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讀到最後:「我們對周遭的動物和生態系統掀起一場災難,只為了尋求自己的舒適和娛樂,但從來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對著這段文字我發愣了,思緒停留在這,回味、思考、發呆良久。
作者赫拉利通篇用了並不長的篇幅敘述了從石器時代到如今21世紀,從人類起源到發展直到未來,人類從認知革命到農業革命再到科學革命逐步演化的一整部人類簡史。赫拉利筆下的這部人類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來記載歷史的,更多的是引發人類內心深處的思考:人類究竟追求的是什麼?是追求快樂嗎?那人類在演變過程中是越來越快樂了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比如:從採集生活到農業生活的演變,農業的興起是為了想讓人類生活得更輕鬆,不用再四處流浪,不用因為資源少了就挨餓甚至殺嬰,可結果呢,農業時代的人類確實可以不再流離失所,但是為了耕種,農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要讓嬰兒過早斷奶,從而導致孩童營養不良的比例大大提高,最終造成至少三分之一的兒童無法長到成年,反而讓農民生活更加艱辛,這些種種無疑是人類不希望的。當人類發現農業時代生活並沒有更快樂,甚至不及採集生活的時候,當再想回到過去的時候,人類很遺憾的發現已經不可能再從農業生活回到採集生活。那人類為什麼會犯下如此致命的錯誤呢?
如果說採集生活、農業生活離我們現在人類還比較遙遠的話,那麼當下科學時代,無疑高科技的資訊時代讓人類溝通變得快捷高效,就拿用郵件代替手寫書信來看,從原先需要幾天甚至幾十天的快馬傳書到如今鍵盤按下後的後一秒,無論距離多遙遠,只要有網絡,收件人就能立馬收到。這看似可以使人類節約很多很多時間,效率大大提高,人類可以節省出大把時間,可實際上呢?我們的生活是更悠閒了嗎?然而並沒有!現代的人類遠比過去要忙碌更多。那人類為什麼會再次犯下同樣的錯誤呢?
歷史總是如此相似,人類一直在不斷重蹈覆轍。人類有最美好的願望和追求,而結果並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正是人類尚沒有真正了解各種決定最後會導致的結果。
自古以來,人類為了想追求更輕鬆更美好的生活,總在試圖或者說已經改變了世界原來的面貌,用適者生存的規律,甚至不惜令許多物種已經滅絕,似乎進入到人類無所不能的時代。像現如今人類可以為了獲取美味,用各種變態的養殖方法,完全無視家禽家畜的感受;人類為了尋求發展,更不惜破壞生態環境。那人類是不是要為了長生不老,甚至可以不惜改變人的「本質」,創造出生化人、未來人或者其他人,創造出什麼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也許這樣創造出來的人已不是我們現在的人類,也就是意味著人類滅亡,用一個新的人屬來替代。這會是我們人類所期望的嗎?我相信不會,相信人類是不希望最終走向人類滅亡人類自己的道路的。那我們必須認識到: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用更客觀的角度去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這是我看到作者赫拉利要提示我們思考的。
作者:錢婷婷
由市文明辦、新民晚報社聯手讀者·外灘旗艦店發起「讀書、讀城、讀可愛的中國」徵文活動已經正式啟動,優秀作品將定期在新民APP"閱讀者「欄目以及讀者書店公眾號推送。
投稿郵箱:yueduzhe@xm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