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小編,不知道大家在山上是否看見這種植物,它的名字叫五倍子樹,其實她的經濟價值非常高的,我們接下來一起看看吧。
鹽膚木又名五倍子樹、角倍、鹽酸果等,漆樹科植物。是五倍子蚜蟲主要寄主樹種。五倍子蚜蟲在寄主植物上所形成的蟲瘦,經提煉加工後,產品被稱之為「梅膠」。五倍子是我國重要的林特產品,經濟價值高,用途廣,為傳統出口商品。目前已廣泛用於航天、石油、冶金、機械、化工、感光材料,新型塑料、輕工、醫藥、食品、國防等諸多部門的行業中。加強管理和利用現有的野生鹽膚木林與廣泛營造人工林相結合,是提高五倍子單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鹽膚木分布在北緯50°以南的廣大地區。我國除青海和新疆之外,分布遍及南方其他各省(區)。尤以貴州產區最有名。目前生產五倍子的鹽膚木林,大部分為野生群落。
一、生物學特性
鹽膚木垂直分布在海拔2000m以下的荒山丘陵、山坡野地、溪間溝谷、山谷陰坡中下部等。由於其分布面廣,受各種生態因子的綜合影響,形成了各種結構群落或純林。
鹽膚木為喜光向陽樹種,喜歡生長在光照充足的荒地山坡上;適應性強,對氣候和立地生態條件要求不嚴,喜微酸性及中性土壤上。耐旱性、耐溼性也較強。在乾旱瘠薄的山崗石礫地上或陰溼的深谷,陰坡也能正常生長。
鹽膚木生長迅速,繁殖容易,萌發力和萌力均很強,可自然更新。耐蟲率高,是生產五倍子的優良寄主植物。
二、栽培技術
1.繁殖播種和分根囊苗繁殖。其中主要用播種繁殖。
(1)種子繁殖:鹽膚木種子具有不易透水的蠟質表皮,播種前必須進行適當處理,直接播種出芽困難。常用的方法有用熱水浸種催芽。即播前將種子用80C熱水浸泡24小時,種子放入熱水中後,用木棒攪動,直至水溫降下來為止,撈出後與草木灰拌勻,保溼,每天淋水一次催芽,當種子裂開露白時取出播種。
除上述方法外,尚可用流水浸泡,去蠟,溫水浸種等方法處理。即播前將種子裝入麻袋或編織袋中,放在流水中浸泡一周左右,然後取出揉搓去蠟,再用40-50℃水浸泡24小時,撈出晾乾,即可播種。播種方法,在育苗床上可條播或撒播,播後覆蓋保溼。一般15-20天即可出苗,一年生苗高可達1-1.5m左右,秋季或翌春定植。
2.選地:在五倍子產區,五倍子生產過程中,倍蚜蟲、夏寄主樹和冬寄主植物提燈蘚三者關係密切,若冬寄主提燈蘚缺乏或量少,會直接影響五倍子的產量。因此,在選擇造林地時,必須將冬寄主的引栽考慮在內。即在氣候、立地條件適合五倍子蚜蟲、寄主樹生長的林地內,要有一定面積的陰溼地滿足冬寄主提燈蘚生長繁殖環境。
3.定植:春季萌芽前,秋季落葉後均可移栽定植,並且成活率較高。春季造林,生長快的植株,當年就可結倍。造林密度以2m×2m或2m×2.5m為好,也可因地制宜。鹽膚木的造林地以不佔耕地和不影響農作物生長為準。
4.田間管理
(1)在自然條件下,鹽膚木林中適當混雜一些其他樹種並不影響五倍子的產量。據有關資料介紹,空曠地上的鹽膚木純林中五倍子的產量有時沒有紅麩楊一鹽膚木群落高,因此,在管理野生群時,自然生長的其他樹種不必全部清除,應適當保留。
(2)為了有利於五倍子生長,提高產量,對鹽膚木植株適當加以修剪,使其植株稍加矮化,便於操作和觀察,並使其枝繁葉茂,多結倍。若修剪過低,新發枝生長勢大,往往不易結倍,即使能結倍,也會因新枝生長過旺而造成結倍老葉營養不足而枯黃掉葉,影響產量。這種情況發生時,採用去頂摘心葉方法,延遲下部葉子掉落,也可追肥或在根際土壤中補施營養液。
(3)在營造鹽膚木林的同時,對提燈蘚也要進行繁殖。一般3-5月或9—10月在倍林地周圍或中間的溼地上,清除雜草和其他灌木,然後將提燈蘚苗移植到清理好的潮溼地面上,讓其自然繁殖。鹽膚木林中蘚的佔地面積不少於總林面積的1%,才能滿足倍蚜對冬寄主的需要。
感謝大家的閱讀,不知道大家對這個鹽膚木了解了嗎?那今天的內容就到這了,我們下期再見。有什麼疑問,可以在留言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