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科學+ASTalk」講訴的是關於DNA的故事
浙江在線·浙江科技新聞網05月05日訊(實習生 何欣 記者 趙磊)前不久,DNA之父英國生物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的諾貝爾獎章在紐約拍賣,「DNA」又一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1953年DNA雙螺旋分子結構的發現,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被稱為20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三個發現之一。
今年適逢發現DNA雙螺旋結構60周年,5月4日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凱文·威廉博士來到科學+ASTalk現場,講述分子生物學的歷史、當下全球醫藥領域面臨的危機以及最新的解決方案。
人與人之間唯一的區別:0.1%的基因序列差異
DNA雙螺旋分子結構是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它使科學家對遺傳的研究深入分子層面,揭示了遺傳信息構成和傳遞途徑。
「分子生物學是研究分子的,分子由原子構成,是生命的一個組成單位。」凱文·威廉博士在介紹分子生物學的歷史時說,「60年前,科學家發現DNA是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的遺傳物質。因為DNA的存在,我們既可以擁有父母遺傳下來的特徵,也會將自己的特徵遺傳給下一代。」
從外表來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穿著、膚色、頭髮、眼睛……人們通常認為,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個性大於共性。
然而,凱文·威廉博士帶來的信息打破了慣性思維,讓脫口秀現場沸騰起來:從基因組的角度看,人與人之間擁有的基因是一樣的,唯一的區別在於基因的序列,而不同的人的基因序列只存在0.1%的差異。
那麼,是因為基因序列0.1%的微小差異,才導致了人們外表上的巨大差異嗎?
凱文·威廉解釋說:「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更多的相同之處。外表只是代表了我們身體的很小的一部分,決定頭髮、皮膚的顏色等外表差異的基因只是基因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完全一致的基因我們的肉眼是無法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