嫁知識分子:數學大師陳景潤證明「1+2」的故事
    在數學大師還沒有降臨這個世界之前的150多年,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向數學界最傑出的數學家提出了一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簡單描述就是證明「1+1」成立),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兩位同時代的赫赫有名的數學家都無法證明。
  • 如何證明1+1=2?
    很久以前有人說,陳景潤證明了1+1=2。最近也聽到有人這樣說:這個問題真棘手,比證明1+1=2還要難。
  • 中國數學王子陳景潤,盡一生證明了1+2,那他兒子的數學怎麼樣?
    在前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過了幾次外國數學史,今天換個口味,來說說我們中國的數學史。說到中國有哪些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人們的第一反應想到的應該是「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那麼,第二個想到的大概率是中國的「數學王子」-陳景潤吧。
  • 中國牛人數學家,華羅庚學生,發表「1+2」的證明文章後一鳴驚人
    陳景潤是我國當代知名的數學家,於1933年5月出生,1996年3逝世。身為福州漢族人的陳景潤自幼勤奮好學,1949年考入廈門大學攻讀數學系,畢業後被安排到北京的四中擔任數學教師。1957年,深受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
    原標題: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哥德巴赫猜想(簡稱"1+1")可以說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數學難題. 如果有人上大街做個調查, 讓路人甲說出個數學猜想來, 肯定最多人回答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要說出幾個中國數學家的名字, 那肯定是華羅庚, 陳景潤(陳景潤在這方面做出突出工作, 華羅庚是他師傅). 甚至, 還有藝人為哥德巴赫猜想寫了首歌: 可見這個猜想在中國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