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1+1=2怎麼那麼難?

2021-01-14 高數君

導語

相信很多同學都聽說過1+1=2的問題,或許很多人會想這還用證明嗎?其實這個問題的本來面目並非大家想得那麼簡單,就讓我們來重新認識這個問題吧

在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

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因現今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素數」這個約定,原初猜想的現代陳述為:

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歐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價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歐拉的版本。把命題"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為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a個的數與另一個素因子不超過b個的數之和"記作"a+b"。1966年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二個素數的和,或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的和"。

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歐拉的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亦稱為「強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

從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一大於7的奇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的猜想。後者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奇數的哥德巴赫猜想」。若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對的,則關於奇數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會是對的。弱哥德巴赫猜想尚未完全解決,但1937年時前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已經證明充分大的奇質數都能寫成三個質數的和,也稱為「哥德巴赫-維諾格拉朵夫定理」或「三素數定理」。


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免費收看高數學習資料和考研數學資料。

若想討論問題請加入qq群:292530773。

推薦兩個公眾號,有需要的同學可以關注一下

數學建模

簡介:介紹數學建模和編程算法知識。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中學生

簡介:帶給您最前沿的初高中教育。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對於數學這門學科,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了,而且數學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1+2=3,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1+2為什麼會等於3,又該怎麼證明?
  • 數學界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道就是要證明1+1=2?
    這幾天一直有朋友在評論區或者私信我說講一講哥德巴赫猜想,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哥德巴赫猜想。首先我們在這裡強調一下,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不是1+1=2,不是1+1=2,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以後出去千萬別說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證明1+1=2,這實在太雷人了!1+1=2其實是定義,2就定義為1與1的和。哥德巴赫猜想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證明任意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拆成兩個素數的和簡稱1+1。這裡的1+1是一個素數加另一個素數的意思。素數就是指那些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的整數,比方說5,7,11,13都是素數。
  • 如何證明1+1=2?
    很久以前有人說,陳景潤證明了1+1=2。最近也聽到有人這樣說:這個問題真棘手,比證明1+1=2還要難。
  • 數學·證明命題1+1=2
    引言對於一個公理,我們是不需要證明的,所以說,因為1+1=2這並不是公理,只是簡單的命題,所以我們是必須需要證明的.故我們得到了一個求證命題:求證:1+1=2.對於證明原命題我們就要重新定義一下其中所涉及到的原定義,例如:我們需要定義「1」的概念,同理我們就要重新定義「2」的概念,加法的概念,相等的概念等.首先對於原命題的運算來看,我們可以重新定義「1」,「2」的概念,即明確「自然數」的概念並作其推論.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陳景潤證明了「1+2=3」,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 今天證明一下高大上的1+1=2
    理工科目測有不少人被問過此類問題,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了關於這個東東的嚴格證明,故搬運過來,以饗大家,多少可以「防身」,當然,也可以裝X用: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皮亞諾公理,畢竟數學都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①1 屬於自然數② 每個自然數的後續數也是自然數③ 任何不是1的自然數的前一個數也是自然數④如果x, y的後續數相同, 那麼x = y.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可以說陳景潤的證明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1+1)已經很接近了,一步之遙。學數學的通常都喜歡把哥德巴赫猜想稱為(1+1),把陳景潤證明的猜想稱為(1+2),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意義,和數學上的算數加減法是不同的概念。 德巴赫
  • 皮亞諾公理與1+1=2的證明
    皮亞諾公理關於1+1=2的問題,有人說:它是數學的公理,數學是不需要證明的。又有人說:由於1 + 1 = 2是所有的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是無法用數學方法來證明的。那麼「1 + 1等於2,究竟是為什麼?」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在18世紀,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有關整數分拆的問題,他寫信向大名鼎鼎的歐拉尋求證明。
  • 1+1=2?東風日產Ariya證明「沒那麼簡單」!
    就像是茶道、花藝這些幾近失傳的傳統手藝,若論頂尖的技藝,中國當無人出其右;但論及其他派系,那麼還是「日系」佔據著優勢。而這種由「非常的嚴謹」衍生出來的倔強,就是所謂的「匠人精神」,但車叔認為應該稱作「犟人精神」更加確切。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在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功證明了「1+2=3」,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數學家能夠證明「1+1=2」。
  • 如果1+1=2被證明出來有什麼用?
    很多人說證明出來沒有用,其實是見識短淺上次寫完關於"1+1=2"的證明為什麼難,一發表就遇到無數噴子,好像不噴都不舒服,吃著地溝油操著賣白粉的心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人們都說數學都是高智商人學的,確實,這個關於1+1=2都要去證明,這個是在我們這種普通人的眼中來看確實是一個非常可笑的話題,可是在學習數學中的眼中,這是一個永恆的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
  • 陳景潤當年證明的「1+2」到底是什麼理論?
    但是歐拉直到去世也沒有給出證明方法。哥德巴赫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這和1+2有什麼關係呢?1+2其實是一種弱化了的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證明了任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寫成一個素數和最多不超過兩個素數之積的和。如果想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麼證明1+2是一步步逼近終極答案的最後一步。
  • 科學家證明1+1=2有什麼科學意義?
    證明1+1=2科學意義並不大,但提出1+1=2需要證明科學意義就很大了!
  • 如何證明「1+1=2」?數學家陳景潤鑽研一生,終於算出「1+2」的答案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陳景潤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 證明sin1°和√2+√3+√5+√7是無理數
    >昨天也有同學提到了√2的證明,也有說我昨天的證明不完整的(因為沒證明√3是無理數),所以本文先將這四個無理數先單獨證明一下,全文均是反證法,全文均只提主要思路,不完整證明1.證明√2是無理數這個很多書上都有,很多人對反證法的認識也是從這個證明開始的,假設√2是有理數,即√2可以寫成分數,設所以m²=2n²,所以m為偶數,令m=2k4k²=2n²,2k²=n²,那麼n也是偶數與「m,n互素」相矛盾,假設不成立即√2是無理數2.
  • 陳景潤證明了1+2=3,卻無法證明1+1=2,到底為什麼?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級的數學家,卻被一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給難倒了,這道數學題就是1+1=2,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這道數學題連小學生都會做,怎麼會難倒陳景潤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呢?哥德巴赫是俄羅斯著名的數學家,1690年出生於俄羅斯加裡寧格勒,哥德巴赫生前與大數學家歐拉交往甚密,1742年哥德巴赫寫了一封信給歐拉想請教這個偉大科學家一個問題:證明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當時哥德巴赫自己想了很久始終無法去證明這個數學問題,不得不求助於歐拉,可是歐拉看了這個問題之後用了後半生去證明,依然無法得出答案,這個連歐拉都解答不了的數學難題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 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那麼這個1+1=2究竟難到何種程度,讓這些數學家們嘔心瀝血這麼多年,卻依舊沒有證明出來?+1=2)。 兩位聰明絕頂的大數學家都失敗了,可見(1+1=2)是難道了極致。但人的求知慾是無窮的,越難就越想去解開它。 數百年來,世界上無數數學家前僕後繼,耗盡畢生心血,想要證明出1+1=2這個猜想,但他們大都無功而返,只有少數數學家得出了一些與哥德巴赫猜想可以沾點邊的結論。
  • 1+1=2如何證明?專家一席話讓人心驚!
    自然數公理化,最早於 1881 年,由 美國數學家皮爾斯 提出,定義如下: 0是自然數; (2)每一個自然數a,都有一個確定的後繼數a',且a』也是自然數; (3)0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