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陳氏定理「1+2」是什麼?

2020-11-28 科學船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對於數學家來說,如果能夠證明遺留277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那絕對可以名垂青史,永載數學史冊。題目說的「1+2」表述並不正確,陳景潤做的工作不是去證明加減乘除中的1+2,而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那麼數學中璀璨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麼呢?

1742年,著名的數學家哥德巴赫在給歐拉的信中提出了這一猜想:任何一個大於等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任何一個大於等於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這引起了歐拉的高度重視,雖然歐拉本人認為這個猜想是對的,但是自己無法給出證明,連這個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都無法給出證明,於是,這個猜想就遺留下來了。

在這麼長的時間中,這個猜想一直無人碰觸,直到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他用的是篩選方法。之後在布朗的啟發下,一眾數學家開始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山,取得了不少成果。而陳景潤證明的被稱為陳氏定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有的人問,能不能通俗易懂的介紹一下陳景潤證明的過程呢?

不好意思,咱們普通人真的看不懂,數學不是物理學,物理學理論可以通俗易懂地被描述出來,可是數學不行,數學就是那麼的實在,不能去通俗。我先貼幾張圖,大家來看看,大家能看得懂的麻煩舉個手!(註:原版論文有200頁,簡化後的版本也有30頁!)

文/科學船塢

相關焦點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陳景潤證明了「1+2=3」,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在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功證明了「1+2=3」,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數學家能夠證明「1+1=2」。
  • 如何證明「1+1=2」?數學家陳景潤鑽研一生,終於算出「1+2」的答案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陳景潤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 什麼是陳氏定理你聽說過嗎?
    陳氏定理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發表的數論定理,1973年公布詳細證明方法。這個定理證明任何一個足夠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2次殆素數)的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1+2"。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中國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1966年發表《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裡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
  • 陳景潤證明 1+2 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說明,陳景潤證明的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1+2。其實,陳景潤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稍後證明了"3 + 3"和"2 + 3" 1948年, 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1962年, 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965年, 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 及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 薄其慶 陳氏定理【上】
    一、美麗的光環不知道為了什麼,陳氏定理,總在我腦海裡盤旋幾十年,揮之不去,浮想聯翩,不得不欣然命筆。 陳景潤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陳景潤考上福州英華書院。
  • 除了證明了1+2,陳景潤還有其他研究成果嗎?
    200多年前,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Goldbach)發現,似乎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但是他無法給出證明,他同時代的歐拉等數學家也無法證明。這個問題就成了數學中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00多年來無數英雄為之競折腰。
  • 陳氏定理
    1966年5月,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發布了他的證明結果,1973年,又完成了對證明的修改,公布了詳細證明方法。這項研究可以簡稱為「1+2」,在國際上又被譽為「陳氏定理」。這意味著人類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後結果「1+1」僅有一步之遙。
  • 1+1=2,陳景潤廢寢忘食鑽研的這一課題,到底有什麼重大意義?
    陳景潤證明的不是1+1=2,而是證明了「1+2」,1+1=2是數學公理不需要證明,而這裡所說的1+2也不是簡單的數字相加,而是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一種證明。陳景潤的成果是證明了1+2,而這又是距離1+1的最近的一步,陳景潤的證明是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一種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比如說8=3+5,4=2+2等等。
  • 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難度究竟有多大?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因為我們現在排除了1作為素數, 所以我們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歐拉的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
  • 要嫁就嫁知識分子:數學大師陳景潤證明「1+2」的故事
    在數學大師還沒有降臨這個世界之前的150多年,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向數學界最傑出的數學家提出了一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簡單描述就是證明「1+1」成立),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兩位同時代的赫赫有名的數學家都無法證明。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之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對於國人來說,陳景潤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在那個國家尚處於建設之中的艱苦年代,陳景潤住在狹小的房子裡,對著煤油燈靠紙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幾乎激勵著每一位學子的科學探索夢想。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 陳景潤窮盡一生,除了證明出「1+2」外,還有哪些數學成果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三、「1+2」猜想的重大進步。在歷經十多個春秋之後,1965年,陳景潤發表了一篇名為《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重要論文,在論文中,陳景潤對於哥氏猜想中的「1+2」進行了有力證明。
  •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
    原標題: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1+1=2!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1+1=2!!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1+1=2!!! 後來數學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 先對比較大的a和b證明"a+b", 再逐步縮小, 一直縮小到"1+1". 詳情請看下節.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對於數學這門學科,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了,而且數學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1+2=3,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1+2為什麼會等於3,又該怎麼證明?
  • 中國數學王子陳景潤,盡一生證明了1+2,那他兒子的數學怎麼樣?
    說到中國有哪些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人們的第一反應想到的應該是「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那麼,第二個想到的大概率是中國的「數學王子」-陳景潤吧。似乎從小學時候開始,學生們就常常喜歡在嘴邊提起這個證明1+2的數學天才,這幾乎是被每一個80後90後所熟知的。值得一提的是,這兩人關係不淺。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人們都說數學都是高智商人學的,確實,這個關於1+1=2都要去證明,這個是在我們這種普通人的眼中來看確實是一個非常可笑的話題,可是在學習數學中的眼中,這是一個永恆的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
  • 國士無雙 | 「1+2」——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他的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寫進美、英、法、蘇、日等六國的許多數論書中。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由故事啟發的數學家,他就是陳景潤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陳景潤當年證明的「1+2」到底是什麼理論?
    但是歐拉直到去世也沒有給出證明方法。哥德巴赫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這和1+2有什麼關係呢?1+2其實是一種弱化了的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證明了任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寫成一個素數和最多不超過兩個素數之積的和。如果想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麼證明1+2是一步步逼近終極答案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