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0年,也就是500年前,在西歐突然出現的科學,使人類歷史突然提速,到今天,已經快到我們無法承受的地步。短短500多年間,人類就實現了過去上億年都無法想像的生活。如果一個中世紀的農民,穿越來到今天,肯定會驚的目瞪口呆。巨大的城市,奔馳的汽車,轟鳴的飛機,閃爍的街燈,穿著奇形怪狀的人們,肩並肩走在大街上,誰也不理誰,都在對著手機說話。
01一場無知的革命
科學的萌芽,是始於一些人對已有認知系統的懷疑。
假設我們是中世紀的一個農民,生下來就被教育說:地球是方的,天是圓的,有諸神護佑著我們,國王就是諸神的安排等等。那麼久而久之,我們也就認為這些確實都是真理。雖然有時遇見困難,神靈沒有帶來庇護,但宗教往往會教育我們,之所以沒有得到庇護,是因為我們自己做的不夠好,所以,這一切最終是自己的問題。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貿易的拓展,財富的積累,人類生產力在不斷提升。於是,有一些好奇的分子,開始不相信這些神話,他們開始觀察身邊的世界,並用數學進行測算,用化學進行實驗,用物理學進行推理。於是,這些科學的先知們突然發現,我們人類真的是那麼無知,過去的虛構大都是錯誤的!
科學革命,是一場對於無知的革命。科學的基礎精神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也正因為我們承認了自己的無知,才更想把世界搞清楚,才更有求知慾。所以,科學革命是非常勵志的一場革命,人類決心要把這個世界搞清楚,讓自己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而不是去祈求神靈。
例如, 富蘭克林通過實驗,發現過去我們稱為雷神的雷電,只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牛頓的三大定律,用三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就能解釋蘋果落地、流星墜落等自然現象,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則為我們探索更廣闊的宇宙奠定了基礎。
在過去的500年間,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也越來越相信,可以靠著投資科學研究提升人類的能力,於是我們也就越來越願意,將資源投入到科學研究中。
但是,如果僅僅是一個興趣,沒有目的性,那麼科學研究就很難大規模開展。就像我們發明了火藥,卻用來做鞭炮一樣。科學研究的目的,決定了它的重要性與未來。如果歐洲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沒有進行工業革命,沒有重新探索地球,沒有兩次世界大戰,那麼科學研究,到今天可能還是停留在放鞭炮的階段。
02資本讓人類看到未來
此外,在我們小時候的教科書上,對資本主義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壓迫,簡直就像喝工人的血,吃工人的肉一樣可惡。這些現象都是存在的。但是,正如我們之前講的那樣,從農業革命開始,人類的進化就從來沒有為個體考慮過了。個體的幸福與否,與進化無關。而集體力量的增長,才是王道。
所以,資本主義壓迫工人,對個人幸福造成了極大影響。但是,資本主義通過銀行、股票、信貸等金融手段,把未來和現在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讓錢不再局限於今天,而是為明天服務,這一招,大大地推動了科技與生產力的發展。也正因為如此,擁有更加先進的武器的資本主義國家,才能輕鬆擊敗曾經的亞歐大陸古老的帝國。
那麼,為什麼農業革命時期,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亞歐大國,就沒有萌生資本主義呢?因為那時候的帝國,大都是農業為主,從農業出發,大家都覺得資源是有限的,用一點少一點,比如耕地,全國就那麼多,所以,合理規劃現在,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西歐,隨著專業化分工的加劇,商業比農業更加發達。所以,商人們會發現,錢是能生錢的,只要市場不斷擴大,財富也就會隨之擴大。於是,他們從今天看到了明天,從現在看到了未來。於是,信用產生了,對未來的投資,比今天更重要。
所以說,資本主義是建立在對未來的信用之上的。就像銀行給我們發信用卡一樣,之所以能花未來的錢,是因為銀行相信未來我們肯定能還錢。
比如,我們現在的樓市。為什麼房價會不斷上漲,是因為購房者相信,未來房價一定比現在高。但是,如果有一天,大部分人都有房子了,甚至一家有幾套房了,那房價的上漲就會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甚至,還會下滑。
而我們的公司,之所以在股票市場上股價有高有低,有起有落,完全是因為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所致。很多股災,大都是股民信心崩塌引發的,而如何讓股民重拾信心,則是一個至今還沒有完全解決的命題。
03第二次全球化
現在,我們了解了資本能讓人類看到未來,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第二次全球化。
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兩個全球事件:一個是認知革命時,智人走出東非大陸,血洗全球,成為地球的新霸主;一個就是從西歐啟蒙的資本主義國家,重新探索地球,逐一擊敗希臘、印度,還有清政府,將全球納入同一個市場之下。第一次,智人靠的是團隊合作;第二次,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家,靠的就是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引發的科技浪潮。
因為市場的不斷擴張,歐洲大陸上的生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商人們的需要了。於是,開拓新的市場,成了必須。而且,最重要的是,歐洲人都相信,新的市場能帶來更大利潤。所以,大家都對投資未來充滿信心。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船隊,是由西班牙女王領頭的;發現澳大利亞的庫克船長,是英格蘭皇家投資的;首個完成全球航行的葡萄牙人麥哲倫,則是由西班牙投資的;而赫赫有名的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則是由荷蘭投資。
