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從認知革命到科學革命

2021-01-09 騰訊網

《人類簡史》讀到最後:「我們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一場災難,只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但從來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對著這段文字我發愣了,思緒停留在這,回味、思考、發呆良久。

作者赫拉利通篇用了並不長的篇幅敘述了從石器時代到如今21世紀,從人類起源到發展直到未來,人類從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再到科學革命逐步演化的一整部人類簡史。赫拉利筆下的這部人類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來記載歷史的,更多的是引發人類內心深處的思考:人類究竟追求的是什麼?是追求快樂嗎?那人類在演變過程中是越來越快樂了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比如:從採集生活到農業生活的演變,農業的興起是為了想讓人類生活得更輕鬆,不用再四處流浪,不用因為資源少了就挨餓甚至殺嬰,可結果呢,農業時代的人類確實可以不再流離失所,但是為了耕種,農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要讓嬰兒過早斷奶,從而導致孩童營養不良的比例大大提高,最終造成至少三分之一的兒童無法長到成年,反而讓農民生活更加艱辛,這些種種無疑是人類不希望的。當人類發現農業時代生活並沒有更快樂,甚至不及採集生活的時候,當再想回到過去的時候,人類很遺憾的發現已經不可能再從農業生活回到採集生活。那人類為什麼會犯下如此致命的錯誤呢?

如果說採集生活、農業生活離我們現在人類還比較遙遠的話,那麼當下科學時代,無疑高科技的資訊時代讓人類溝通變得快捷高效,就拿用郵件代替手寫書信來看,從原先需要幾天甚至幾十天的快馬傳書到如今鍵盤按下後的後一秒,無論距離多遙遠,只要有網絡,收件人就能立馬收到。這看似可以使人類節約很多很多時間,效率大大提高,人類可以節省出大把時間,可實際上呢?我們的生活是更悠閒了嗎?然而並沒有!現代的人類遠比過去要忙碌更多。那人類為什麼會再次犯下同樣的錯誤呢?

歷史總是如此相似,人類一直在不斷重蹈覆轍。人類有最美好的願望和追求,而結果並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正是人類尚沒有真正了解各種決定最後會導致的結果。

自古以來,人類為了想追求更輕鬆更美好的生活,總在試圖或者說已經改變了世界原來的面貌,用適者生存的規律,甚至不惜令許多物種已經滅絕,似乎進入到人類無所不能的時代。像現如今人類可以為了獲取美味,用各種變態的養殖方法,完全無視家禽家畜的感受;人類為了尋求發展,更不惜破壞生態環境。那人類是不是要為了長生不老,甚至可以不惜改變人的「本質」,創造出生化人、未來人或者其他人,創造出什麼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也許這樣創造出來的人已不是我們現在的人類,也就是意味著人類滅亡,用一個新的人屬來替代。這會是我們人類所期望的嗎?我相信不會,相信人類是不希望最終走向人類滅亡人類自己的道路的。那我們必須認識到: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用更客觀的角度去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這是我看到作者赫拉利要提示我們思考的。

