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光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譜組成,不同的波長在視覺上呈現出的是不同的顏色,比如波長在600—700納米的光,我們看到的是紅光,500—600納米的光,我看到的是黃色的光,藍光是波長在400—500納米之間的光。波長越短,能量就越高,穿透力越強。
正因此,人們會特別關注藍光對人眼的危害。近年來出現的LED光源以及各類以LED為發光源的電腦、手機、電視機屏幕等,其光源的峰值光譜都是這種短波藍光。現在大家接觸這些電子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因此也就更加關注藍光對人眼的影響。
藍光真能致盲嗎?針對藍光LED光源的視網膜損傷問題進行了專項細胞分子學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藍光峰值光譜在400—440納米區間內,照度在500lx(勒克斯,是照度的單位)以內,持續直射2小時以上,會出現細胞活力明顯下降甚至凋亡,藍光峰值光譜在460—500納米區間內,照度超過1500lx以上,持續直射3小時以上,才會出現細胞活力明顯下降和凋亡。
由於目前正規的LED光源的峰值光譜基本都在450—470納米範圍內,常規光環境照度一般不會超過600lx,並且LED照明燈具都會在LED光源的外面進行結構封裝,LED電視、手機、電腦屏幕則都採用背發光或者側發光模式,因此可以說目前大多數正規廠商生產的LED照明燈具和LED顯示屏不會造成藍光危害,即藍光不會對視網膜造成損傷。
藍光到底會對人眼產生哪些影響?
儘管藍光不至對視網膜造成損害,但藍光依然有可能對人眼造成三方面的影響。
第一是引起視疲勞上升。在不導致人眼出現色覺偏差的基礎上,採用屏蔽15%的藍光照明燈具和顯示產品的被試者的視覺疲勞度較不屏蔽藍光的被試者的視覺疲勞度低了近21%。因此藍光含量過高有可能會引起視覺疲勞增加。
第二是對眼生理髮育可能產生影響。藍光有抑制鼠類的近視出現的效果。儘管動物實驗的結果尚不能證明其是否對人會產生降低近視誘發的效果,但是可以基本確定藍光可能會影響眼部生理髮育。
第三是長期在此類光環境下作業,年老時誘發人眼黃斑變性的可能性會增高,但是目前這僅是根據流行病調查的數據進行的推定,尚沒有具體實驗依據作為有效佐證。
面對手機屏幕藍光,如何保護自己雖然對藍光是否會對人眼造成永久性傷害的結論還不明確,但是毫無疑問長時間用眼盯著屏幕會導致視疲勞。因此小雲建議:
1、電腦和面部保持一個舒適而且適合的距離(基本上與我們手臂的長度接近),同時避免在工作過程中距離越來越近。
2、使用手機時也要儘可能遠離自己的眼睛,要知道你的眼睛距離屏幕越遠,造成視疲勞的程度就越小。或者可以將屏幕的內容放大到適合觀看的距離;
3、每隔20分鐘就休息20秒,看著遠方或20英尺之外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20-20-20法則」。另外,多用手來放鬆眼部周圍的肌肉,除此之外多閉眼轉動一下眼球,讓眼部徹底放鬆下來;
4、經常進行眼部檢查。即使是很小的問題,也能夠讓視疲勞導致視力下降。同時諮詢眼科醫師佩戴最適合自己讀數的眼鏡。其實現在也有不少專門在使用電腦和數碼產品時佩戴的眼鏡;
5、給手機、iPad貼上防藍光護眼膜,可以有效截止30%藍光波長,減少藍光對眼睛傷害。
6、確保你的眼鏡(如果需要的話)擁有AR防反射塗層,消除反射現象可以增加我們觀看的舒適度;
7、多到戶外運動放鬆,多親近一下大自然吧。
◆ ◆ ◆◆ ◆ ◆◆ ◆ ◆◆ ◆ ◆◆ ◆
更多手機科普知識請關注
(微信號:yn_c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