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約熱內盧的一個悠閒的下午,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正在他喜歡的一家餐館裡用餐。其實此刻還不到吃晚飯的時間,所以餐館裡靜悄悄的。就在這時,一位中國的算盤推銷員走了進來,餐館的侍應生們對算盤毫無興趣,但他們對推銷員起鬨,要他證明用算盤做算術題比那位正在用餐的物理學家——費曼的腦子更快,而費曼愉快的接受了挑戰。
比賽開始了,一開始是做加法,由易到難。推銷員運指如飛,將算盤打得啪啪響,而費曼用筆算。每次不等費曼寫完,推銷員就已經報出了答案,這一回合的比賽結果完全一邊倒,費曼被打得「落花流水」。推銷員顯得有點趾高氣揚,提出繼續比賽乘法。第二回合費曼依舊敗北,但輸得沒有第一回合慘,推銷員的優勢明顯變小了。
第三回合進行了除法的比賽,算盤推銷員的優勢越來越小 ,人也變得越來越慌張了,最後,推銷員祭出了殺手鐧,要比賽開立方根,費曼同意了。到了這一步,很顯然,比賽的性質已經跟推銷算盤沒有多大關係了,更重要的是榮譽之爭。很難想像一家餐館為什麼會用到立方根,但圍觀的侍應生還是出了題,他們選定了1729.03這個數字。
推銷員迅速動起了他的手指,而費曼卻坐在那裡一動不動,觀戰的眾人都在為費曼擔心,費曼神情輕鬆,幾秒鐘後在紙上就寫出了答案:12.002,又過了幾秒鐘,推銷員終於喊出了「12」這個數字,接著他又報出了12.0。但到這個時候,勝負已見分曉,推銷員慘敗給了純粹的思維,最終在侍應生的嘲笑中鎩羽而去。
這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從最表面的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關於天才的故事:諾貝爾獎得主擊敗了算術機器。然而,在費曼親口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的目的並不是炫耀,費曼不是一個喜歡自誇的人。費曼想告訴人們,數學作為一門科學語言,其中的公式是數學家可以使用的重要工具。
比如說1729.03這個數字,作為一位物理學家,他一看首先就想到了1728這個完全立方數,它的立方根等於12,這是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的常識,因為1立方英尺等於12或者1728立方英寸。而在微積分中有一個叫作「泰勒公式」1的著名等式,是一種非常普遍適用的得到近似值的方法,運用泰勒公式,可以讓人通過已有的準確等式得到近似式,即從1728的立方根等於12,得到1729.03的立方根約等於12.002。
費曼的故事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不同文明的人類使用不同的計數方法且有不同的推理方式,而這些方式一定是十分合乎他們所處的社會的情理,人們不應該將之作出高低之分。即使是一位普通的算盤推銷員,在加減乘除的算法上一樣可以擊敗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