作者:錢婷婷

由市文明辦、新民晚報社聯手讀者·外灘旗艦店發起「讀書、讀城、讀可愛的中國」徵文活動已經正式啟動,優秀作品將定期在新民APP"閱讀者「欄目以及讀者書店公眾號推送。

投稿郵箱:yueduzhe@xmwb.com.cn

相關焦點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
    公元1500年,也就是500年前,在西歐突然出現的科學,使人類歷史突然提速,到今天,已經快到我們無法承受的地步。短短500多年間,人類就實現了過去上億年都無法想像的生活。如果一個中世紀的農民,穿越來到今天,肯定會驚的目瞪口呆。巨大的城市,奔馳的汽車,轟鳴的飛機,閃爍的街燈,穿著奇形怪狀的人們,肩並肩走在大街上,誰也不理誰,都在對著手機說話。
  •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
    經過科學考察發現,這些和我們祖先智人一起進化的許多其他人類,在3萬年前,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了少量的化石。他們去哪兒了?為什麼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呢?根據大量考古與科學研究資料,作者給出了一個讓我們吃驚的結論:他們都被我們的祖先,也就是智人,趕盡殺絕了。那麼,我們的祖先智人,為什麼要殘忍的將其他人類物種趕盡殺絕?
  • 《人類簡史》:動物到上帝的三步,1認知革命,完成食物鏈登頂
    01引言《人類簡史》《人類簡史》是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最受歡迎教授赫拉利在書中結合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領域的知識,從宏觀獨特的角度切入,系統描述了10萬年前到21世紀期間人類的發展歷程。本書主線明確,利用三大線索為讀者理清人類發展的脈絡,分別是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
  • 《人類簡史》科學革命,其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人類無知的革命
    ,而現在我們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與他人交談,只需要一臺現在計算機就能存儲過去圖書館中全部文字信息;就算把過去所有朝代的財產數量都相加,也比不上現在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銀行;根據監測統計,2017年全球的數據總量為21.6ZB(1個ZB等於十萬億億字節) ,目前全球數據的增長速度在每年40%左右,預計到2020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
  • 《人類簡史》之科學革命,其實是人類承認自己無知的革命
    在過去500年的時間裡面,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切的突飛猛進,包括引爆原子彈和將人類送上月球,這段歷史進程我們稱之為「科學革命」。科學革命其實不是知識的革命,而是人類承諾自己無知的革命。人類掌握了越來越巨大的力量,現代科學與政治、經濟的結合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百年來科學革命帶來的力量比全部人類歷史上力量的總和都大。正是我們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才有今日的輝煌,本文將從科學思想的三大特徵、兩大動力分享科學革命的發展歷程。
  • 《人類簡史》之認知革命:人類是如何從邊緣生物成為世界霸主的?
    除了學會使用工具,使用火,根本原因就在於認知革命。在距今大約7萬年前到3萬年前,智人的腦迴路忽然發生了改變,他們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全新的語言來溝通。其他動物的語言,只具備簡單的含義,而智人的語言,在不斷的進化,經歷了三個演變的過程。
  • 淺談人類簡史,帶給我們對認知能力的思考
    (一)人類簡史融合多學科跨界思維,認知水平的高低決定競爭力強弱《人類簡史》是一本很多創業大佬都在推薦的書,作者是一位歷史學家,一位歷史學家寫的書,能夠讓很多創業大佬推薦,甚至成為這個時代創業下很重要的寶典,其背後一定有很多認知層面的事情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
  • 人類史三大革命之「認知革命」,人類登上食物鏈頂端的秘訣
    我們除了有黑猩猩這個表親之外,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兄弟姐妹,現在通常所稱的人類,其實是指「智人」,而人類這個大家庭有如:智人、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十三種人科人屬的物種,智人只是其中一種(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誤的認知以為人類的生物史是線性發展的:尼安德特人進化到直立人再進化…一直進化成到我們現代人)。
  • 人類自我認知的三次革命:從日心說到弗洛伊德
    (原標題:人類自我認知的前三次革命)
  • 世紀通簡史:那些著名科學家的,科學革命,對人類的意義
    百家原創作者:顏祖講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科學革命對人類的意義。概述科學革命並非通常意義上的革命。在這場革命中,沒有激戰,沒有人群湧上街頭,沒有設置路障,沒有哪個君主人頭落地。然而,科學革命改變了世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世界本身的運行方式。儘管科學革命始於16世紀,但直到17世紀才達到高潮。這場革命僅限於歐洲,但歷史證明它非常重要,後來遍及整個世界。中世紀時期(約公元500年至1300年),科學在歐洲人生活中的作用並不明顯。絕大多數歐洲人辛苦勞作,竭力維持基本生存;有閒暇思考的那極少一部分人往往專注於宗教問題,例如上帝的意義以及天堂與地獄的本質。
  • 解讀《人類簡史》10、科學革命——承認自己無知的革命
    解讀《人類簡史》10、科學革命——承認自己無知的革命——曉書童讓書本上的知識不在傲嬌,與您共舞。
  • 《一本好書》看人類起源,王自健解讀《人類簡史》
    源於《人類簡史》這本書的特殊性,王自健一個人站在舞臺上,從頭到尾一人解讀,發現很是有趣,也被王自健所折服。王自健已經從農業革命進入到科學革命,而我,還是處於認知革命時期。《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社會的四個時期: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以及科學革命。
  • 《未來生活簡史》:人類將來或許要經歷的三場新革命
    回顧人類的科學發展歷程,從直立行走到使用工具,從人力機械到動力機械,從蒸汽時代到電子時代。人類的每一次所發生的巨大科技進步,比起上一次到前一次的時間,都是越來越短。尤其是近幾十年,人類科技的發展就好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般,今天看似新出現的科學技術,可能過不了多久就會被新的技術所取代。當下科技的發展,用「飛速」這個詞來形容。似乎都有些不夠貼切了。
  • 科學革命能夠引發人類生活觀念深刻變化的科學巨變
    科技革命在現代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佔據著特殊位置,它能夠塑造人類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改變科學技術的結構體系,牽動全球科技中心轉移,推動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響著國家的興衰以及國家地位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升降。  科技革命的歷史意義  科學革命是能夠引發人類生活觀念深刻變化的科學巨變。
  • 讀完《人類簡史》,連三體人都會汗顏!
    繼科幻史詩巨作《三體》之後,一本好書節目又趣味解讀了同樣格局無比宏大的《人類簡史》,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估計三體人看了都會覺得汗顏。圖來自網絡他們眼裡的蟲子可不是一般的蟲子,而是經歷了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的蟲子。
  • 人類簡史:為何這本燒腦書可以風靡全球?
    從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們如何登上世界舞臺成為萬物之靈的?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系教授尤瓦爾·赫拉利的全球暢銷書《人類簡史》從一個宏觀的視角,將上述「好奇心」通通寫進了書裡,並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地圖》 | 這三本書,為您娓娓道來.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
  • 豆瓣評分9.1的《人類簡史》,到底揭開了哪些人類秘密?
    有人說這是一本奇書,因為此書不過二十幾萬字的篇幅,就系統地闡述了人類是如何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主宰世界」。也有人說這本書流於表面,個人觀點很重,廣而不精。沒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客觀地解讀一下這本高分書籍。
  • 你不得不看的一本關於人類的書《人類簡史》
    而以色列作家尤瓦爾 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則是一部宏大的人類簡史,從有生命跡象,到21世紀,以更廣闊的視角維度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的一部重磅作品。
  • 顧凡及:腦科學的範式革命
    因此,從科學史的角度梳理人類在認識腦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範式革命,是非常有意義的(「範式革命」是由託馬斯·庫恩提出的概念,意指某門學科中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性變化)。由此出發,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可能面臨什麼樣的新範式革命,以便更自覺地做出應對。從科學史的角度出發來看學科發展的過程,大體都須經歷哲人的冥思苦想、科學觀察、實驗證實或證偽、建立模型和提出理論這幾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