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說發展
在過去的200年來,我們的力量和知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長,公元1500年之前,全球總共只有大約5億人口,現在我們已經到了70億;過去從沒有人能繞地球一圈,而今天我們任何人都能夠在48小時內輕鬆完成環球航行;過去沒有任何生物能離開地球大氣層,而今我們已多次登上月球;過去發送消息最快要數我們的八百裡加急了,而現在我們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與他人交談,只需要一臺現在計算機就能存儲過去圖書館中全部文字信息;就算把過去所有朝代的財產數量都相加,也比不上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銀行;根據監測統計,2017年全球的數據總量為21.6ZB(1個ZB等於十萬億億字節) ,目前全球數據的增長速度在每年40%左右,預計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科學的發展讓我們日新月異,很多還是剛出現在科幻劇中的東西轉眼已成為現實,《人類簡史》的作者告訴我們:科學革命,其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無知的革命,正是我們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才有今日的輝煌。
為什麼是歐洲
科學的發展加速的起點要說是歐洲的工業革命了,在過去幾千年的演化中,那為什麼科學選擇了歐洲,而不是我們文化更深厚的華夏呢?要說我們的民族不勤勞、不聰明我是萬萬不敢苟同的,從更早的時代說起,像我們的古代四大發明,我們是要遠遠的超過歐洲那些國家的,再從近代說,鄭和下西洋的航海技術那是甩歐洲幾條街的。歷史得以證明,當時歐洲並未佔有科技上的優勢,真正讓歐洲人勝出的,是他們無與倫比而又貪得無厭、不斷希望探索和徵服的野心,而相比來看我們的民族更加的保守和友善,我們發現了火藥我們只拿來放煙花,直道600年後才用於戰爭,鄭和下西洋從來沒有說去佔領、去殖民那個民族,我們帶去的是技術是知識。科學的起步和資本主義是相輔相成的,正是歐洲人早已習慣了用資本的習慣來思考問題才帶來了科技的長足發展,我們和他們相比缺少的是西方的價值觀、故事、司法系統和社會政治架構,這些東西是西方幾百年的經驗累積,不是我們一夕之間所能內化的。
科學發展的動力
過去許多信仰、宗教相信,總有一天會出現一位救世主,來解決一切戰爭、饑荒甚至死亡,而現在的我們更加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就能解決更多的現實問題,比如貧困、疾病、戰爭、饑荒、衰老甚至死亡,正是這樣的觀念的改變,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自此科學發展一飛沖天,那麼又是什麼為科學的發展提供的動力呢?現在的我們回望過去,很容易的發現其實是戰爭和資本主義。先說戰爭,科技與戰爭就是最典型的相互推動的共生關係。今日的科學,正是戰爭的產物,一戰、二戰這兩次全球性的戰爭讓美國從蠻荒小國一躍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帝國,人類一下從弓箭馬匹的時代跨越到大炮飛機的現在,雖然戰爭為科學發展提供了需求,但是更多的還是資本的力量為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土壤。資本主義制度和工業革命登場,科學、產業和軍事科技才開始了水乳交融的關係,從此世界急速全然改觀。這其中最突出的改變就是我們人類掌握了能量轉化,像風力可以推船,煤炭可以燃燒,過去好像就只能這麼用,人類的技巧幾乎就是靠我們自身肌肉的力量,而今的我們掌握了更多的用法,其中至於電力的發展更為的驚人。
未來
難道未來的科學發展還要靠戰爭嗎?當然是不會的了。現代社會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發展,源於我們對於科技和科學研究的信任,這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信仰,所以別嫌棄這個詞,雖然大多說年輕人說自己沒有信仰了,但是我們現在所信奉的就是科學教。知識就是力量,這是我們從小就耳濡目染的經典名句,放在今天依然不落伍,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時代,我們相信有了足夠的科學我們就能找出所有問題的答案,只要科學家和科技人員不斷努力,總有一天我們能在地球上創造天堂。自1945年以來,沒有任何一個經聯合國認可的國家遭到滅國,雖然小型戰爭還時而發生,仍有高達百萬人因戰爭喪命,但戰爭已經不再是常態。原因在於各國的戰備競賽越來越激烈,戰爭的消耗越來越大,而回報卻相對的越來越少,真正的和平不該只是「現在沒有戰爭」,而是「不可能發生戰爭」。總之科學研究與某些宗教、政治或意識形態聯手,才更加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