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布了「tan1°是無理數」的證明思路(證明過程其實並不完整)後,很多朋友都來了興致,探討起「sin1°是無理數」和「cos1°是無理數」的證明
也有給我留言的,其中一個讓我很有興趣,√2+√3+√5+√7是無理數,我一看是六年級學生講的,以為很簡單,卻讓我思索良久,還是很有意思的,現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讀者也可先思考一遍,再看解題思路
☆ 證明√2+√3+√5+√7是無理數
昨天也有同學提到了√2的證明,也有說我昨天的證明不完整的(因為沒證明√3是無理數),所以本文先將這四個無理數先單獨證明一下,全文均是反證法,全文均只提主要思路,不完整證明
1. 證明√2是無理數
這個很多書上都有,很多人對反證法的認識也是從這個證明開始的,假設√2是有理數,即√2可以寫成分數,設
所以m²=2n²,所以m為偶數,令m=2k
4k²=2n²,2k²=n²,那麼n也是偶數
與「m,n互素」相矛盾,假設不成立
即√2是無理數
2. 證明√3(或√7)是無理數
我起初認為這個和√2是一樣證明的,所以從未認真思考過它的證明,今天細細想來,也是費了些時間的,同樣設
m²=3n²,若m為偶數,n也為偶數
不滿足互素的條件,
所以m為奇數,n為奇數
m²-n²=2n²,即(m+n)(m-n)=2n²
(m+n)為偶數,(m-n)為偶數
不妨設m+n=2p,m-n=2q,
所以4pq=2n²,n²=2pq
與「n為奇數」相矛盾,假設不成立
所以√3是無理數
(√7的證明過程類似,不另分析)
3. 證明√5是無理數
這個因為5的性質,而變得簡單一些,設
m²=5n²,m是5的倍數,n也是5的倍數
不滿足m、n互素,假設不成立
所以√5是無理數
4. 證明√2+√3是無理數
要知道,無理數+無理數不一定是無理數
證法一:取倒,有理化
假設√2+√3是有理數,那麼它的倒數也是有理數
有理數+有理數還是有理數
即(√3-√2)+(√2+√3)也是有理數
而2√3是一個無理數,矛盾,假設不成立
所以√2+√3是無理數
證法二:平方
假設√2+√3是有理數,那麼它的平方也是有理數
(√2+√3)²=5+2√6,化歸為一個根號
而有理數+無理數=無理數,矛盾,假設不成立
所以√2+√3是無理數
(其他兩個根號相加減,類似證明)
5. 證明√2+√3+√5是無理數
這個起初是想直接平方做,
但平方後根號的個數並沒有減少
於是就聯想到移項後,再平方
假設√2+√3+√5=a,a是有理數
(√2+√3)²=(a-√5)²
5+2√6=a²-2a√5+5
2√6+2a√5=a²,化歸為兩個根號類型
再次平方,24+20a²+8a√30=(a²)²
8a√30=(a²)²-24-20a²,化歸為一個根號
等式左邊為無理數,右邊為有理數,
矛盾,假設不成立
所以√2+√3+√5是無理數
(其他三個根號相加減,類似證明)
6. 證明√2+√3+√5+√7是無理數
進入我們的正題了
這個起初想了很久,遲遲不敢平方,
因為平方後,根號的個數沒有減少
以為平方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不適用
後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平方了,
忽然就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同樣假設√2+√3+√5+√7=a,a為有理數
同樣移項平方,(√2+√3+√5)²=(a-√7)²
10+2√6+2√10+2√15=a²+7-2a√7
再次移項平方,(2√6+2√10+2√15)²=(a²-3-2a√7)²
展開124+40√6+24√10+16√15=(a²-3)²+28a²-4a√7(a²-3)
上面兩式可消去一個根號,
化歸為三個根號的問題,
思路就和「證√2+√3+√5是無理數」一樣了
這裡就不另行再證了,過程省略
☆ 證明sin1°是無理數
然後再來看第二個問題,
證明sin1°和cos1°是無理數,
首先還是假設sin1°是有理數,
根據三倍角公式,sin3°=3sin1°-4sin³1°
(三倍角公式可用sin(x+2x)去推導)
可知sin3°是有理數,
根據二倍角公式,cos6°=1-2sin²3°
可知cos6°是有理數,
再根據三倍角公式,cos18°=-3cos6°+4cos³6°
可知cos18°是有理數
而cos18°我們可以計算出來是無理數
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
即sin1°是無理數
cos1°的證明類似,假設cos1°為有理數
根據三倍角公式即cos3°為有理數
在根據二倍角公式,即cos6°為有理數
解下來的思路過程和上面一樣了
不再贅述,所以cos1°也是無理數
最後,我們說明一下cos18°的求法
根據sin36°=cos54°,用三倍角公式
2sin18°cos18°=-3cos18°+4cos³18°
2sin18°=-3+4cos²18°
2sin18°=-3+4-4sin²18°
4sin²18°+2sin18°-1=0
求根公式,解得sin18°=(-1+√5)/4
再由三角比關係得:
用高中以內的方法慢條斯理,抽絲剝繭去分析這些問題,其實很有趣,正難則反,化歸思想的充分運用,感受數學的美妙,當然,下面這個,用高中方法我是如何也不會的了,哈哈
【往期內容】
初升高數學銜接的必要性
……
更多內容查看菜單欄【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