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的性質及其用途
銅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古老金屬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使用銅。金屬銅,元素符號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點1083°C。純銅呈淺玫瑰色或淡紅色,表面形成氧化銅膜後,外觀呈紫銅色。銅具有許多可貴的物理化學特性。
● 熱導率和電導率都很高,僅次於銀,大大高於其他金屬。該特性使銅成 為電子電氣工業中舉足輕重的材料。
● 化學穩定性強,具有耐腐蝕性。可用於製造接觸腐蝕性介質的各種容 器,因此廣泛應用於能源及石化工業、輕工業中。
● 抗張強度大,易熔接,可塑性、延展性。純銅可拉成很細的銅絲,製成 很薄的銅箔;能與鋅、錫、鉛、錳、鈷、鎳、鋁、鐵等金屬形成合金;用於機械冶金工業中的各種傳動件和固定件。
● 結構上剛柔並濟,且具多彩的外觀。用於建築和裝飾。
銅的供給
國際產量
據英國商品研究所(CRU)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精煉銅總產量為2388.26萬噸,同比增長3.05%。全球生產量前五的國家分別是中國、智利、日本、俄羅斯和美國,上述5國產量的全球佔比為64.70%。2018年全球銅精礦供應相對寬鬆,保證了精煉銅生產正常。亞洲仍居於精煉銅產量的首位,美洲和非洲依然是溼法銅最主要的產地。從近三年精煉銅產量趨勢來看,中國是全球精煉銅增長主要的貢獻國,且未來2年隨著中國冶煉產能高速擴張,中國精煉銅產量仍會保持在較高水準。
國內產量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中國精煉銅產量前三的省份為山東省、江西省和甘肅省,產量均超過100萬噸,分別達到150.82萬噸、130.45萬 噸和105.49萬噸,全國佔比分別為16.70%、14.45%和11.68%。其中,山東省延續了2017年產量全國首位的排名;甘肅省產量同比增長15.52%,超過安徽進入前三。2018年,中國前十個精煉銅生產大省產量合計786.08萬噸,全國佔比為87.07%。
銅的消費
國際消費
據CRU統計,2018年全球精煉銅消費量達到2359.82萬噸,同比增長2.80%。 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位列全球銅消費前五名,精煉銅消費量合計為 1625.34萬噸,全球佔比為68.88%。從國家和地區看,亞洲仍然是精煉銅消費最大的地區,中國依然是全球銅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歐美國家多為基本持穩或小幅增長,也支撐了全球精煉銅消費的增長。
國內消費
據安泰科統計,2018年中國精煉銅消費量為1117萬噸,同比增長4.0%。從消費分領域來看, 2018年電力、空調製冷、交通運輸三大領域的精煉銅消費佔比分別達到49.42%、 16.29%、9.22%。
銅的合約要素
合約介紹
交易時間
每周一至周五(北京時間法定節假日除外),上午9:00-10:15、10:30-11:30,下午13:30-15:00;連續交易時間,每周一至周五21:00-次日1:00。法定節假日前第一個工作日(不包含周六和周日)的連續交易時間段不進行交易。
依據交易規則發生的交易所保證金變動
交易品種持倉限倉