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2次方是無理數嗎?

2021-02-19 林根數學

 

周春荔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了一個例題:

「證明存在兩個無理數x,y,使z=xy是有理數。

證法一:用反證法,

設對於任何兩個無理數x,y,來說,z=xy都是無理數,那麼

 

                          

就一定是無理數.進而

也就是無理數。

但是

是有理數,因此得出矛盾。這表明,存在有兩個無理數,使得z=xy是有理數。」

    這個證明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它沒有給我們一個實際的構造方法,即,對一般情況的兩個無理數α,β,我們如何判斷αβ是不是無理數呢?

 

      實際上,比無理數更深一點的概念是代數數和超越數。

    定義:一代數數ξ乃適合方程

之根,此處,an,an-1,…,a1,a0是有理整數,若此式不可分解,且an≠0,則此ξ稱為n次的代數數.若an = 1,則此ξ稱為n次的代數整數.

非代數數的數稱為超越數。

超越數的判斷很困難,現在人們所知的超越數不多,比如常見的數e,π,Hermit第一個證明了e是超越數,Lindemann第一個證明了π是超越數。

至於其它的證明,雖然時有聲稱只用簡單方法就證出這個結論,但正確性未經同行檢驗。

比如下面的證明:

(見《中學數學雜誌》2010年第 7期)

兩個方面需要注意:

(1)超越數的理論更艱深。人們對無理數甚多了,可是對超越數的了解現在還極少,甚至還沒有入門;

(2)超越數的數的測度遠遠大於無理數,意思說,無理數是無窮的,可是它和超越數相比,就幾乎是0個;就如同自然數是無窮的,可是與無理數相比幾乎是0個一樣的。換句話說:「幾乎」所有數都是超越數!

     通過文首周先生的文章,我們知道了無理數的無理數次方有可能等於有理數,但我們只是知道有了這樣的數,但這個到底在哪兒?如何構造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好在,有個 Gelfond-Schneider 定理,這個定理由AleksandrGelfond和Theodor Schneider在1934年獨立證明,它回答了希爾伯特第七問題。

     這個定理告訴我們,假設 α 和 β 都是代數數,如果 α 不等於 0 和 1 ,並且 β 不是有理數,那麼 α 的 β 次方一定是超越數。根據這一定理我們可以立即看出,根號 2 的根號 2 次方真的是一個無理數,實際情況應該是上述推理中的後者。

     那麼,是否存在一個無理數 a ,使得 a 的 a 次方是有理數呢?最近, Stan Dolan 證明了這樣一個結論:事實上,幾乎所有 (1, ∞) 裡的有理數都是某個無理數 a 的 a 次方。

    注意到當 x 大於 1 時,函數 f(x) = xx 是連續單調遞增的,因而對於所有 (1, ∞) 裡的有理數 r ,一定存在唯一的 a ,使得 aa = r 。不妨假設 a 是一個有理數,它的最簡分數形式是 n / m 。如果 m = 1 ,那麼我們會有平凡解 nn = r 。下面我們證明, m 是不可能大於 1 的,否則會產生矛盾。

    假設有理數 r 的最簡分數形式是 c / b ,於是我們有:

      (n/ m)n / m = c / b

    或者說:

      nn ·bm = mn · cm

    注意到, mn 是 nn ·bm 的約數。然而, m 和 n 是互質的, mn 與 nn 沒有公共因子,因而 mn 一定是 bm 的約數。同理, bm 是 mn ·cm 的約數,但由於 b 和 c 是互質的,因此 bm 一定是 mn 的約數。 mn 和 bm 怎麼可能互為對方的約數呢?只有一種可能,就是 mn 等於 bm 。

    既然 mn = bm ,說明 m 和 b 肯定有大於 1 的公因數。假設 p 是 m 和 b 的某個公共質因數。我們把 m 和 b 中的所有質因數 p 都提出來,將它們寫成 m = pi · k 和 b =pj · l ,其中 k 和 l 都不再含有質因數 p 。於是, mn = bm 就可以重新寫為:

      pi·n ·kn = pj·m · lm

    既然 mn 是等於 bm 的,它們一定含有相同數量的質因數 p ,因而 i·n = j·m ,可知 m 是 i·n 的約數。但是 m 和 n 是互質的,因此 m 一定是 i 的約數。最後,注意到 pi 是 m 的約數,從而也就是 i 的約數。於是矛盾產生了:由於 p ≥ 2 ,因此 pi 一定嚴格地大於 i ,不可能是它的約數。