這些投資,讓西班牙、英格蘭、荷蘭等西歐小國,就像中了雙色球一樣,國家財富翻了成千上萬倍。 而這些財富又被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產生了蒸汽機、火車、飛機、大炮等發明。這種循環,在短短500年時間,讓這些曾經的彈丸小國,先後成為全球日不落帝國。十九到二十世紀初,英國僅僅靠五千名官員、四到七萬名士兵,就統治了全印度3億人。
四百多年前,印度和中國佔全球經濟總額的百分之八十,而到1950年,美國和西歐則佔全球生產量的一半。科學革命引領的第二次全球化,讓全球重心從亞洲回到了歐美。
04財富不代表成功
此外,作者告訴我們,在古代,一個人有沒有財富,主要看他是不是貴族,有沒有過著奢華的生活;而在現代,貴族已經被商界的精英分子取代,董事、金融家、實業家,他們手握的財富遠遠超過中世紀貴族,但他們對各種奢侈消費的興趣卻遠低於過去。他們的資金,僅有一小部分用於非生產性活動。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決定的。
1776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就是商業賺取的利潤,應該繼續投入到生產中,才能產生更大的利潤,如此不斷循環,才能獲得更多資本。於是,生產的利潤,必須再投資於提高產量,這就是資本家的信條。
一個法老,把財富拿去蓋一座無法產生新的生產力的金字塔,那麼他就不是資本主義者;而一個工人,把收入的一部分,拿去投資銀行,他就是個資本主義者。
所以,資本主義者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投資」,而其他人的最高指導原則是——「購買」。也正是這樣,拉開了富人和窮人間的差距。
在西方,資本capital,與財富wealth有不同的含義。資本,指的是投入生產的各種金錢、物品和資源。而財富,指的則是那些埋在地下,或是浪費在非生產性活動的金錢、物品和資源。
05藍腦計劃與智人末日
講到最後,作為智人的一份子的我們,心情可能會比較複雜。因為科學革命,為我們帶來的改變,甚至已經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範圍。作者在本書最後預演:智人的末日,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爆發而爆發。當然,作者所說的是智人的末日,是指我們這種,沒有經過科學來升級改造的人,而那些有財力、有能力進行科學改造的智人會變成新的物種,永久存活下去,成為我們眼中的神。
正因為有了這種推斷,作者才敢將這本書命名為《人類簡史》,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看透了人類的結局。那麼,是什麼科技,讓作者產生了這樣的判斷呢?
因為科學革命的三個方向:生物工程、仿生工程、無機生命工程,已經為我們展開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生物工程,就是從細胞、基因層面,對生物進行改造。1996年,科學家在老鼠身上植入牛軟骨細胞,創造了一個長著人耳的老鼠;2000年,法國科學家就將綠色螢光水母的DNA,植入兔子胚胎,創造出了一個發著綠光的兔子。而近十年來,轉基因成為一種流行,比如將北極魚類抗寒基因植入馬鈴薯,讓馬鈴薯更耐寒等等。雖然各種組織大力呼籲拒絕轉基因食品,但因為能獲得更高的利益,這類研究從來沒停止過。
遺傳基因專家將蠕蟲的平均壽命延長了6倍,也創造出了能夠記憶與學習的天才老鼠,而人類的基因就比老鼠複雜了14%。所以,生物工程完全可以創造超人,強化人類的各種能力,製造出超過常人能力的超人。
仿生工程,則讓人類的有機組織和無機組織得到結合。比如,人類植入晶片後,憑藉意識就可以控制機器。冷戰時期,美國的仿生昆蟲,在蒼蠅或蟑螂身上植入晶片,成為戰爭間諜。進入21世紀後,杜克大學科學家讓一隻猴子同時操控在不同城市的三個機械臂。隨後,這種技術也用到了人類身上。2001年,美國成功讓一名截肢患者用意識操控機器手臂。未來,將人類大腦接入網絡,互相進入記憶,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這種比科幻片還要難以想像的情況,也不是不可能出現的。
此外,最讓人擔憂的,當屬無機生命工程,比如我們的人工智慧。
2005年,科學家設計了一個叫做藍腦計劃的實驗,將用電腦來模擬人類大腦,讓電腦產生類似人腦的意識,2013年,這項實驗獲得了歐盟10億歐元的投資,現在正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過去的科幻片,講的是我們的人類擁有了光速宇宙飛船,雷射槍這類超能力的工具,但如果科學革命,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工具,而是直接改造,甚至重新設計了新的生命形態,那麼,我們將如何存在呢?
正如第一天課程所講的,如果這種通過智慧設計而產生的生命,與我們現在的認知完全不同,卻擁有我們所不能企及的能力,我們會不會像尼安德特人阻止智人一樣,被通通消滅呢?
06感悟
我們今天面對的世界,就是科學革命改造中的世界,作為個體的智人,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去順應這場革命。
首先,商業,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內容。搞懂市場運行的規律,知道資本運作的原理,提高財商,緊跟科技發展的潮流,才不至於被這個時代淘汰。
其次,工具,是我們要不斷更新的技能。隨著人工智慧的崛起,越來越多的智能化工具會出現。我們要及早去接觸,學習,運用。這些工具,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收入,同時節省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就像西方用艦炮擊敗了東方古國一樣,一款牛逼的工具,也能讓我們在商場、職場上所向披靡。比如,淘寶網的魯班智能廣告創意軟體,能一分鐘做上萬張海報,這樣的效率,設計師怎麼可能達到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放下。
宇宙是奇點爆炸帶來的,我們認知的所有法則都包含在裡面,爆炸之前是如何的,我們全然不知。而正如作者所說,我們正在走向下一個奇點,所有我們現在世界的意義,愛恨情仇,在那個奇點到來時,也會煙消雲散。
所以,對於這些我們無法想像的未來,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做過多的設想。就像佛家一樣,放下客觀與主觀的感受與欲望,看花開花落,隨雲捲雲舒,過好當下,才能在科學時代,獲得一份內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