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證明的是什麼?1+2為什麼等於3?

2021-01-15 光耀說遊戲

為什麼不少人總認為陳景潤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他證明的是什麼。這個文章會給你答案

陳景潤

陳景潤是何許人也,他師出名門,他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華羅庚。那為何許多人以為陳景潤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許多文章都這麼寫的:陳景潤在1965年證明(1+2),並由師兄王元在1966年發表論文。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以為他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就連百度百科上也這麼寫,不認真讀的人還真以為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

百度百科截圖

那他證明的是什麼,其實是哥德巴赫猜想,那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和1+2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都叫1+2?哥德巴赫猜想是哥德巴赫在1742年提出的猜想,就是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因現今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素數」這個約定,原初猜想的現代陳述為: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哥德巴赫無法證明,就寫信給著名數學家歐拉,可是直到死,歐拉都沒證明,只提出了另外一個猜想,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今天常見的指的是歐拉版本,被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

從哥德巴赫的猜想中,可推出:任一大於7的奇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的猜想,後者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弱哥德巴赫猜想在2013年已被證明,陳景潤證明的是歐拉提出的強哥德巴赫猜想。1919年瑞典布朗數學家利用篩法證明了1每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數之和,其中的這兩個數每個都是不超過9個素數的乘積,簡稱9+9,只要縮小到1+1,就可以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布朗

1965年通過不懈努力,陳景潤宣布證明了1+2,1966年陳景潤師兄王元在科學通報上發表,同年發表《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這就是為什麼都叫1+2。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

陳景潤

不過陳景潤的努力也沒有完全證明強哥德巴赫猜想,至今強哥德巴赫猜想也沒有被證明,只差最後一步1+1

相關焦點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對於數學這門學科,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了,而且數學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1+2=3,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1+2為什麼會等於3,又該怎麼證明?
  • 陳景潤證明了1+2=3,卻無法證明1+1=2,到底為什麼?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級的數學家,卻被一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給難倒了,這道數學題就是1+1=2,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這道數學題連小學生都會做,怎麼會難倒陳景潤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呢?,直到1966年經過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努力,得出了一個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也就是證明了「1+2=3」,當然這個「1+2=3」也並非我們平時簡單的數學計算,而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或許只有數學家才能看到其中的含義。
  • 陳景潤證明 1+2 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說明,陳景潤證明的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1+2。其實,陳景潤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 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1940年, 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1956年,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小學一年級的人都會,為什麼還要證明呢?確實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眼中看來,可是在數學家眼中這可是一個無比重大的問題,至今還是一個數學難題之一。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說明白了到現在依然沒有人能夠證明出來這個問題的,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在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功證明了「1+2=3」,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數學家能夠證明「1+1=2」。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陳氏定理「1+2」是什麼?
    對於數學家來說,如果能夠證明遺留277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那絕對可以名垂青史,永載數學史冊。題目說的「1+2」表述並不正確,陳景潤做的工作不是去證明加減乘除中的1+2,而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陳景潤證明了「1+2=3」,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 陳景潤當年證明的「1+2」到底是什麼理論?
    但是歐拉直到去世也沒有給出證明方法。哥德巴赫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這和1+2有什麼關係呢?1+2其實是一種弱化了的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證明了任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寫成一個素數和最多不超過兩個素數之積的和。如果想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麼證明1+2是一步步逼近終極答案的最後一步。
  • 陳景潤要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1=2嗎?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這一猜想至今沒有被證明,也沒有被證偽。人們難以找出質數的確切分布規律,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難以證明或證偽的原因。這種方法也被用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證明思路大體是這樣的,a個質數的乘積加上b個質數的乘積如果被證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數,這樣就證明了a+b。把a和b逐漸減小,一直減小到1,就證明了任意的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質數的形式,簡稱1+1。中國人對哥德巴赫猜想有著特殊的情結。
  • 如何證明「1+1=2」?數學家陳景潤鑽研一生,終於算出「1+2」的答案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陳景潤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陳景潤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在18世紀,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有關整數分拆的問題,他寫信向大名鼎鼎的歐拉尋求證明。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可以說陳景潤的證明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1+1)已經很接近了,一步之遙。學數學的通常都喜歡把哥德巴赫猜想稱為(1+1),把陳景潤證明的猜想稱為(1+2),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意義,和數學上的算數加減法是不同的概念。 德巴赫
  •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此時數學系的大學生也是十分困惑於是默默無言,而總理溫和地回答道:「自然而然等於1,這是基本的原理,如果不等於1那麼將無法進行後面的計算,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講可能不等於1,但數學上的法則不能改變。」而哥德巴赫於1974年提出這一猜想: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簡化模型就是2=1+1,但他自己無法證明,於是求助18世紀最傑出也是最痴迷難題的數學家歐拉,直到去世也沒有多少進展,實在是遺憾。
  • 要嫁就嫁知識分子:數學大師陳景潤證明「1+2」的故事
    在數學大師還沒有降臨這個世界之前的150多年,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向數學界最傑出的數學家提出了一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簡單描述就是證明「1+1」成立),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兩位同時代的赫赫有名的數學家都無法證明。
  •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
    原標題: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哥德巴赫猜想(簡稱"1+1")可以說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數學難題. 如果有人上大街做個調查, 讓路人甲說出個數學猜想來, 肯定最多人回答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要說出幾個中國數學家的名字, 那肯定是華羅庚, 陳景潤(陳景潤在這方面做出突出工作, 華羅庚是他師傅). 甚至, 還有藝人為哥德巴赫猜想寫了首歌: 可見這個猜想在中國的知名度.
  • 除了證明了1+2,陳景潤還有其他研究成果嗎?
    200多年前,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Goldbach)發現,似乎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但是他無法給出證明,他同時代的歐拉等數學家也無法證明。這個問題就成了數學中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00多年來無數英雄為之競折腰。
  • 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文案策劃、監製:袁載譽;文案: 1+1等於幾,聽到這個問題,不用經過大腦思考,我們就可以說出答案2。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我們常人看來簡單的不得了,甚至都不用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的1+1=2,在數學家們看來,那是比古時候那些人過蜀道還要艱難的遭遇。
  • 1+1=2,陳景潤廢寢忘食鑽研的這一課題,到底有什麼重大意義?
    陳景潤證明的不是1+1=2,而是證明了「1+2」,1+1=2是數學公理不需要證明,而這裡所說的1+2也不是簡單的數字相加,而是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一種證明。陳景潤的成果是證明了1+2,而這又是距離1+1的最近的一步,陳景潤的證明是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一種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比如說8=3+5,4=2+2等等。
  • 如何證明1+1=2?
    很久以前有人說,陳景潤證明了1+1=2。最近也聽到有人這樣說:這個問題真棘手,比證明1+1=2還要難。
  • 哥德巴赫猜想怎麼難證明,連大數學家陳景潤都沒成功
    每次聽到有人繪聲繪色,煞有其事的說當年陳景潤證明1+1=2多麼的嘔心瀝血,我的尷尬症就如同脫韁的野狗一般發作起來。1+1還要證明嗎?1+1=2是 定義出來的,2就定義為1+1的和。陳景潤數學家大佬陳景潤先生當年試圖證明的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要證明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由兩個素數(素數又叫質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