    因此,對於所有大於 1 的有理數,除非它恰好等於某個整數 n 的 n 次方,否則它都將是某個無理數 a 的 a 次方。

    1900年,Hilbert提出了著名的23個數學大問題,其中第7個問題是:

    若α≠0,1,且是一代數數,β是一非有理數之代數數,問α的β次方是否是超越數。並舉出兩例:即能否證明

是超越數。

    關於此問題第一個作出重要貢獻的前蘇聯數學家Гельфонд,他在1929年證明了eπ是超越數。

後來,兩人前蘇聯數學家Куэьмин和Гельфонд再接再厲,將Гельфонд的方法推廣到實二次域,在1630年證明了2的√2次方是超越數。

至於說類似的形式,比如:πe, ππ,ee,是不是超越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試一下證明。

謝謝閱讀!

更多內容,請關注「林根數學」微信公眾號:ling8365(13811118365)

林根數學,專注初高中數學輔導,全國清北自主招生講座巡講上百場,使一大批學生獲得清北自主招生加分,幫助他們圓了清華、北大夢。

2019年輔導多名學生獲全國高中聯賽一等獎.

在微信公眾號及頭條號發表高考壓軸題及數學競賽題速解等相關公益文章500多篇,歡迎閱讀及轉發,期待更多的學生受益.

《林根數學》資料(說明:以下資料隨堂使用,不單獨提供 )

1.《高考數學全觀》(上、下)(高考第一輪)教案及學案

2.《高考數學重觀》(高考第二輪)教案及學案

3.《清北數學高觀》教案及學案

4.《中考數學微觀》教案及學案

5.人教版必修1—5全套教案及學案

                      



