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兆會
在一些發達國家,園藝中心早已成為常態,如同超市一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園藝深深融入了他們的生活,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在一場關於花卉園藝的線上論壇直播中,上海花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悅介紹了美國、澳大利亞、荷蘭、英國等國家的園藝中心發展現狀。
李悅曾經在苗圃工作11年,又進入園藝行業8年,走訪過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家的30多家苗圃企業、上百家園藝中心。
在很多園藝中心,體驗型消費佔比較大。花卉或綠植既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通過餐飲、舉辦活動讓人們娛樂,同時帶動花卉或綠植銷售。通過漂亮的布置、恰當的擺放,讓人們對園藝產生好感,促進包括植物在內的各種園藝產品銷售。
美國波特蘭市有個Portland nursery,實際上是園藝中心,在進門的地方擺放著各種盆栽,同時放了一些座椅、戶外家具,可以讓人們坐下來體驗園藝。園藝中心裡按功能分了幾個片區。
李悅走訪波特蘭這個園藝中心時正趕上萬聖節。園藝中心弄了幾個貨櫃的蘋果,直接在貨櫃裡售賣,價格非常便宜,同時還現場製作蘋果汁、蘋果酒,吸引了很多顧客。父母們買蘋果,小朋友們就到另外一個地方排演木偶戲。園藝中心裡有一個咖啡區,據李悅了解,這個咖啡區的銷售額達到園藝中心總銷售額的15%。
美國西雅圖有個Swanson’s Nursery,實際上也是園藝中心。2014年,李悅走訪時,這個園藝中心正值創立100周年。這是一對老夫妻經營的,退休後子女不想繼承這個家業,於是轉給了一個銀行家,並讓他答應不改變園藝中心性質。這位銀行家對園藝中心重新進行了精細的布置,策劃了很多活動,在滿是花卉、綠植、園藝工具的環境中舉辦。
李悅介紹,在這個園藝中心的網站上可以瀏覽到每個月、每周舉辦的各種活動,例如話劇、演唱會等。這些活動把整個社區都調動起來,使園藝中心成為大家總想聚會的地方。這個園藝中心的植物銷售額可能都佔不到中心總銷售額的60%,40%以上銷售額都源於各種活動。
李悅最喜歡的一個園藝中心是美國波特蘭的Cornell Farm。這個園藝中心有一片新區和一片舊區,面積不大,原來曾是生產場地,逐漸轉變為園藝中心。園藝中心從硬體上看很不起眼,有一個非常老的溫室,另外加了兩個連棟溫室。
園藝中心的植物不按貨架形式擺放,工作人員精心地把花卉和綠植擺放成花園的樣式,植物的狀態都非常好。「每一個角落都很美。」李悅說。她發現,這裡的花卉都是花朵小而密的,而且沒有特別鮮豔的,包括茶花都沒有大紅色的,工作人員告訴她這是流行趨勢。
Cornell Farm的具體服務內容有:顧客自帶容器,園藝中心免費設計,免費上盆;購買產品59美元起,可以送達波特蘭市內大多數地區,路邊卸貨,顧客自提;有一幢1921年建設、保存至今的Farm House,可以開展包括婚禮在內的各種慶典活動;免費WIFI,100個停車位。
澳大利亞墨爾本有個Kuranga園藝中心,很有地方特色。Kuranga原來是個苗圃,後來又開了園藝中心。Kuranga以本土植物為核心,把各種本土植物培養成園藝產品。從圖片上可以看到,那些花卉色彩不太鮮豔,花朵也不大,有的就是路邊的野花,到處可見。但是這種布置,以及園藝中心的環保理念,非常受年輕人歡迎。Kuranga利用當地植物做成各種美食,餐廳常常爆滿,總是要預約。「這個園藝中心非常美麗,清新雅致。」這是李悅的感受。
荷蘭海牙有兩個園藝中心,讓李悅感覺對比特別強烈。
其中一個園藝中心面積特別大,賣場式銷售,價格比較低,植物擺放整齊,但布置很一般,沒有什麼特色,客流量比較少,人比較多的地方是餐廳。
距離不遠的另外一個園藝中心則是人滿為患。一進門,就是視覺衝擊特別強烈的鮮切花場景,再往裡走可以說是「花鳥魚蟲」應有盡有,到處都是「宜家」式的布置,到處都有坐的地方,人們在哪個地方都可以逗留、購物、玩耍。這讓李悅覺得,人們更願意到有場景的地方去,而不是只為買東西。
這個園藝中心用自己的植物產品設計布置了一些「浪漫花園」,拍成照片掛在賣場裡,然後把7種植物全部放在貨架上,購買者不需要設計師,按照圖片用植物依次進行布置就有了自己的「浪漫花園」。「不需要售貨員、設計師,人們只要買了植物照著做,就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花園。這種方式值得我們學習。」李悅說。
英國威斯利有個園藝中心,規模很大,被稱為「英國園藝植物產品的風向標」,最新的植物產品在這裡基本上都可以買到,很多育種企業把植物新品種送到這裡推廣。
威斯利這個園藝中心的一位負責人對李悅說:「如果我們不帶動下一代,未來的市場在哪裡?」威斯利有一個專為小朋友設計的自然教育基地,小朋友可以在這裡種土豆、番茄,在草地上打滾,還可以觀鳥。通過這些活動,讓下一代接觸園藝、喜歡園藝,將來進入園藝消費,進入園藝行業,帶動產業的未來發展。
李悅總結了這些園藝中心的一些共同特點。大多數園藝中心距離市中心0.5-1小時車程,面積1萬-8萬平方米;熱門的園藝中心有各種各樣的藝術性的展示方式,每個角落都很精細,用藝術手法引發啟發式消費;都有資材區、供兒童活動的區域、禮品店,70%的園藝中心設置了咖啡區;都有成熟的活動策劃及推送系統。
李悅還從園藝中心銷售的植物產品中看出,消費者的喜好從鮮豔的大花型轉變為花期較長、株型豐茂的中小花型植物。
李悅認為,園藝產業的潛在需求分為服務、體驗兩大類,其中服務類需求包括家庭植物、花園服務,體驗類需求包括特色餐飲、特色旅遊。她提出了3種發展模式:零售+園藝、餐飲+園藝、親子教育+園藝。
對於國內園藝產業,李悅認為,花卉植物消費一直在增加,園藝產業有著巨大潛力。人們如果有錢、有閒,都願意享受園藝。雖然園藝目前依然是小眾產業,但也在逐步走向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