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人反映敷面膜擦面霜甚至擦爽膚水臉上都會刺痛,大家普遍認為「因為你皮膚太缺水了,所以才會刺痛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皮膚本身是一層層細胞並列組成的,並非毫無間隙,當肌膚缺水,細胞縮小,細胞間脂質流失,會形成間隙變大,變成肉眼看不見的小傷口。
1、皮膚缺水:
當你肌膚底層過於乾燥時,皮膚在受到補水效果好或者過於滋潤的產品時,很容易會讓皮膚一下子適合不了。從而皮膚會用刺痛的反應告訴你,它「一下子適應不了」。判斷方法:如果你用的所有的補水產品,包括面膜、爽膚水、面霜等等都用有刺痛感,但是用了一段時間好完後皮膚變得滋潤多了,也不會有這樣的刺痛感時,那麼你的刺痛感就是因為你的臉真的太幹了。
2、某種成分導致的刺激 :
有些皮膚對某些產品中的某些成分會不適應,從而產生刺痛現象。例如敏感肌對酒精、酸類會有不適應現象,某些活性物、防腐劑也會導致臉部刺痛,具體哪一種,還是要看你自己。判斷方法:使用其他的產品一切正常,但是一用它臉上就會有刺痛感,不管你用多少補水產品只要一用到它臉上就會痛,而且不管是用了多久,每次用都會痛的話,那只能告訴你,那款產品不適合你。
3、溫差造成的敏感:
這個敏感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敏感肌,而是肌膚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更加劇烈,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很多姑娘在室外高溫進入室內就會把冰過的面膜直接敷臉上,聽起來很爽,但是肌膚受到強烈的刺激後往往會感到疼痛、泛紅,嚴重者臉甚至會僵掉。
4、肌膚屏障受損 :
當我們的肌膚屏障受損——細胞縮小,細胞間的脂質流失,間隙變大,就會形成一道道肉眼看不見的傷口。保護皮膚的皮脂和細胞間脂質減少,角質無法完全脫落更新,天然保溼因子流失,皮膚自我保溼能力大大降低,也就幹到炸裂了,從而你就會用什麼都覺得刺痛啦!
不管是對內對外,肌膚屏障都發揮著很重要的保護作用!在肌膚表皮中的角質層,每一個角質細胞就像是磚塊一樣,另外那些包圍在角質細胞外面細小的顆粒也就是細胞間脂質就像是水泥,水泥與磚塊緊緊黏合在一起,砌成了肌膚的「城牆」。
這面城牆在正常情況下,對內不讓肌膚的水分丟失,對肌膚起到相對恆定的滋潤保溼作用;對外不讓外界的病原體、有毒物質、過敏原等異物進入到皮膚裡面去。如果這面牆也就是肌膚屏障受損,可想而知,裡面的水分會大量溢出體外,外面的致敏原、病原體和化學製劑等入侵者們,會趁機穿過磚牆結構間的裂縫在皮膚深處橫行肆虐。
這時候肌膚就會變得不耐受,產生一系列皮膚亞健康問題,如漸漸失去光澤,乾枯起皺,痘痘、敏感、暗沉、過早衰老,通常還會出現瘙癢等一系列的反應,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炎症反應,最後發展成為溼疹,玫瑰痤瘡等。因此,在所有的護膚措施上,如果一定要排個先後順序的話,毋庸置疑就是對於肌膚屏障的及時修復!
1、掌握正確的護膚知識:這是重點中的重點,正所謂知識改變命運,努力學習科學的肌膚知識,崇尚科學護膚方法,實事求是,做到不聽從化妝品廣告,化妝品推銷員的忽悠。
2、正確的清潔:不管你的肌膚是何種類型,要正確的潔面,儘量使用溫和類型的潔面產品,例如泡沫較少的啫喱狀潔面,一定要避免強力控油清潔的泡沫型洗面奶,皂基類潔面產品、手工皂等也要儘量的避免。因為強清潔產品會靜悄悄地破壞你的皮膚屏障。
3、合理地去角質:不是所有肌膚類型都適合去角質,不建議盲目去角質。
4、勿用刺激產品:無論皮膚屏障是否受損, 都要有意識地避免長期使用強刺激性的產品 ,如酒精,香精,十二烷基硫酸鹽類刺激性洗滌劑等等等。因為這會讓健康的皮膚屏障受損,讓受損的皮膚屏障再進入惡性循環3步曲,即屏障受損→致炎物進入→肌膚發炎→屏障受損……
5、輔助性護膚品:含天然保溼因子的護膚品不僅能夠無刺激地幫助肌膚保持水分,還能促進角質層的修復,然後,再使用含天然植物油脂的乳霜,它們除了可以鎖住肌膚內的水分,還可以為肌膚提供游離脂肪酸,提高皮膚屏障修復速度。另外,一定要做好防曬,選擇一款溫和不刺激的防曬霜,每天出門前認真塗抹。同時要注意卸妝,儘量選擇卸妝乳或者卸妝油,建議儘量選用天然植物油。
6、自我修復:皮膚的自我修復過程比較緩慢,而且速度因人因年齡而異,一般來說20歲左右3~5個月可以慢慢恢復,30歲以上的皮膚,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或者更久的時間,總之這是需要一個非常耐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