相關焦點

  • 經典證明:幾乎所有有理數都是無理數的無理數次方
    無理數與有理數內在聯繫一個無理數的無理數次方是否有可能是一個有理數?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老問題了。答案是肯定的,證明方法非常巧妙:考慮根號 2 的根號 2 次方。如果這個數是有理數,問題就已經解決了。我們同樣會得到一個無理數的無理數次方是有理數的例子。
  • 無理數是高維空間的數字嗎?
    下面是推理過程,這種理論是正確的嗎? 我們以√2為例,它是:1.414213562373095048801688724209698078569……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因為無理數而發生的流血事件,公元前500年,就有個叫希伯索斯的倒黴蛋發現了無理數,因為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迫害,而流亡他鄉。
  • 根號2是無理數的幾種證明方法
    >√2在數學史上佔著重要的位置,他是人們從有理數到無理數的認識的轉折點。不過誰也無法阻止歷史前進的步伐,無理數最終還是被人們接受,成為數裡面不可或缺的一員。下面給出√2是無理數的幾種證明。方法1. 反證法: 假設√2=p/q, 這裡p,q 都是正整數,且他們之間不存在約數。等式兩邊平方可以得到2q*q = p*p。通過分析這個等式,可以知道等式兩邊都是偶數。因為偶數的平方是偶數,奇數的平方是奇數, 所以p肯定是偶數。
  • 證明sin1°和√2+√3+√5+√7是無理數
    也有給我留言的,其中一個讓我很有興趣,√2+√3+√5+√7是無理數,我一看是六年級學生講的,以為很簡單,卻讓我思索良久,還是很有意思的,現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讀者也可先思考一遍,再看解題思路☆ 證明√2+√3+√5+√7是無理數
  • 從「一切無理數可以表示為無窮級數」來談談數的來源
    無理數,也稱為無限不循環小數,不能寫作兩整數之比。若將它寫成小數形式,小數點之後的數字有無限多個,並且不會循環。常見的無理數有非完全平方數的平方根、圓周率π和自然對數e(π、e均為超越數)等。無理數的另一特徵是無限的連分數表達式。無理數最早由畢達哥拉斯學派弟子希伯索斯發現。
  • 令人稱奇的簡單證明:五種方法證明根號2是無理數
    從上面的這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積是1的話,大正方形的面積就是2。於是單位正方形的對角線是面積為2的正方形的邊長。換句話說,Hippasus認為不可能存在某個整數與整數之比,它的平方等於2。中學課程中安排了一段反證法。當時有個題目叫我們證根號2是無理數,當時很多人打死了也想不明白這個怎麼可能證得到,這種感覺正如前文所說。
  • π真的是一個無理數嗎?
    漸漸地,隨著我們對數學更深入的學習,我們知道了π和e與根號2一樣,是無理數大家庭中的一員。然而我們應該如何嚴謹地證明π是無理數呢?乍一想,我們似乎從來沒有思考過π是無理數這個問題。其實π是一個無理數的證明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簡單,很多的證明都需要用到高等數學的知識。
  • 根號2是無理數的三種證明方法
    關於根號2是無理數的證明方法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補充。
  • 根號十的負二次方等於多少 √10的負2次方
    根號十的負二次方等於十分之一。根號10等於10的2分之1次方,10的2分之1次方的負2次方等於10的負1次方,等於10分之1。若aⁿ=b,那麼a是b開n次方的n次方根或a是b的1/n次方。開n次方手寫體和印刷體用表示,被開方的數或代數式寫在符號左方√ ̄的右邊和符號上方一橫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圍的區域中,而且不能出界。
  • 如何心算出2的64次方的結果?
    咱要算2的64次方對吧?
  • 同樣是無理數,為什麼圓周率π比根號2更受歡迎
    無理數,即是無限不循環的小數,無理數的發現,直接導致了數學危機。人類一開始的數學家認為「萬物皆數」,就是所有的數字都能被表示出來,直到發現並證明了勾股定律,就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長是1,那麼它的斜邊是多少?
  • 根號2是有理數嗎?
    根號2是有理數嗎?一.學習目標1.通過拼圖活動,讓學生感受無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能判斷給出的數是否為有理數;並能說出理由.3、通過回顧有理數的有關知識,能正確地進行推理和判斷,識別某些數是否為有理數,訓練他們的思維判斷能力.
  • 第一次數學危機竟是因為√2的出現,無理數的發現就是一部血淚史
    長久以來,他的這種思想深入人心,直到√2的出現打破了他的絕對權威。畢達哥拉斯的門徒希帕索斯偶然發現,邊長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無論如何也無法用整數來度量。其實畢達哥拉斯早就知道√2的存在,只是為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一直隱瞞這個發現,現在既然有人發現了,那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不能說話。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畢達哥拉斯派人將希帕索斯淹死在美麗的愛琴海中,連同√2也一起埋葬,直到數年後才浮出水面。這也直接導致了第一次數學危機的出現。
  • 無理數與數學危機
    科學史上的第一次數學危加起源於無理數的發現,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數學家不是首先發現了無理數1/3,而是首先發現了無理數根號2(對2的開方),這可能與古希臘數學家最早創立了幾何學範本有關,如果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1,那麼該等邊三角形的斜邊長為根號2,它是一個「開方開不盡」的無理數。與其說第一次數學危機是自然數字出現了危機,不如說第一次數學危機是古希臘學者數字觀念的危機。
  • 無理數的「謀殺案」
    小編有話說讀者朋友們,你知道為什麼找不出m這個分數嗎?其實,我們用「反證法」來推導一下就明白了。我們先假定m是一個分數,即m=A/B其中A和B是互素的整數,也就是它們之間不能再約分。A⊃2;=2 B⊃2;因為2 B⊃2;一定是偶數,那麼A⊃2;也是偶數所以,A一定是偶數我們把A改寫成,A=2C,C是整數A⊃2;=4C⊃2;=2 B⊃2;2 C⊃2;= B⊃2;因為2C⊃2;一定是偶數,那麼
  • 愛的2次方
    我曾聽一位母親說過,「患者與孩子,都是我的牽掛」,在這個2次方的節日裡,再去細細品味竟別有一番滋味。她們是治病救人的醫護人員,母親節仍要堅守崗位她們,用責任心換取患者的放心。
  • 阿哲校長講故事:計算2的64次方有什麼特殊技巧?
    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裡放1粒、在第2個格子裡放2粒、在第3個格子裡放4粒、在第4個格子裡放8粒,依此類推.以後每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裡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那麼來一道數學題:你知道什麼特殊的方法算2的64次方嗎?來來來一起玩~阿哲教你怎麼心算到誤差小於1%!首先咱要算2的64次方對吧?
  • 數學 | 2的-2次方等於幾?不如讓娃自己琢磨一下
    前些日子聽說Vita哥哥的小表哥去參加了一個編程比賽,他媽媽跟我說裡面有一道題涉及了負數次方的概念,小傢伙不懂,所以沒做出來
  • 469,位運算求最小的2的n次方
    給一個函數f(x),返回一個不小於x的最小的2的n次方。描述的比較繞口,舉個例子。f(7)=8f(9)=16f(30)=32f(64)=64注意:x是正整數0<x<Integer.MAX_VALUE我們看到返回的結果都是2的n次方,並且是不小於x的最小的2的n次方。
  • π是一個無理數,那麼圓的周長或直徑也應該是無理數,是這樣嗎?
    2019-08-12 21:02:45 來源: 宇宙時空 舉報   首先,π確實是無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