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荔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了一個例題:
「證明存在兩個無理數x,y,使z=xy是有理數。
證法一:用反證法,
設對於任何兩個無理數x,y,來說,z=xy都是無理數,那麼
就一定是無理數.進而
也就是無理數。
但是
是有理數,因此得出矛盾。這表明,存在有兩個無理數,使得z=xy是有理數。」
這個證明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它沒有給我們一個實際的構造方法,即,對一般情況的兩個無理數α,β,我們如何判斷αβ是不是無理數呢?
實際上,比無理數更深一點的概念是代數數和超越數。
定義:一代數數ξ乃適合方程
之根,此處,an,an-1,…,a1,a0是有理整數,若此式不可分解,且an≠0,則此ξ稱為n次的代數數.若an = 1,則此ξ稱為n次的代數整數.
非代數數的數稱為超越數。
超越數的判斷很困難,現在人們所知的超越數不多,比如常見的數e,π,Hermit第一個證明了e是超越數,Lindemann第一個證明了π是超越數。
至於其它的證明,雖然時有聲稱只用簡單方法就證出這個結論,但正確性未經同行檢驗。
比如下面的證明:
(見《中學數學雜誌》2010年第 7期)
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1)超越數的理論更艱深。人們對無理數甚多了,可是對超越數的了解現在還極少,甚至還沒有入門;
(2)超越數的數的測度遠遠大於無理數,意思說,無理數是無窮的,可是它和超越數相比,就幾乎是0個;就如同自然數是無窮的,可是與無理數相比幾乎是0個一樣的。換句話說:「幾乎」所有數都是超越數!
通過文首周先生的文章,我們知道了無理數的無理數次方有可能等於有理數,但我們只是知道有了這樣的數,但這個到底在哪兒?如何構造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好在,有個 Gelfond-Schneider 定理,這個定理由AleksandrGelfond和Theodor Schneider在1934年獨立證明,它回答了希爾伯特第七問題。
這個定理告訴我們,假設 α 和 β 都是代數數,如果 α 不等於 0 和 1 ,並且 β 不是有理數,那麼 α 的 β 次方一定是超越數。根據這一定理我們可以立即看出,根號 2 的根號 2 次方真的是一個無理數,實際情況應該是上述推理中的後者。
那麼,是否存在一個無理數 a ,使得 a 的 a 次方是有理數呢?最近, Stan Dolan 證明了這樣一個結論:事實上,幾乎所有 (1, ∞) 裡的有理數都是某個無理數 a 的 a 次方。
注意到當 x 大於 1 時,函數 f(x) = xx 是連續單調遞增的,因而對於所有 (1, ∞) 裡的有理數 r ,一定存在唯一的 a ,使得 aa = r 。不妨假設 a 是一個有理數,它的最簡分數形式是 n / m 。如果 m = 1 ,那麼我們會有平凡解 nn = r 。下面我們證明, m 是不可能大於 1 的,否則會產生矛盾。
假設有理數 r 的最簡分數形式是 c / b ,於是我們有:
(n/ m)n / m = c / b
或者說:
nn ·bm = mn · cm
注意到, mn 是 nn ·bm 的約數。然而, m 和 n 是互質的, mn 與 nn 沒有公共因子,因而 mn 一定是 bm 的約數。同理, bm 是 mn ·cm 的約數,但由於 b 和 c 是互質的,因此 bm 一定是 mn 的約數。 mn 和 bm 怎麼可能互為對方的約數呢?只有一種可能,就是 mn 等於 bm 。
既然 mn = bm ,說明 m 和 b 肯定有大於 1 的公因數。假設 p 是 m 和 b 的某個公共質因數。我們把 m 和 b 中的所有質因數 p 都提出來,將它們寫成 m = pi · k 和 b =pj · l ,其中 k 和 l 都不再含有質因數 p 。於是, mn = bm 就可以重新寫為:
pi·n ·kn = pj·m · lm
既然 mn 是等於 bm 的,它們一定含有相同數量的質因數 p ,因而 i·n = j·m ,可知 m 是 i·n 的約數。但是 m 和 n 是互質的,因此 m 一定是 i 的約數。最後,注意到 pi 是 m 的約數,從而也就是 i 的約數。於是矛盾產生了:由於 p ≥ 2 ,因此 pi 一定嚴格地大於 i ,不可能是它的約數。
因此,對於所有大於 1 的有理數,除非它恰好等於某個整數 n 的 n 次方,否則它都將是某個無理數 a 的 a 次方。
1900年,Hilbert提出了著名的23個數學大問題,其中第7個問題是:
若α≠0,1,且是一代數數,β是一非有理數之代數數,問α的β次方是否是超越數。並舉出兩例:即能否證明
是超越數。
關於此問題第一個作出重要貢獻的前蘇聯數學家Гельфонд,他在1929年證明了eπ是超越數。
後來,兩人前蘇聯數學家Куэьмин和Гельфонд再接再厲,將Гельфонд的方法推廣到實二次域,在1630年證明了2的√2次方是超越數。
至於說類似的形式,比如:πe, ππ,ee,是不是超越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試一下證明。
謝謝閱讀!
更多內容,請關注「林根數學」微信公眾號:ling8365(13811118365)
林根數學,專注初高中數學輔導,全國清北自主招生講座巡講上百場,使一大批學生獲得清北自主招生加分,幫助他們圓了清華、北大夢。
2019年輔導多名學生獲全國高中聯賽一等獎.
在微信公眾號及頭條號發表高考壓軸題及數學競賽題速解等相關公益文章500多篇,歡迎閱讀及轉發,期待更多的學生受益.
《林根數學》資料(說明:以下資料隨堂使用,不單獨提供 )
1.《高考數學全觀》(上、下)(高考第一輪)教案及學案
2.《高考數學重觀》(高考第二輪)教案及學案
3.《清北數學高觀》教案及學案4.《中考數學微觀》教案及學案
5.人教版必修1—5全套教案及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