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第一次看到這樣的一句話:幾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而現在只剩下一個人種,就是今天的我們。
這時候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哪六個人種?第二個想法是:為什麼這六個人種會消失?以怎樣的方式消失?
從小到大所學習的歷史,只告訴了我們人是由猿經過漫長的時間進化而來,也告訴了我們大概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環境發現了什麼時期的早期人類。
對於早期人類有幾種好像並未提到。
從《人類簡史》中了解到,在幾十萬年以前,地球上的人類與其他的動物並無不同之處。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不知具體從何時起開始慢慢的進化,形成了不同的人種,就比如: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羅人、佛洛裡斯人、丹尼索瓦人、智人等。
但在幾十萬年後的今天,儼然只剩下我們一個「人種」。
其他人種為什麼會消失?以何種方式消失?這是科學未解之謎。
時間清掉了大部分痕跡,僅剩的一點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當然這並不妨礙學者們根據考究的證據給出自己的推測。
關於其他人種的消失,書中總結了兩個理論:混種理論和替代理論。
有些學者傾向於「混種理論」。所謂的混種理論就是說,人種之間混合組成家庭,最終各種基因相互融合,形成同一種人。
有些學者則更傾向於「替代理論」。也就是說,人種之間的存在競爭關係,種族之間的滅殺就像我國古代滅殺倭寇一樣,這樣的競爭關係導致人種一個個消失。
考古的證據和政治因素都是更趨向於第二種,但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人種之間還是存有對方的DNA,這也就意味著既可能存在同化,也存在競爭。
從遠古時期的猿類,進化到今天的我們,進化的過程人種是不斷減少的。
不僅僅是人種,許多植物、動物、微生物也是如此,有的變得稀缺,有的直接滅絕。
進化的過程就像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不斷的減少,好像無關於優勝劣汰。
這裡做一個大膽的現象:進化的過程不斷地進行著,有一天人類這個物種也會消失,世間萬物皆為塵土,屆時又會有新的東西產生,繼續進行著地球上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